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舊全球化轉變的階段性特征
人類活動的“空間”實則是一個從“地域”歷史走向“世界歷史”的進程。作為全球“核心”的西方國家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變動開啟了全球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正在撼動長期以來國家疆域與經濟空間的一致、消減國家控制疆界范圍內經濟的能力、重新定義國家的地位。
目前的國際秩序起源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空間格局,它以獨立國家組成的體系為基礎,強調大致的均勢,不干涉彼此的內部事務,然而延伸至后來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幾大列強具有絕對的話語權與控制力的事實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在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理論所揭示的世界圖景中,富裕只是“中心”的表象,“中心”對“邊緣”的支配和“邊緣”對“中心”的依附,表明“邊緣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時必須承受來自“中心國家”施加的影響。就此而言,全球化時代的世界體系暗含著國與國之間的等級、從屬和支配,“中心”與“邊緣”的博弈和沖突,凸顯了國際關系中利益分配和權力角逐的事實性差距。
在持續不斷的社會變遷中,反全球化的力量以“逆全球化”的方式,重新賦權于傳統意義上的國家與地方層級。全球化聲稱和推動的“異質趨同”與民族國家堅守和維護的“排他斥異”、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贏家”與“輸家”的尖銳性對立,經濟空間上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勢回歸、政治空間上民粹主義政黨的強勢崛起、英國脫歐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重挫,“使在場和缺場糾纏在一起,讓遠距離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關系與地方性場景交織在一起”。然而,“逆全球化”與其說是全球化終結的產物,不如說是全球化進入了調試和整合期的結果,全球化的技術創新不可逆轉,全球化的信息傳播趨勢不可逆轉,其所導引的生產、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全球互動更不可逆轉。新舊全球化轉換的階段性特質,表征著全球發展的推動力由西向東的轉變、國際秩序由“中心”支配“邊緣”向平等互惠的轉變、西方模式導引的虛假全球化向真正意義全球化的轉變。
涵蓋不同文明區域的“點線面”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在新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是人類社會首次提出的平等互利的全球發展倡議,它以合作共贏的“類思維”聚焦了人類“共同價值”的新理念,指向了人類文明鍛造的新形式、和平發展的新內涵和文化交融的新路徑。“一帶一路”延伸于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相輝映里,拓展于行為主體、結構關系、價值規范所導引的國際秩序中,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目標,其文明互鑒的相向而行,闡發于不同文明主體的彼此承認、平等交往、理解溝通和優勢互補。
作為空間的“地球村”既有整體性,又有單元性,作為故事的講述者“中國”既是單元的組成部分,又是情景的編織者,“一帶一路”講述的正是一個沒有“中心”的故事。“一帶一路”立足于經濟空間的融通:“一帶一路”的經濟倡議,涵蓋不同文明區域的點、線、面,它以位置、距離和方向的空間定位連接區域、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單元,各國重點城市的“點”、交通通道及經濟走廊的“線”、各種次區域層級的“面”,構成了集節點網絡和交通網絡為一體的經濟融通綜合體;“一帶一路”生發于政治空間的互信:“一帶一路”的政治倡議,以政府間宏觀交流機制的完善、國際倡議與國家政策的耦合、合作規劃與發展前景的協同,構建和平公正的國際新秩序,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一帶一路”根植于文化空間的包容:“一帶一路”的文化倡議,以文明多樣性的尊重、文明平等性的交融、文明包容性的互鑒,生成理解溝通的文化域、價值輻射的地理面、文化傳播的意義值。
“一帶一路”的空間形態
在人類發展貫穿于“世界歷史”進程的空間轉換中,全球空間既包括文化空間,又包括陸港、海港、生態、旅游等眾多的空間形態,《全球空間與“一帶一路”研究》所要呈現的就是“一帶一路”在這些不同空間中所發生的沒有“中心”的全球故事。
《全球空間與“一帶一路”研究·文化卷》,將“一帶一路”倡議置于全球空間格局的情境中,解讀“空間”、“倡議”、“文化”在“一帶一路”中的意旨。以“絲綢之路”縱軸的現實延伸和“國際秩序”橫軸的歷史演進,闡析“一帶一路”倡議的實然脈絡、應然走向和關系共演的邏輯生成;以“一帶一路”軟實力釋放的價值歸旨、“一帶一路”境內國土文化的現實物化、“一帶一路”境外文化融通的空間向度,探討“一帶一路”文化倡議的東方語境、國土開發的空間對接和文明互鑒的空間敘事。
《全球空間與“一帶一路”研究·陸港卷》,切入經濟走廊建設和中歐班列運行,闡釋“一帶一路”發展的建設現狀;從陸港的概念分類、形成模式、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等方面詮釋陸港的基礎理論,透視其在“一帶一路”推進中的重要支點;從全球空間的層面剖析城市規模、等級體系與基礎設施發展特點,討論全球物流績效指數的格局特征,聚焦其對“一帶一路”發展的影響;擇取全球陸港建設的經典案例,論述中國陸港空間格局的特質和建設模式,解讀促進“一帶一路”延伸的中國陸港發展案例。
《全球空間與“一帶一路”研究·海港卷》,深度透視全球海港概貌,對比分析中外港口及海運的發展態勢,從全球港口體系、全球海運物流、中國港口體系及其全球響應、國際航運中心、全球海上運輸戰略空間等維度,全面論述海港在“一帶一路”推進中的戰略地位。
《全球空間與“一帶一路”研究·生態卷》,闡釋“一帶一路”所涉區域/國家的生態背景及生態系統變化,解讀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就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生態化利用進行重點分析和系統總結,闡發生態利用的理念與途徑;從生態視角對全球能源合作進行探討,對區域已有的生態系統進行評估,對全球碳循環研究工作進行評述,對“一帶一路”構想實踐過程中的生態保護機制和路徑進行探索。
《全球空間與“一帶一路”研究·旅游卷》,分析全球旅游發展現狀,闡發全球旅游業發展情況和“一帶一路”的旅游背景,包括世界旅游業概況、全球旅游發展新態勢和世界旅游格局;闡明旅游與發展雙向律動的機遇與挑戰,探討“一帶一路”與旅游市場、空間格局、旅游產品、旅游產業和國際旅游的合作關系,解讀旅游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撐作用;對比分析中國與全球旅游業的發展概貌,闡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策略。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詹小美)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4月9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和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饒敏、朱哲、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三國故地秋風爽,萬里茶道茶韻濃。俄羅斯茶咖協會主席拉馬茲·錢圖里亞...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馬麗婭、吳文謹、通訊員鐘曉陽報道:10月30日, 2019“一帶一路”國際茶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五...
2017年5月,孟夏時節的北京迎接八方來客,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李曾骙攝/光明圖片從絲路精神到國際...
5月18日, “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圓桌會議暨后疫情時代國際商事法律服務保障研討會在西安舉行。這是西安國家級“一帶...
”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戴永紅說,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共...
“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和合共生、互利共贏的思想,將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時代不斷奮進,在世界舞臺上創寫發展與繁榮的精彩篇章。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聶火清報道:28日, 2019“一帶一路”國際茶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五屆中...
要持續深化人文交流,充分運用武漢國際交往中心、“一帶一路”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論壇等平臺,講好咸寧故事,推動文明交流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