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開啟正常生活指日可待。
怎樣正確面對康復后的新冠肺炎患者?曾經患病的你怎樣調適心理,健康地與他人相處?失去親人和摯友的朋友怎樣做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3月16日上午,湖北之聲記者連線原海軍總醫院心理學專業創始人、心理咨詢師國家專家組核心成員、國家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郭勇。國家級心理專家郭勇談災后心理來自湖北之聲00:0004:40
01
怎樣正確面對康復后的“新冠”患者?
消除恐慌、恐懼心理:因為目前大家對這個病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對患過病的同事或者朋友心存顧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想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彼此愉快相處,首先自己要排除掉這種恐懼感。舉個例子:上班了,當患過病的同事離你近一點兒時,或者坐在你隔壁的辦公桌前后,你本能地逃離······這樣就會讓對方尷尬、心里不舒服。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病一旦徹底康復是不一定會有傳染性的,消除恐慌我們才有可能繼續相處。
主動去理解患者:新冠肺炎來得突然,作為患者,他們是經歷了生病的痛苦和生死的考驗,才能和我們又有交集。這個時候他(她)們是非常渴望被理解的。所以言談話語間一定要避免一些類似,“都是因為你缺德”、“都是因為你小氣”、“都是因為你不幫助別人”、“都是你不應該做那件事”才會生病等等語言,哪怕是以開玩笑的方式說也不應該。
自我保護有必要:比如雖然上班,能到外邊吃飯了,我們仍堅持戴一段時間口罩。進餐時用公筷、公勺或者分餐吃飯等等,個人基本衛生習慣要堅持和養成。當然從心理學角度,也不需要特別地對患者照顧和噓寒問暖。比如說疫情后,面對生病或家里有人去世的朋友或同事等,咱們也沒有必要請他們吃飯或補一補身子,保持正常的交往即可,不必過分熱情但也不冷漠,正當的自我保護,不太親熱就是最佳的相處方式。
02
調適心理,曾患病的你更能健康地與人相處
接納曾經生病:從心理上建立:“我不是喜歡生病,也不埋怨、仇恨我曾經生病,我要接納現實,認可自己患過新冠肺炎”。忌諱總在后悔“我那天不去菜市場就好了”、“我不去那個小區送東西就好了”等等不面對現實的心理,因為承認現實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接納患病造成的延伸影響:舉個例子,一位老同志計劃幾年了,準備在今年60歲或者70歲生日時,隆重的慶賀一下。老早就跟孩子們說都要從各地回來,要請誰誰……但是因為得了這病,生日宴會無法舉辦,這時候你就要學會接納。再比如,以前你在單位非常能干,領導有啥事兒首先想到讓你領頭干。但是生病后,可能考慮到你的身體狀況,做法有所改變,那么這時候你也別多想,要接納。
不能有補償心理:每個患者必須牢記,社會不欠我們、家庭也不欠我們,不能想“我好不容易活過來了,孩子們一個月必須回來看我幾次,我要吃喝玩樂,周游世界”等等。必須清楚,這次疾病的爆發很難說是誰做錯了什么,如果有了等待精神和物質補償的心理,又得不到滿足,就會陷入痛苦引發矛盾,日子過不好。
最后,郭勇主任提醒:疫情后,那些在災難中逝去了親人和摯友的朋友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必須給自己補上一次“告別的儀式”。
災難期間,大家都來不及跟親人告別,這是很痛心的事兒,但也是特殊時期的無奈之舉。如果您遲遲不能釋懷,那就完成一個儀式,給自己,也給逝者的朋友們一次心靈的交代。
專家簡介:郭勇,男,原北京某軍種總醫院心理學專業創始人,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學科帶頭人,醫學心理科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心理咨詢師國家專家組核心成員,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特殊群體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記者:夏葉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冠肺炎愈后如何做好康復治療
下一篇:
獨居者長期宅家,警惕5種心理反應
答案您接著往下看↓↓↓↓為了增強大家的“心理免疫力”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
疫情當下,關于心理方面你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嗎?疫情期間師生常見心理問題如何調整↓↓↓疫情當下關于心理方面你有什么想問的...
李潔瓊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湖北和武漢等疫情嚴重地方的群眾自我隔離了這么長時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文俊“我一個人在家待了61天,昨晚又失眠了,凌晨3點多起來蒸糯米,做女兒愛吃的豆皮……”3月11日,家住武...
相信這一點,是對你自己、家人、朋友和同事最好的鼓勵。與家人一起盡量備好必需的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同時備好醫療與心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