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有許許多多的人義無反顧地沖在了防疫一線,與病毒零距離接觸;而有些人,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保障城市正常運轉默默奉獻,用自己的方式為通城戰疫助力。
保障飲水安全
“消毒各方面都要高一倍,原來是一個月檢測一次,現在最多15天檢測一次,有維修的地方,我們及時搶修,保證疫情期間,讓老百姓封閉式在家有安全水喝”。關刀鎮自來水廠廠長羅時明說。
關刀鎮自來水廠承擔14個村(社區)、4萬多人的安全飲水保障任務,根據通城縣水利和湖泊局制訂農村供水應急預案,該水廠明確專人負責,在水廠封閉式管理的同時,規范制水工藝流程,加密出廠水余氯日檢測頻次。
疫情期間,通城縣嚴格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護責任,切實做好水源巡察、廠區防疫消毒、值班值守和水質自檢工作。同時,通城縣水利和湖泊局成立督查工作專班,全面督查農村供水安全和保障工作,重點督查水源地保護、鄉鎮主體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和水廠運行管護責任落實情況,強化規模水廠制水、供水等生產環節的隱患排查并及時處置,確保農村供水安全。
守護萬家燈火
2月28日,在國網通城縣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度員張建明正在查看供電運行情況。由于這項工作的專業性很強,為保證調度員安全,調控中心在疫情防控期間實行封閉值班,運行模式也改為兩班倒,每班12小時。張建明胰腺炎發作后,僅僅住三天院就返崗上班,值班員李金燕到了退休年齡也堅守崗位,疫情不退,她不退。1月23日以來,他和同事就很少回家,為“封城”后的通城縣守護光明。
“疫情防控期間,首先要對所有重要用戶保供電,線路方式也要預調整,確保在最優狀態下運行。”張建明說,這些重要用戶包括定點醫院,縣人民醫院、仁濟醫院、同仁醫院等。為縣婦幼保健院、麥市鎮衛生院增容改造,將200千伏安變壓器更換為315千伏安,為隔離點送電,為城市運行提供用電保障。
滿足用氣需求
2月24日,在城南液化氣站,剛剛送完一車液化氣罐的送氣工人劉如潮正忙著卸下空罐、換上新罐,為接下來的配送工作做好準備。
根據城區供氣企業布局和當前城鄉交通管制現狀,我縣結合城區6個液化氣站和10個鄉鎮液化氣站情況,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于2月8日發布了《關于做好城鄉居民液化氣正常供應的通告》,明確城區6個液化氣站由送氣人員為居民群眾提供充裝服務,目前雋水共安排12名送氣服務工作,并代為辦理縣城區服務的通行證,鄉鎮由各村委會安排負責做好送氣服務工作。
“通告實行后,我們的工作量一下增加了不少,為保障居民用氣需求,基本上每天加班加點。”送氣工人劉如潮邊忙邊說。
同時,通城縣燃氣辦除了聯系岳陽長煉集團,還積極尋找并聯系省內供氣渠道,通過協調,武漢石化集團同意對我縣進行供氣。
目前,共調進了365噸液化氣,確保了全縣疫情防控期間正常的用氣需求。
清潔城市環境
2 月 23 日晚,通城縣環衛局5 名環衛突擊隊員正加班加點對錫山戒毒所留觀點的生活垃圾進行清理。
疫情防控期間,全縣各個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劃分清晰。由通城縣城管執法局負責公園、廣場、小游園以及所有城區內公共場所,通城縣環衛局負責31條主次街道,76條背街小巷,雋水鎮負責雋水城區8個社區5個村轄區內無物業小區、無責任小區、老舊小區、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除雋水城區以外的各鄉鎮。在所有垃圾清理工作中,通城縣環衛局配合協助各部門的整治行動,保持常態化、持久性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我縣環境衛生無死角、全覆蓋。
代購解民所需
“吳書記,我家沒有面和紙了”“ 吳書記,我家沒有米和油了”……2月19日一早,雋水鎮和平社區支部副書記吳勇就接到許多居民打來的電話和發來的短信,他一一詳細記錄在本子上,然后立即趕往附近的百佳興超市。吳勇負責醫藥公司小區居民的物資配送,他將物資裝上摩托車,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小區分發。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感染傳染情況,雋水鎮各社區、村嚴格實行“四級隔離”管控,堅決杜絕無關人員外出、串門及聚集。居民的生活物資購買就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雋水鎮各社區、村成立了代購小組,居(村)委會專門騰出一間空房,作為存放生活物資的臨時“代銷店”,社區、村干部自發當起了群眾的代購員和配送員,義務為群眾跑腿。村民有需要,只要一個電話、一個微信,第二天這些東西會送到村民的手中。
同時針對部分小區住戶多生活需求量大、村組偏遠花費時間多,導致代購忙不過來、配送不及時的現象,通城縣還組建了“移動超市”,有序開展以米、面、油、煤氣、蔬菜、水果等生活日用品為主要物資配送的服務工作,切實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居民采購難的實際問題。
“社區干部真是為咱費了心,一條微信就給我買好東西送來,足不出戶就可以滿足生活所需,真是辛苦,我們更應該好好‘居家’別添亂。”秀水社區一位居民這樣對妻子說道。
(通訊員 習水文)
編輯:hefan
上一篇:
赤壁法官王新亞不顧病母 堅持當好“守門員”
下一篇:
督導員在社區怎么督?督什么?督得怎樣?他們的狀態如何? 一位社區督導員的戰“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