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婉瑩
10日,記者來到咸安區塔新巷,在一間略顯簡陋的僻靜小屋里,王紅詠正在用吸管給臥床的老人喂水。
今年春節以來,她每天6點就起床,為老人翻身、擦洗身體、喂飯、注射胰島素。一整套操作下來,今年已經56歲的她常累得氣喘吁吁。
臥床的老人名叫陳順珍,去年臘月初五當天,74歲的她意外摔倒躺地不起,幸得王紅詠和永安街道西大街社區工作人員及時發現救助,才得以挺過這個春節。
“發現她的時候,她渾身透濕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王紅詠講述,那天她和社區網格員沈方發現老人時,老人幾乎就剩最后一口氣。
王紅詠和陳順珍老人是老鄰居了,作為這附近 “最年輕的老人”,平時,王紅詠總會對附近的老鄰居照顧有加,是出了名的熱心腸。
沈方說,這一帶是老城區,王紅詠家附近就住著五六個七八十歲以上的獨居老人,為了方便了解老人們的動態,他們會拜托王紅詠“多照應點”,王紅詠不僅從不拒絕,還經常送吃送喝并幫忙。
“都是有父母的人,看著這些老人無助的時候,哪忍得下心不去幫一下呢。”王紅詠說。
王紅詠自己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上有86歲的婆婆,下面有3個孫子需要接送上下學,現在又照顧陳順珍老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有時丈夫馮光榮也會過來搭把手,他說:“爺爺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得幫一把。”
社區書記高林昌介紹,其實王紅詠家并不富裕,夫妻倆平時都是靠打點零工養家,沒有正式工作,更沒有退休金,但他倆一直對自己的善意付出無怨無悔。
采訪當天,有好心人為陳順珍老人送來輪椅,鄰居們也過來看望。“老人面色紅潤了,眼中也添了神采。” 鄰居們說,在王紅詠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老人的狀態一天好過一天,王紅詠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編輯:但堂丹
”喬景云說,小區工作比以前上班還忙,但既然大家信任,就會繼續用心用情當好小區“大家長”。
”據了解,文明宣傳進社區活動主要圍繞文明創建等內容,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通過表演互動的形式將方針政策、文明知...
16日,家住咸安南大街社區的王先生想咨詢,該如何正確使用眼藥水?南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市面上的眼藥水,...
:“一到夏天就犯腸炎,怎么辦?”近日,家住咸安西大街社區的居民張先生苦惱不已。西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腸炎...
永安辦事處“對癥下藥”解決破除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區農機局小區,建成于1988年,是個單位自管小區,小區共計房屋5棟,居民300...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家住咸安南大街社區的顏女士咨詢,馬上就要立冬了,想知道冬季如何科學飲食?南大街社...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家住咸安區南大街社區的顏女士咨詢,秋季如何科學養肝?南大街社區醫務室工作人員介紹,秋季空...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家住咸安南大街社區的汪先生咨詢,腸胃不好怎么辦?南大街社區醫務室工作人員介紹,一到冬季,...
咸寧網訊(記者葛利利?通訊員彭丹)11月17日上午,咸安永安街道辦事處聯合西大街社區及其包保單位市城管執法委、區城管執法...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家住咸安區南大街社區的馮女士咨詢,秋季養生如何科學喝茶?南大街社區醫務室工作人員介紹,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