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溫泉)
蟬,是大自然的夏日精靈,是無欲無求、率性而為的夏日歌手。
每每在林蔭道上行走,最快意的事情莫過于聽蟬。人在樹蔭間行走,鳴蟬趴在樹上縱情高歌,盡情歡唱,于酷熱中蕩開的那一份清涼,直入心底,直撲心上,帶出了一份無言的快意,莫名的歡喜。
誰能說得清呢?蟬,在地底下經歷了什么,才會有這樣忘情地爆發?這樣短暫的生命絕響?它知了生命的不易,它知了擁有短暫時光的艱辛,它也知了塵世之間有多少韜光養晦、堅忍不拔。
蟬,蛻化而出,涅槃重生,它風餐露宿,高蹈自守。陽光下的蟬,無疑是最壯美的生命升華,最嘹亮的生命樂章。你聽,它是多么熱切,又是多么快意。它分明就是光明的使者,活力的化身,圣潔的精魂啊!
蟬,有君子之德,它擇高而棲,自潔而鳴,逍遙自在,一如梅蘭竹菊,深入世人心靈,深受世人的青睞、喜愛、贊譽。蟬鳴裊裊,意味著天氣晴好,環境潔凈,綠蔭繞戶。陰雨天或污濁之地,大抵是難以聽到蟬鳴的。
宋代詩人辛棄疾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之句,也就是說,不光白天可以聽見蟬鳴,其實,在夜間也是可以聽見蟬鳴的。夜間的蟬鳴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蟬鳴,在夜風徐徐吹拂時,別有一番清幽涼寂之味。
在國畫中,蟬飲露而存,不食人間煙火,代表著蟬的純潔和清高。唐代詩人戴叔倫有《畫蟬》題句:“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不置可否地點明了鳴蟬高潔的品格和不可逃避的命運。
有心聽蟬,你聽到的,定然是教你沉醉的鳴唱。那蟬聲,清越高邁,或高或低,或強或弱,或短促或悠長,或高亢或低緩,穿過濃密的樹葉,越過塵俗的紛擾,鼓動耳膜,直入心扉。
暑日閑暇,我常常去離家不遠的十六潭聽蟬,那兒有山有水,風光無限。我總是信步走入山林,揀一處蔭涼坐下來,閉上眼睛,任清風吹拂,林濤逐浪,此刻,我最愿意聆聽的,還是此起彼伏的蟬聲。那蟬聲,飄在耳際,落在心頭,教人夢里千尋,不魅不惑,茅塞頓開。
當然,蟬鳴,也有不合時宜的時候。不是嗎?南北朝王藉就有“蟬噪”一句,一個“噪”字,足見他在寫這首詩時,所感受的蟬鳴并不是那么美好。
事實上,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去聆聽蟬鳴,其感受往往是不一樣的。頓挫之間,或是時序變化,或是萬物榮枯,或是歲月流逝,或是人情冷暖,或是牧童短笛,或是漁歌唱晚……
聽蟬聽音,聽音聽心,在人心蟬意相洽相融之時,聽蟬聽到的,才是世間的華章,生命的妙境。
不管怎樣,無論如何,蟬鳴,這大自然賜予的天籟之音,是夏季最流行的音樂,是最熱切的生命表達,是最大眾化的塵世歌吟。
聽蟬,有心也好,無心也罷,總有點點滴滴的美好相擁而來,總有一縷屬于你的清風明月。
編輯:但堂丹
■吳清龍(通城)狗骨刺,在城鄉到處可見。它是真正的智者,草根的哲人,給我以深思和啟迪。
○陳希子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有個說法是,人越長大,人生就“越是...
我記不得在座談會上都說了些什么,但我卻深深地記得,這山溝溝里的風光,酷似我多年前的故鄉。
《大宋十君子》內容簡介:這本書寫了范仲淹、寇準、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秦觀、李清照、岳飛和辛棄疾十位宋代君...
我們把水田邊生長的長長的細水竹砍下來,水竹尖彎成籮筐大小的圓圈,再把圓圈里粘上蜘蛛網,悄悄地尋著蟬聲把蟬粘在蜘蛛網上...
○陳希子《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
《小江湖》方丈大哥著內容簡介:《小江湖》是一部劇情跌宕起伏、布局精妙絕倫、充滿正能量的都市商戰題材小說,本書描繪了真...
人可以有積極的上進心,可以追求發展和進步,但必須有一種尊重規律的生命常態,因為, 《道德經》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但是只要我們去傾聽自然在每個人內心所產生的共鳴,思考自然在整個人類文化中的映射,我們就會逐漸學會停下匆忙的腳步,在感受和...
此次安全教育活動,使全體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為學生們度過一個平安、愉快的暑假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