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時代在召喚,光榮的使命在心間。近日,湖北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印發《實施方案》,部署在全省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
《湖北新聞》推出系列報道“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愛國知識分子風采錄”,聚焦勇擔使命,愛國奉獻,勇立潮頭,引領創新的湖北知識分子。來看第六集《黃群:初心不改 許黨報國》。
2018年8月20日上午10點左右,受臺風“溫比亞”影響,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的纜柱出現脫落,有可能被大風刮走,也有可能造成試驗平臺失控、毀損、傾覆、沉沒。為搶救遭遇臺風襲擊的國家重點試驗平臺,中船重工760所副所長黃群同志壯烈犧牲。
沿著他的足跡,我們去體味英雄平凡而又執著的人生。
華中科技大學是黃群的母校。當年的老師和同學回憶起他,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執著”。在學校,黃群話不多,可只要說起船舶,他總是滔滔不絕。
黃群大學同學 曾志剛: 在試驗過程中他一個人站在那里,盯著船舶試驗的整個過程,嘴里念念有詞,當時我們不知道他說什么,后來我們才了解到,他是在默念整個船舶試驗的操作過程。
80年代報考船舶專業的學生,都是懷著振興中國海軍的理想。黃群也不例外。他的同窗收藏著一張照片,那是黃群到上海實習,第一次登上護衛艦時拍下的。
黃群大學同學 倪軍:他找士兵借了頭盔,就像真正的海軍一樣。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臉上,他的笑容,以及眼里閃爍的光。
1989年,黃群畢業后如愿以償地投身中國船舶和潛艇設計事業。
在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他一干就是28年。從他手里送出去了一批又一批國家重點船舶、潛艇領域的先進產品和技術。
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質量部副主任 章婷:他覺得這個質量是沒有98%,只有100% ,要不是0,要不就是100%。
章婷是黃群一手帶出來的。師傅在她耳邊嘮叨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軍工產品重要的保障”。
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質量部副主任 章婷:當時是星期六早上,別人誤報了一個問題,他立馬從老區開車來新區,開了一個多小時,一定要現場督促這個事情,要解決、關閉,落實到責任人,把原因分析清楚。
如果說,在719所新老區之間的30公里,黃群每次都走得匆忙、焦急;那在760所的試驗平臺上,他生命最后的300米,走得卻是那么堅定、無畏。
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職工 肖濤:說實在的,很多東西已經在他的基因里頭。
黃群走了,他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77歲的老母親。
在武漢工作時,黃群每天都要抽空去陪母親聊會天,哪怕只有10分鐘。調往大連后,他每天下午5點給母親打電話也是風雨無阻。如今,黃媽媽仍舊習慣每天把手機放到床頭。
在收拾父親遺物時,黃海智從黃群壓在枕頭下的筆記本中,第一次看到了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從日期來看,這是黃群調往大連的前夜寫的,當時黃海智正在外地讀書。
黃群兒子 黃海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第一句話,爸爸很想你,我也很想他。
帶著無數人的思念,黃群走了,而他留下的是過硬的技術與執著的精神。
黃群參加工作的第一天就說過,他喜歡船舶設計和研究工作,愿意為中國的航海事業奉獻一生。如今,快30年過去了,他用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中船重工黨組書記 董事長 胡問鳴:這種精神是平時的歷練、黨性鍛煉培養,、入到了骨髓里,他才能夠在關鍵的時刻能夠沖得上去。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愛國知識分子風采錄」“全國最美教師”殷鴻福:千里跋涉探地學
下一篇:
「愛國知識分子風采錄」王紅梅:給長江“做體檢”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