社區,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社區失守,即使建再多醫院,也無法從源頭上控制疫情蔓延。
武漢現有社區1406個,近2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防控一線:人員排查,隔離送醫;小區封閉,物資供應;突發狀況,各種需求……
他們,既是社區“主心骨”,也是美麗“逆行者”。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近3位社區工作者,回眸他們抗疫中的逆行瞬間。
田耀東:一天五次出入定點醫院
田耀東,38歲,武漢市硚口區長豐街天勤花園社區書記。
為救治患者,他頻繁進出定點醫院,最密集的一天有5次。
2月13日晚,天勤花園社區4棟三單元八樓一對空巢老人向社區求救。
田耀東接完電話,一路小跑到了他們家。一進門,發現婆婆趴在柜子上,爹爹躺在床上正發燒,呼吸困難。他趕緊聯系救護車,把爹爹送到普愛醫院發熱門診,當時還不能確診,但老人癥狀較重,當晚先留院觀察。
2月14日凌晨1時許,一名胡姓女子打來電話,她的女兒在隔離點嘔吐,呼吸急促。胡女士有家人確診,母女倆作為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觀察。田耀東立馬趕到隔離點,送她們去普愛醫院發熱門診。
凌晨3時40分左右,田耀東又接到電話,銅材宿舍一名男子患病去世。他第一時間趕到居民樓下,得知死者肺部有問題,但當時查不到病歷、肺部CT檢查結果,無法排除新冠肺炎。早上,他去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查到病因為肺囊腫、腸梗阻,排除新冠肺炎。接著,幫忙開具死亡證明、處理后事,并在其家中消殺,一直忙到中午。
這天晚上,天勤花園社區4棟三單元八樓那位婆婆癥狀突然加劇,田耀東帶她去武漢市第一醫院發熱門診,臨床診斷為新冠肺炎重癥,他跑上跑下幫忙辦好住院手續,將老人送進16樓隔離病區。
安頓好婆婆,田耀東再次趕到普愛醫院,繼續為她的老伴協調住院床位。經臨床診斷,爹爹也確診為新冠肺炎重癥,辦理住院時,老人身份證和醫保卡找不到了。此時,婆婆已在武漢市第一醫院住院,委托田耀東直接去她家里找。
田耀東又去武漢市第一醫院,找婆婆拿門鑰匙,當晚趕到她家,但沒有找到身份證、醫保卡。
2月15日上午,田耀東去長豐派出所,查到爹爹一家戶口底頁,打印后加蓋派出所公章,作為老人身份證明,多方協調終于辦妥住院手續。晚上,他再次來到普愛醫院,攙扶著爹爹坐電梯,將老人送到9樓隔離病房。
遺憾的是,雖經多天全力搶救,爹爹還是去世了。婆婆后來轉至火神山醫院繼續救治,恢復較好。時隔一個多月,回憶當時多次“闖”醫院的瞬間,田耀東說,雖有些后怕,但并不后悔,“人命關天,沒有時間猶豫、害怕!”
田耀東所在的天勤花園社區約4500戶8400多人,發熱病人進醫院檢查,確診居民辦理住院,一般都是他協調、護送。“書記沖鋒在前,我們跟著上。有他在,我們更踏實!”居委會副主任朱惠平說。
張忻欣:扶確診患者登上救護車
張忻欣,29歲,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北環路社區副書記。
2月12日中午,記者第一次走進北環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時,她一個人守在辦公室,電話此起彼伏。
當時的情況是,社區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確診,一名居委會副主任、一名黨委委員為疑似病例,兩名居委會委員因交通管控阻隔在外地,張忻欣帶領幾名社區群干、專干以及網格員堅守一線,忙得不可開交。
13時許,她拎起一大瓶消毒藥水,步行去社區28棟進行消殺。
這棟居民樓剛大面積消殺過,仍有居民不放心,希望再消殺一次。張忻欣爬上爬下,逐層噴灑藥水。消殺完2個單元,突然接到通知:14時之前,帶確診病人趕到勝家玫瑰酒店隔離點,將集中送往雷神山醫院。
69歲的確診病人姚爹爹居家隔離治療,病情加重亟待住院。張忻欣趕緊給老人打電話,讓他做好住院準備。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又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她決定送姚爹爹去醫院。
回到辦公室,張忻欣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手套。等她把姚爹爹送到隔離點,集中轉運的時間又推遲了,接收醫院也由雷神山醫院,變成省中醫院光谷院區。
此時,陸續有其他社區轉運來的病人,都集中到這個隔離點,等車來接。
等待的這段時間,張忻欣將老人安置在隔離點房間休息,自己先回社區處理急需辦理的事務。
21時30分,轉運病人的救護車終于來了,張忻欣提前趕到勝家玫瑰酒店。
車門踏板有些高,加上老人提有行李,上車有些吃力,跟在身后的張忻欣伸出右手,攙扶他慢慢登上救護車。
姚爹爹住院了,老伴也出現發熱癥狀,屬疑似病例。2月13日上午10時許,她戴著口罩和墨鏡來到社區,咨詢如何住院。
守在門口的志愿者本能地后退了兩步,喊來網格員核實情況,網格員又請來張忻欣。
張忻欣匆忙穿好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徑直將她帶到門口,用手機拍下她的身份證:“您先回去,不要在外面跑。住院的事,我來聯系。”
剛送走姚爹爹的老伴,又來了另外一名男子,他站在門口喊:“我確診了,請社區登記,今天能不能住院?”
張忻欣又跑出來,幫他聯系住院事宜,并勸他先趕緊回家等候。
北環路社區共有40余人確診,當時只有30人住院,張忻欣的工作重點,是排查“四類人員”、落實“應收盡收”。那些天,經常有確診或疑似病例,直接找到社區,與她面對面。
張忻欣2019年9月才擔任北環路社區副書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她推到社區防控最前線。“我們社區專干、群干以及網格員一共17人,有的感染了,有的在外地,最困難的時候只有5個人能正常上班。”張欣忻說,這個時候不能退縮,要帶頭沖!
蔡佑方:卸任老書記逆行上一線
3月14日上午,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龍陽新村社區臨時辦公點,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社區下沉干部走訪慰問22名解除隔離返家人員,為他們送去大米、牛奶等生活物資。
主持活動的社區書記鄭艷蘭,不久前才從隔離點回來,重返工作崗位。與她同時隔離的另有9名同事,也都回來上班了。
“在社區最艱難的時刻,多虧老書記出馬,扛起疫情防控重任。”她說。
鄭艷蘭稱贊的“老書記”,是今年60歲的蔡佑方,2018年底社區換屆時,他卸任龍陽新村社區書記。
2月11日,龍陽新村1名社區專干確診新冠肺炎,19日,另1名網約車司機也確診,社區10名工作人員全部列為密切接觸人員,必須隔離觀察,社區面臨停擺。
關鍵時刻,老書記回來了。蔡佑方說,街道黨工委負責人打電話征求他的意見時,“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蔡佑方臨危受命,擔任龍陽新村社區副書記、臨時黨支部書記,牽頭社區工作,與街道調來的2名工作人員一起,共同維持社區正常運轉。
龍陽新村社區共有3300多戶9300余人,蔡佑方在兩個小區門口公布自己的電話,全天候處理各種事務,街道調來的2人則守在臨時辦公點,1人負責記錄居民訴求,1人負責填寫各種表格。
排查病人方面,及時發現2名發熱病人,后確診送往火神山醫院。
小區封控方面,主要由下沉干部和志愿者負責,物業人員協助,“常來常往,都是熟人,打招呼說情的很多。下沉干部嚴格封控不留情面,成效顯著。”蔡佑方說。
物資保障方面,積極發動志愿者組織團購、分發愛心菜等。
蔡佑方逆行上一線后,凌晨兩三點睡覺成了常態。“你交給我,我來處理”,是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疫情期間,非新冠肺炎病人就醫買藥成為難題,社區老年人、重癥病人向他求助,他一一詳細記錄居民所需藥品名稱、廠家、劑量等,“這些,可能是救命藥。”
2月29日晚,社區居民張女士剛做完手術出院,急需尿袋,向社區求助。蔡佑方馬上安排志愿者聯系醫院和藥店購買,但需醫生開處方,經過上報街道協調,九州通大藥房答應進貨,但兩天后才能到貨。病人很著急,蔡佑方通過朋友多方聯系,連夜趕去醫院買了8個尿袋,病人收到后,感激萬分。
前些天,蔡佑方收到龍陽御園7棟一位央企退休職工發來的短信:“感謝社區,為我們這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數次送來新鮮蔬菜、水果、面條等食品,感謝你們在抗疫戰斗中的艱辛付出!”
蔡佑方說,居民們的認可,就是“逆行”的最大動力!(汪洋)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男護士黃雷:ICU病房的多面手
他們,挺身而出守防線新華社記者疫情,來勢洶洶。湖北全省58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村),北京市7.4萬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
他們,堅守一線戰風雨新華社記者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在湖北武漢,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全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區,社...
因此,一個多月來,社區民警仇毅一直未停下來過……一大早,武漢市古樓社區封控點就忙開了,居民有序排隊,社區工作者依次分...
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社區成為疫情聯防聯控第一道防線。在重大疫情面前,黨組織一聲令下,不僅在職黨員立即響應...
咸寧網訊通訊員文波: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包保社區困難群眾的身體健康也牽動人心,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
2020-03-13 08:233月10日下午,武漢市江岸區二七街上滑社區上滑坡小區的唯一通行卡口,中國聯通武漢公司下沉黨員鐘曉明(左)...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饒敏周萱特約記者胡劍芳溫泉辦事處十六潭社區曾名噪一時——作為咸安區管轄范圍最大、最分散的社區,確診...
會議讓他對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深感敬佩,同時他也在內心暗暗鼓勁:一定要協同社區一...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正鋒陳紅菊通訊員李婷婷亂搭建的拆了,破舊設施換了,別開生面的文化墻,干凈整潔的路面……背街小巷整...
核心閱讀咸安區永安街道辦事處轄區國土面積12.4平方公里,下轄14個社區,總人口11.9萬人,其中流動人口近2.9萬人。永安街道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