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功頻(崇陽)
在農村,“雙搶”即搶收搶種,一是早稻收割進倉,二是在收割后的田里栽晚稻,也稱“復晚”。雙搶季節,時間緊,任務重。農村人講此時是“棒槌落地都生根”的時候,意喻是農村沒有一個閑人。
早稻禾苗栽種后,村里人不斷在田野觀察水稻的長勢。唱出農諺“一七含胎一七出,一七低頭一七割”,有“六月六吃新谷”的習俗。
黃谷撒籽了,預示著農村最忙的時候就要來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村里人都在為收割稻谷作準備,原始的收割方法是把稻谷割倒,用木方桶搭谷,很是費力。家家修理好農具、給打谷機齒輪加油,準備好竹曬墊、籮筐、蛇皮袋,買來幾把新鐮刀。
暑假期間,我們小孩也是農忙的好幫手。大清早,東方魚肚白,我們兄弟睡夢中被叫醒,睜開朦朧的雙眼和父母一起拿把鐮刀來到田野,偌大的一塊稻田,一望無邊。頭都暈、心都悶,要將成片的水稻割倒,真不容易。
父母依據稻田的形狀、大小統籌禾把放置,以利打谷機在田間運轉,提高效率。我們按父母的要求把割倒的禾把有序放置,鋒利的鐮刀在手中飛舞,有粗心的孩子,稍不注意,割破手指,鮮血直流。一家人慌慌張張的在田埂邊就地尋藥,扯起一把墨汁草,幾下搗碎出黑色的汁液,揉成小片,按在傷口上,這傳承多年的土方法挺有效,止血后又開始干活。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也沒辦法。難怪有人現在在抖音上發作品說60、70后,凡是左手上特別是食指上,因割禾、砍柴、剁豬葉等農活不慎受傷留下傷疤,這都是在農村成長的印記。
大約9點多回家吃早飯后,父親和爺爺抬著打谷機下田了。
我家與農村其他家庭一樣,一家人既分工又協調,父母踩踏打谷機,爺爺用耙子清理打谷機桶內的雜物、雜草,我們兄弟給父母傳遞禾把。田里干爽還好,若是爛泥田,腳踩下去咕嚕嚕冒著水泡,稻葉把手臂上劃出一道道傷痕,打谷機在田里也是越陷越深,一不小心,稻茬戳破腳丫皮,哎呀一聲后繼續上陣,人人都是主力軍、戰斗員。
金黃色的稻子在打谷機旋轉的滾齒上脫落。火辣辣的太陽烤紅了我們的手和臉,汗水順著臉頰淌下來,全身濕透。口渴時喝點從家里拎來的冷水,過不多久,還是很渴。運氣好,遇上賣冰棒的人,父母舍不得吃,為我們兄弟每人買一根,甜甜的、冰冰的,這是兒時最大的奢望。
因為時鐘和手表少,農村干活大都沒有時間觀念,往往是看太陽運行的位置,同樣還要視農活工作量大小,有時干到中午12點多甚至下午一二點,才把一塊大田的稻子收拾好……
一絲風也沒有,父母依然拼命地踩著打谷機。我們無可奈何,總算捱到收工了,三下五除二,脫掉濕衣服,光著身子,在塘里、圳里洗澡,但無論怎樣也要事先用雙手先捧起水來拍拍脈門和胸部,一鉆水底,直呼過癮。農村的孩子都是賤養的,三五歲就隨大點的孩子或大人在河里學游泳,個個都是“水鴨子”。
最苦最累的時候,農村的飯桌上難見一塊肉。午餐通常是大缽的豇豆、辣椒、絲瓜湯菜,有時因為太忙,更是簡單,一大鼎鍋的南瓜粥,我們也能吃上兩三碗,但由于體力消耗太大,很快肚子就餓了。
我爺爺生活非常儉樸,砍柴、搭谷、挑擔、扯秧農活樣樣干,常常是一個舊粗布毛袱搭在肩膀上,做事永遠不知勞累。那時,誰家有一張竹床,也是奢侈品。午休時,爺爺在門板上也能酣然入睡。只要打雷、下暴雨,爺爺第一個跑在前,叫喊著搶收稻谷,于是我們全家緊急出動,拿掃把、撮箕、籮筐戰斗在曬谷場上,村里人也一樣。
農歷六月天氣變幻莫測,便有了“六月落雨隔田坎”之說。天氣說變就變,烏云密布,閃電雷鳴,來得迅猛,傾盆大雨,豆大雨珠砸到身子痛;有時待村民慌亂把稻谷收了,一滴雨也沒下。因為太疲勞,有人不信有雨,斗膽睡午覺,等到大雨下起來時,亂了手腳。曬場上風聲、雷聲、雨聲,還有村民罵咧聲,連成一片,埋怨老天爺折磨種田人。
稻谷淋濕了,如果遇上連續的雨天,有發了芽的、有霉爛的,就非??上Я?,到手的糧食真不容易。
早稻收割完后,馬上搶插晚稻,干活得有計劃。耕牛是幾家合養的,都有約定。最頭痛的是引水灌溉,水渠長,水量小,家家都要,晚上的田畈上通宵是燈火不斷,人影晃動,真是“搶水”、“奪水”……
栽禾彎腰,四肢落地,也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母親扯秧手腳麻利,洗得干凈,束得整齊,大小均勻,教我們扯秧束秧的要領,一家人一大早上要扯上夠插一畝多田的秧苗。草草的吃過早餐,便擔秧下田了。
烈日炙烤,高溫酷暑。樹上的知了叫聲也是有氣無力,田里水汽直冒,連泥鰍都燙死不少。想吃泥鰍,拿個小竹籃,一會就能捉上一籃,煮湯、干煎都是美餐。如果太多,曬干后冬天煮干辣椒也是難得的美味。
當夜幕降臨時,成群的蚊子在臉上、手上、腿肚子上咬,水田里的螞蟥也狠勁吸在手腳上,又痛又癢。
如果誰家還有一點秧未插完,有剛插完秧的村民馬上都過來“打突擊”,左鄰右舍,相互幫襯,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雙搶季節,農村人男女老少個個曬得黑黝黝。除雙搶還要干洗衣做飯,割草喂牛喂豬等雜活,腰酸背痛,晚上躺在床上,骨子像散了架一樣。
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少,除老人講古,小孩玩游戲,很少有其他的活動。那時候電視機稀少,一個村一個生產隊難得有一臺,有好的電視劇,如當年風靡一時的《上海灘》、《霍元甲》、《陳真》等,不管怎樣都要去看,雖是早早的趕路,但還是人滿為患。遇上村里條件好的人家辦喜事放電影,不管十里八里的,欣然前往。人們經過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依舊精力充沛。
在這農忙季節,父母教育兒女,努力讀書,跳出農門,希望下一代不像父輩一樣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修補地球”。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不少的農村孩子發奮攻讀,十年寒窗,孜孜以求。誰家孩子考取學校后,全村人會津津樂道,放電影以示隆重慶祝。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盧華報道:昨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盧華報道:昨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香城泉都秋風勁,黨旗輝映萬山紅。近年來,市委緊緊圍繞咸寧改革發展大局,以鞏固和深化“一高兩型”建設為統領,以建強和完...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通訊員黃智、葉曉琴報道:29日,全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場會在赤壁市召開,市委...
香城泉都秋風勁,黨旗輝映萬山紅。近年來,市委緊緊圍繞咸寧改革發展大局,以鞏固和深化“一高兩型”建設為統領,以建強和完...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通訊員黃智、葉曉琴報道:29日,全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場會在赤壁市召開,市委...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報道:26日上午,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在崇陽召開。專題研討了《湖北省...
11月20日,記者行走在崇陽縣農村公路上,途經翠綠的竹海和大山深處的新農村,切實感受到“四好農村路”讓農村更強了、農民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近年來,全市持續高標準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1.588萬公里,路網密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