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珞珈山外小學堂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4-01-17 15:17

陳敬黎(溫泉)

好多年前,我走出校門工作不久,被分配到咸寧市馬橋鎮一個叫王家畈的村駐隊。

村民們對駐村干部非常熱情,還傾其所有招待我們。盡管他們傾其所有,飯桌上也僅僅多一盤煎雞蛋或者煎鴨蛋,其它菜都是他們從菜地里摘回的時蔬。善良的父老鄉親們總一臉歉意地嘆息無錢招待貴客,只有自己家里養的雞、鴨下的蛋。我們下去幫村民們插秧、割谷、挑谷,同吃同住。

記得我第一天去王家畈村,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村黨支部書記在一座青磚青瓦、實木大門、鐵藝窗欞的老屋前迎接我。他的家就住在這座老屋旁邊。

五十來歲的王支書一臉笑地對我說了一些“歡迎、歡迎”之類的好話后,雙手緊抓著竹竿,走到自己家門口,舉起竹竿,對著一群正在田邊覓食的雞打了過去,將一只老母雞打翻在地,他連忙跑過去把它抓在手上,哈哈笑著喚在不遠處田里做事的愛人回來弄中飯,說有貴客來了。

我呆呆地看著他提在手上的雞,他的愛人拖著長腔,高興地答應了一聲,背著鋤頭,提著竹籃回了,從王支書手上接過還在掙扎的母雞,笑著對我說:“貴客!貴客!只是沒有好招待。”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很清楚我的父老鄉親養雞、養鴨是舍不得宰的,他們指望雞、鴨下蛋換油鹽和牙刷、牙膏之類的生活日用品。我曉得王支書夫婦把我當他們同齡的兒女一樣疼,無話可說。

我轉身好奇地前后左右打量著面前這座與周邊土坯房格格不入,有些西洋味的老屋,估計這是過去某個有錢人留下的豪宅。

王支書看見我在仔細打量這座老屋,便走過來向我介紹說這座老房子叫王家畈學堂,原來是新式學堂,后來是村小學。是從這個地方出去的一個叫王職夫的人回來修的。

接著,他簡單地給我講了王職夫的故事,并且很自豪地說:“你肯定曉得珞珈山,原來叫落駕山,武漢大學開始選址建校的時候,就是這個建王家畈學堂的王職夫捐出了落駕山的土地,才有今天的武漢大學。后來聞一多教授把落駕山改成了珞珈山。現在武漢大學名揚天下,卻很少有人曉得珞珈山是我們這里的人捐的。”

王支書的幾句話將我驚得目瞪口呆。一個不識字的咸寧人成就了一個世界知名的武漢大學,但還遠遠不僅僅于此。從此時起,王職夫和王家畈學堂便立在我的精神殿堂里,成了碑。

巧的是,十年前我因為寫一部長篇小說,涉及到武漢大學,去武漢大學檔案館查資料。

我一頭扎進檔案館,在館內浩如煙海的檔案中流連了一個星期。某一天,我驚奇地看到了王職夫捐出落駕山建武漢大學的宣紙契約,契約上有王職夫的親筆簽名和印章,我喜不自禁地為我的這位鄉親的義舉連連贊嘆,并且好奇地繼續查找到了王職夫陸續購買落駕山所有土地的約紙。

我捧著這些用中國傳統毛筆,寫在中國傳統宣紙上,被武漢大學保存得非常好的文物,思緒萬千。

偏居咸寧市馬橋鎮王家畈村的王家畈學堂,面朝咸寧人的母親河——淦河,背依張家園山,名不見經傳。大名鼎鼎的武漢大學,坐落在名揚天下的東湖邊、珞珈山下。這兩所看似不搭邊的高等學府與小學堂,卻因為一個不識字卻懂得“教育救國”大道理的農民實業家而血脈相連。

武漢大學建校前,積貧積弱的祖國已經被外國列強宰割瓜分得支離破碎。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倒臺后,中國一大批已經覺醒的有識之士開始奔走呼號救國。要喚醒國民,啟民智,“教育救國”成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救國良謀。

20世紀初,在湖南常德讀中學的向警予與余曼貞等七位女學生義結金蘭,對天發誓:誓死振奮女子志氣,推動男女平等事業,完成教育救國的目的。在國家危亡之際,年輕的向警予以慷慨激昂的演講,激發同胞的民族國權意識。

1928年5月1日,因為奔走呼號救國,在武漢珞珈山麓昂首挺胸走向刑場。向警予的死震撼了社會,更震撼了武漢三鎮。大家茶余飯后討論著同一個話題:這個年僅33歲的女子,為了救國連生命都舍得,我們還有什么舍不得!

在武漢,一大批實業家開始舍小家救大國,王職夫便是其中之一。王職夫又名王甫秩,在王氏家族是“甫”字輩。他少年喪父,母親因為眼疾雙目失明,家里田無一升,地無一角,無錢上學,只得到石門寺經館燒火做飯。不久,他的母親拜托一位在漢口碼頭做苦力的同鄉,帶王職夫到漢口謀生。

因為他人小機靈,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對英國律師夫婦的喜愛,他們將王職夫帶回家做家僮。王職夫聰明、勤快、好學、頭腦靈活,這位英國律師經常將他帶到洋行談生意。不到兩年,王職夫不但懂得了生意門道,還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做了這對英國夫婦的管家。

勤奮,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王職夫也因為勤奮,深得雇主賞識。在雇主家做管家不到兩年,這對英國律師夫婦要回英國辦事,把整個家和業務交給王職夫打理。王職夫認認真真地管理他們的家,經營他們的生意,等他們回來,可左等右等,雇主夫婦卻一去不復返,而且杳無音訊。

王職夫一邊管好他們的家,一邊在漢口做起了桐油、茶葉等中國特產的出口生意。1916年,他被聘為美國商人福祿士的翻譯。三年后,他成為美商寶泰洋行的買辦。

幾年時間,28歲的王職夫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1927年,大革命掀起了打擊買辦風潮,王職夫放棄買辦,利用自己積累的資金做起了房地產生意,他在漢口、武昌購買了大量田地山林,其中就包括東湖邊的落駕山。

武漢大學籌建時,建校占地面積非常緊張,當地惡勢力以“占國民土地太多”為由,迫使停工。

已經接受教育救國思想的王職夫,得知正在建設中的武漢大學因為土地緊張,被當地黑惡勢力強迫停止施工,義憤填膺地抱著裝有他購買落駕山所有田地、山林的約紙,趕到武漢大學,將整個落駕山無償捐給武漢大學建校。

武漢大學為了回報他的義舉,決定從當年起,每年免除三名王職夫祖籍咸寧縣在武漢大學讀書的學生的學費,藉作紀念,以昭后世。

王職夫因為貧窮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但是窮苦人勤勞的高貴品質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富有以后慷慨解囊,以圖教育救國。王職夫用他的人生經歷,對“勤勞”二字作了精彩注解。

1937年,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日本帝國主義試圖吞并中國。王職夫抱著“教育救國”的夢想,帶著請建筑師設計的圖紙,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咸寧王家畈辦新式學堂,取名“王家畈學堂”。

為了讓后世記得王職夫的好,村民們給這座新式學堂取名為“職夫學堂”。但王職夫不同意,他想出一個主意,在開建王家畈學堂時,要全村所有人家,每家出一個雞蛋,作為“王家畈學堂”的建設投資,這樣家家都投了資,“王家畈學堂”便人人有份,這所新式學堂便是王家畈村民的公共財產,不是王職夫的個人財產。此后,從這里走出去的莘莘學子,個個都是國之棟梁。

王家畈學堂,這所遠在珞珈山外的小學堂,與武漢大學一樣,都承擔著為國育才的重任。它們因“教育救國”而血脈相連。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難忘的“九馬畫山”之旅
下一篇: 我的兄弟們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