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時代在召喚,光榮的使命在心間。近日,湖北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印發《實施方案》,部署在全省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
《湖北新聞》推出系列報道“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愛國知識分子風采錄”,聚焦勇擔使命,愛國奉獻,勇立潮頭,引領創新的湖北知識分子。來看第八集《劉經南院士:提高北斗系統核心競爭力》。
在近日召開的國際衛星導航服務組織年會上,劉經南院士向國際同行介紹了北斗最新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我們的系統北斗,四大組織中間,我們做得最晚,但是發展得最快 。 上世紀80年代末,確定衛星在天空中的軌道位置是最復雜、最尖端的全球科技難題。劉經南提出,要建一個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應用的軟硬件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漢大學教授 劉經南:衛星在天空上每秒鐘是將近8公里。它的位置要定到一兩個厘米左右,這樣在地下,我們人用手機、用其它的接收器、用汽車,才能接收到這種高精度的信號。
在劉經南院士等人的帶領下,武漢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協同精密數據處理方法,同時做到了厘米級位置精度和亞納秒級時間精度的獲取。
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中心主任 姜衛平:衛星軌道的確定精度已經達到了世界前三,在世界上四十多個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德國、英國這些發達的國家 。
駕駛員發生機動車輛相撞事故,一般要求保留現場,請民警到現場處理,而“北斗即時判”項目有望可以解決這類難題。
通過系統自動采集事故發生過程的高清數據,線上定責,3分鐘便可快速處理、快速撤離。去年9月,這個項目獲得了10億元的技術成果轉化投資。
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中心 副教授 郭遲:是北斗定位技術與民生、與車聯網深度融合。
在劉經南院士等人的帶領下,武漢大學測繪學科從之前的冷門專業一躍而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學術地位。
劉經南院士的科研團隊也從最初的幾個人,壯大到如今200多人,他們專注北斗導航定位領域,并將其應用向智能控制領域邁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漢大學教授 劉經南:看到了它的前途,看到了它對人類社會、對科學、對工業界、對國民經濟、對國防的作用,潛心去做,一個事情一個事情把它做好。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咸寧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甘受益救治胸痛疾病手術叫響全省
下一篇:
「愛國知識分子風采錄」“全國最美教師”殷鴻福:千里跋涉探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