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19專題 >>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 記者再走長征路 >> 正文

沒有墓碑 卻有豐碑——洪湖畔的永恒哀思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19-08-05 08:46

時間,逝去了88年。

湖北監利縣福田寺鎮內荊河畔,散落著千余座紅軍墳塋。這些墳塋無碑、無名、但深深銘刻在當地幾代人心中。

柳關原名柳家集,是洪湖西岸的一個商業重鎮,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戰略后方,發生了多次慘烈的“圍剿”與“反圍剿”之戰。

在一條田間小路旁,有一座用土窯青磚砌成、高約3米的六角形磚亭,被蔥郁的灌木和樹木包圍。這是被當地人稱為“擺骨亭”的紅軍烈士墓。

“這只是柳關紅軍無名烈士墓地之一。”監利縣湘鄂西蘇區歷史研究會副會長馮傳武說,1956年,當地村民挖土建土窯,挖出了大量的尸骨。老人們說“這是紅軍烈士的遺骨,我們一定要好好安葬。”于是,村民們自發出資,修建了這座放置紅軍烈士遺骨的六角形磚塔亭,將散亂在田地里的紅軍遺骨集中安放在亭子里,一直留存到今天。

馮傳武說,1930年,紅二軍團組建后,賀龍、周逸群看到柳關扼內荊河之要,同時也是物資的集散地,便將柳關作為戰略輜重后方。此后,紅二軍團和湘鄂西省的許多機關,如紅二軍團干部訓練班、紅軍被服廠、湘鄂西省造幣廠、湘鄂西省財政經理部等,陸續遷入柳關。

“這些后方機關為解決軍需,支持根據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馮傳武說,后來,受戰事影響,湘鄂西紅軍后方醫院也轉移到了監利柳關和分鹽等地,其中二、三醫院設在柳關以東的內荊河兩岸。

1931年至1932年間,國民黨對湘鄂西根據地連續發動了多次反革命“圍剿”,湘鄂西主力紅軍為了保衛根據地,輾轉各地與數倍于我的敵軍浴血奮戰,傷亡重大。1932年3月以后,紅三軍在爭奪襄北蘇區的戰斗中傷亡慘重,大批傷員轉送柳關的紅軍醫院救治。

“由于醫院條件差,病房不夠,不少傷員住在老百姓家中,房子大的住一二百人,小的住二三十人,有老百姓把門板卸下來為傷員搭鋪。”馮傳武說,由于缺醫少藥,每天有不少傷員去世。醫院安排由老百姓組成下葬隊,就地掩埋烈士遺體,有時一天要下葬幾批人。

紅軍墳塋,從最初的一座、兩座,逐漸增加,最后連成一片……

默默告別“擺骨亭”,記者來到一段圍堤,圍堤兩邊的洼地,墳塋成群成片……

“聽老人們講,這些墳都是80多年前村民們掩埋犧牲的紅軍留下來的。”68歲的當地村民杜好榮根據老人的回憶講述,墳塋群中長眠的烈士,有的是來不及轉移被敵軍殺害的紅軍傷病員。百姓們冒著生命危險將這些遺體掩埋,小的三五人合葬一坑,大的群葬數十人到百余人。

“經過多次慘烈的‘圍剿’與‘反圍剿’之戰,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2000名紅軍將士犧牲在這里,在內荊河兩岸形成了綿延約10公頃的墳塋群。這些烈士的姓名絕大多無從查考。”馮傳武說。

記者了解,柳關紅軍無名烈士墳塋群共7處、1370多座。每年清明,當地民眾以一束束鮮花,一縷縷青煙,寄托綿綿哀思。

1986年監利縣委、縣政府在此修建“柳關紅軍無名烈士紀念碑”。

“洪湖畔,內荊河邊,沒有墓碑,卻有豐碑。”馮傳武說。                

(據新華社)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舍子救紅軍 滿門成忠烈
下一篇: “紅軍樹”下憶初心 守初心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