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芳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金秋十月,咸安,桂花競放,芳香醉人,成了花的海洋,香的世界,醉的王國。
在颯颯秋風中,滿街滿巷,滿田滿隴,滿山滿崗,推窗即景,開門即香,雖然沒有牡丹花的雍容華貴,沒有荷花的清麗高潔,沒有蘭花蕙質蘭心,但桂花的獨占三秋,暗香浮動,不經意間,也讓每個香城的人心有所屬,樂在其中了。
桂花就這樣任性地來遲,這讓熟悉花性的香城人找不著北了。“你若不來,花就不開。”跟親友打趣時,大家俏皮地搪塞那些想看花卻沒時間回來的朋友們。
遲到的花期雖讓人不免心生惆悵,但聞香而動的游客們,抵制不了花香的吸引,即便聽說花沒開,也擋不住前來的腳步。桂花雖無言,樹下已成蹊。興許是為了滿足賞花客的愿望,在陽光和雨露好點的山坡上,桂花星星點點地開了幾株,花不多,香也淡,但游客還是抑制不住感動和驚喜。
賞桂花,桂花鎮柏墩村木梓坳桂花源當然是首選。遙望桂花源,千樹疊翠,萬樹吐香。被稱為桂花活化石的桂花源,擁有280棵百年以上的古桂群落,每一棵古樹都經歷滄桑,每一棵古樹都流傳一個美麗的故事。不必說那株800年的瑤臺桂母的神奇與威儀,不必說那五老山上的九桂廊的動人故事,單說那桂子泉、姐妹桂、抗倭神桂的傳說,就讓你心馳神往。
來到瑤臺桂母前,只見樹干粗大蒼勁,三人合抱勉強成圈。“圍繞桂母走一走,定能活到九十九,來跟桂母照張相,家財萬貫人丁旺”。在柏墩村木梓坳村民的民謠中,所有的游客不約而同地轉起圈來,也許是對古樹的崇拜,也許是對村民保護古樹和桂花文化的敬仰。
移步萬壽橋村金誠桂花苗木基地,在丹桂林、金桂林、銀桂林里,在百年古樹,在新生的苗圃旁,在層層疊疊的綠中,在淡淡雅雅的香中,一朵朵金燦燦的、紅彤彤的、銀白白的米粒樣大的小花綴在綠葉當中,擠著樹葉,粉裝千層綠,散發十里香。
一群小學生正學著大人的模樣,有板有眼地揮篙打桂花,笑聲、追逐聲、贊嘆聲隨著桂花雨在林間蕩漾。
花開三天后,花農們便開始打桂花了。隨著一陣竹篙揮舞,直打、斜挑、外搖,霎時,桂花雨簌簌而下。在女人們的一片驚呼聲中,在游客們的追花聲中,在桂花蓬的靜默接應中,人們的頭上,肩上、衣服上、鞋里滿是桂花。
鮮花飛舞后,桂林里,滿地黃花堆積,揀枝葉的、挑花的、篩花的、售花的,打花客服務一條龍,這次第,怎個香字了得?
中國地理標志,中國桂花之鄉,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湖北咸寧古桂花樹群、中國中秋節俗傳承基地……桂花成為市民引以為豪的金字招牌,是咸寧市市花,是村民們賴以生存的幸福之花,也是香城得名的秘密所在。
淡淡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徜徉在花海里,循香來到桂花鎮兩公里長的桂花街道,一擔擔金色的桂花從山林里走出來,帶著露水,含著花香,被有不同口音的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老板搶購,用食鹽腌制或烘干后帶走。短短六天,40多萬公斤的鮮花在綻放美麗之后,被分散到全國各地,帶走咸寧人的熱情與一路芬芳。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咸安,因“一枝桂花”而買賣全國,年銷售產值達2個多億。這就是桂花,即使扎根山崖,哪怕歷經風雨,也要綻放美麗,吐納芳香。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每當夜晚降臨,通山縣城小橋處河旁居民社區傳來陣陣鑼鼓聲和戲曲古韻調,悠揚的唱腔吸引戲迷紛紛...
本報特約記者徐大發11月18日,咸寧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定光平將一塊“通山神歌傳承基地”的牌匾遞到通山縣通羊鎮泉港村神歌...
目前,建立了國家非遺項目《鎮氏風濕病馬錢子療法》傳承基地,省級非遺項目《錢六姐故事》走進中小學進行宣講,使咸安非物質...
目前,通山正在積極創造條件申報省級“通山神歌之鄉”。
核心提要:近年來,央視10臺《文明密碼》、《我們的節日》, 7臺《農廣天地》、4臺《遠方的家》相繼報道了咸安區大屋雷村中秋...
當前,咸寧正在做大做強桂花產業,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桂花城”。
截至2022年底,赤壁市茶園總面積16.5萬畝,茶葉總產量7.1萬噸,其中磚茶產量6.8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60億元,累計帶動就業...
11月20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發布了《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公布農業文化遺產資源省級目錄(第一批)和典型案例名單的通知...
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社靜、吳玖山報道:為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文化生活,2014年12月30日,區城鄉管理執法局舉辦了茶話會暨迎...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胡劍芳、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志茹、葛建偉、周亞欽報道:“著力依托文化生態優勢,突破性發展特色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