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過后,通城縣藥姑山下的大坪鄉內沖瑤族村飛檐翹角、狗頭牛角、小橋流水愈發靈動起來;石墻、石梯地、石板巷顯得格外鮮明,瑤望千年廣場兩彎十二節牛角彎張有力,擁抱著游客的到來。
一大早,“瑤媳婦”一家忙碌起來。主人胡有志和5名貧困村民來到中藥材基地打理鉤藤,妻子劉英化了妝,疾步到瑤族風情廣場高大牛角塑像下拍抖音,為大坪鄉土特產品代言,還要接待遠方的游客,不遠千里從四川來幫忙的岳父則牽著馬馱回一大包藥材準備炮制,等下還要牽馬演出。
守住一方綠,換來滿山金。胡有志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主要是縣委、縣政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家園,讓內沖村民吃上生態產業扶貧+旅游致富的飯。
兩年前,胡有志家門口還是一條山水溝,經美麗鄉村建設如今成為4A景區,頭腦活絡的他嗅到商機,丟掉外頭的生意回鄉,山上種藥材,山腰植水果,山腳播蔬菜,堂屋改酒店,還安排村里貧困勞力一起產業致富。
從賣木柴到賣風景
游客在瑤望千年廣場觀看民俗表演
胡有志少時家貧,幫著父母砍柴賣,維持生活。徜徉青山綠水之間,聽著瑤歌入睡的他,不明白為什么鄉親們端著金飯碗討飯吃?
1999年,初中畢業的他外出務工,從一名學徒做起,25歲便創辦了自己的企業。
900年的千家峒,300萬瑤胞苦苦尋找的圣山。藥姑山下的內沖瑤族村,自古為瑤漢雜居之中心,大量瑤族先民生活遺跡,賦予藥姑山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極為難得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都是難以估量的。
事業有成的胡有志一直心系桑梓,2003年家鄉藥姑山被認定為瑤族早期千家峒后,胡有志毅然辭掉了年薪三十萬的工作,選擇在家挖掘“瑤文化”,這一干就是5年。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7年底,咸寧市“中國古瑤文化之鄉”的成功申報,胡有志的命運有了轉機。
通城縣依托內沖瑤族村優良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立足藥姑山旅游規劃,以“瑤望千年,藥韻楚天”為主題,為美麗瑤鄉量身打造了“一軸兩環三片”的總體規劃并逐步實施。
如今走進內沖村,以民俗酒店、古民居、風情街、廣場風雨廊等瑤族建筑為核心,以現有民居瑤族風格打造為主體,重點保留的壘石墻、石梯地、干打壘、石板巷道等具有歲月痕跡和歷史意義的建筑殘存,留住了鄉愁,留住了鄉村記憶,引來了投資商和游人,帶來了商機和生機。
為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通城還謀劃建設了瑤鄉大藥谷景區,以瑤、藥文化為主題,以溯溪、環山近3公里步道為主線,將瑤鄉風情、山水田園、中醫藥文化創建融于一體,打造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的鄉村旅游精品,展現了“中華古瑤第一村”的魅力,突出養身、養心特色,打造集休閑、度假、娛樂、健身、民宿、餐飲、會議等于一身的AAAA級景區。
在當地,胡有志第一個意識到古瑤文化必定撬動鄉村振興,他主動作為立即將民房變民宿,形成吃、住一體的古瑤風格餐館,注冊“瑤媳婦”商標,“瑤媳婦”酒店、“瑤媳婦”時蔬采摘園、“瑤媳婦”土特產應運而生。
青山碧水綠道,涓流淺灘廊橋。“瑤媳婦”時蔬采摘園里,綠的辣椒、紅的莧菜、紫的紫蘇、黃的圣女果等分廂排列整齊,五彩斑斕如一副畫。
來自湖南省平江縣的劉海兵摘了一把紫蘇,他的兒子跟在后面摘下幾個辣椒,擺了一個姿勢,老婆忙著拍照,采摘園里不時傳來笑聲。
“干農家活,賞農家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劉海兵覺得這趟鄰縣游超級值!
從種藥材到賣健康
游客牽馬游瑤鄉風情街
藥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與黃連。
“七片葉子的是七葉一枝花,像荷葉一樣的是八角蓮……”“瑤媳婦”餐館后面的山坡上,胡有志指著自己的中藥材基地如數家珍。
藥姑山上隨便抓一把土,都有藥材的香味,隨便走進一處樹林,都有“雋六味”的芳香。
胡有志口中的“雋六味”是鉤藤、黃精、白芨、金剛藤、七葉一枝花、白術六味藥材。
胡有志返鄉后,盯著縣里提出的實施“五藥”(藥材、藥品、藥市、藥膳、藥養)并舉,著力打造中藥材大縣發展戰略,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助力扶貧攻堅,幾年下來,貧困戶嘗到了甜頭。
“只要藥材種得好,黃精變‘黃金’。”清晨,53歲的村民黎秋香山正在山林間的黃精地里拔雜草。
以前,黎秋香種2畝水稻和5畝紅苕。胡有志勸他:種水稻難免使用農藥化肥,種植道地中藥材不會污染水源,市場供不應求,能賺更多錢。
黎秋香下決心全部改種黃精,年收入達到3萬元。2018年,她成功摘掉窮帽。
“有了錢,改建了多年失修的老房子,寬敞又透亮。”黎秋香逢人就夸胡有志。
中藥,不僅種在山頭,儲于倉庫,還香沁舌尖。
“黃精位列‘雋六味’中藥材之首,在通城縣野生分布廣、人工種植多。它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的功效,是自古服食之重要補藥,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就有‘蒸、曬’九制的記載。”說起藥姑山的藥膳,胡有志如數家珍。“紫蘇煎蛋,霍香煮魚,桔梗沌雞,黃精泡酒,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治未病,延年益壽呢。”
游客在“瑤媳婦”酒家能喝上滋陰補腎的黃精土雞湯,壯陽補腎的黃精酒,就著紫蘇煎小魚仔,手剝竹筍和竹筒飯,足夠你嘗遍瑤鄉美食。
今年五一黃金周,坐落于大坪鄉內沖村的中華古瑤第一村,成為湘鄂贛毗鄰地區最熱的景區之一,每天入園游客4000多人次。他們中,很多是沖著藥膳來的。
全鄉藥膳菜肴達到30多個品種,從大坪鄉街道通往內沖瑤族村的風景路上,有12家藥膳餐館,用的是貧困戶種植的瓜果蔬菜和藥材,還為37位貧困戶提供了就業。
“我們將進一步培育特色品牌,加大藥材品種的保護、培育、申報力度,以藥養打造藥旅融合新引擎。”正在瑤鄉調研的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通城縣委書記熊亞平信心滿滿。
從村姑到瑤鄉形象大使
瑤媳婦劉英在網上直播銷售土特產品
“這是藥姑山的生態竹筍,這是藥姑山的楠竹仙酒……”
“瑤媳婦”劉英正撐著竹筏在綠水間直播,白云青山,碧波蕩漾,唯美的自然畫面引得粉絲紛紛點贊、轉發、下單。
“為推介內沖瑤族村,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我們希望通過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把我們貧困地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農特產品展現出來,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瑤媳婦劉英一身瑤裝,盡顯瑤妹子氣息。
劉英老家在四川,2007年嫁到內沖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在外同丈夫胡有志闖蕩幾年后,又回到家鄉中華古瑤第一村——內沖村挖掘“瑤文化”。
“內沖村是我的家鄉,我有義務將自己家鄉的風景、文化宣傳出去。”2019年,內沖村舉行最美藥姑仙子的海選活動,劉英當仁不讓。
從此,內沖村到處可見劉英拍攝、直播的身影,網紅“喊泉”、網紅“搖擺橋”、網紅捉魚更是通過她發的朋友圈、抖音,刷爆微信群。
“張打鐵,李打鐵,打到張家門前落大雪……”
循著熱情奔放的歌聲,遙望千年廣場,一支支穿著瑤族盛裝的隊伍正在表演拍打舞,整齊的動作,鏗鏘的音響,一群群外地來客饒有興致地拍照欣賞。
“瑤媳婦”劉英邊走邊介紹,這就是她組建的村民表演團,她們通過歌舞的形式將古瑤文化展示出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這里游玩。
跳得最帶勁的村姑黃菊鳳興奮地說:“瑤媳婦”劉英每月給她們每人千多塊錢演出費不說,還從湖南聘請專業團隊指導她們,豐富內涵,讓我們更專業、更專注推介瑤文化。
“正月里,姐勸郎莫賭錢……”廣場另一邊,87歲的2組村民胡仁保正在用蒼涼的聲音唱著瑤歌《四季勸郎》,引來游人駐足圍觀。
“想不到我這80多歲的老頭子,臨死前還能為瑤族村作點貢獻。”胡仁保收集整理幾十首山歌自編自唱,有時贏得游客叫好打賞。
今天的內沖村,不僅是旅游村,更是網紅打卡村。更讓“瑤媳婦”劉英夫妻充滿期待的是,希望更多的網紅參與進來,將內沖村的風景和土特產宣傳出去,把村里的山水、古瑤文化拍成電影“賣”出去,讓內沖瑤族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文/圖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劉建平 通訊員 胡雄文 葛七甫)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村社一體攜手邁富路 —— 通城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助攻堅
下一篇:
通城縣“防貧保”筑牢防貧“保護墻”
舒中甫(通城縣民間文藝家協會,通城縣天星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瑤族《千家洞源流記》中的“千家洞”記載,就象陶淵明的《...
瑤族村經濟發展后勁十足,在瑤族村設立助農服務點,既是縣農商行支持“三農”經濟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縣農商行踐行“普惠金...
通訊員黃齊智在天剛蒙蒙亮的通城縣城大街小巷,總能見一個穿著稅服,拿著掃帚火鉗的老頭,專挑被人遺忘的小巷,專打掃衛生最...
黃袍山油茶產業示范園中國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油茶產業示范園、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集精深加工...
6月6日,周六,赤壁市各大景區景點迎來游客休閑度假,放飛心情。(圖①)游客在三國赤壁古戰場游玩,感受古戰場的風貌,領略...
朱殿平、王繼亮、張玉峰、耿志超“揚州的美景美食名不虛傳,我們兩個人去瘦西湖景區游玩,買門票花了200元,同時得到價值200...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葉子)隨著第十屆國際溫泉文化旅游節推介活動、我市12個新建旅游景區集中推介、梓山湖松鼠部落開園...
市委提出打造全省特色產業增長極的發展目標,市委書記孟祥偉同志在通山調研全城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時強調,通山具有良好的旅...
3月23日, “春風十里,油菜花海等你”湖北咸寧美麗鄉村行活動在咸安區高橋鎮白水畈舉行,同時設立大幕東源、馬橋建國畈、汀...
與開街前相比,客流量累計增長超過了50%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魅力三字訣光明日報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光明日報通訊員秦犁在老西安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