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采訪時間:4月15日
采訪地點:咸安區城北街
本期閱讀人:郭帆啟
2002年,我去武漢讀大學,一進校園面對新環境,有陣子特別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度過校園生活,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做什么。后來,我和同學們經常去逛大學城附近的書店,買了一本馮定編著的《平凡的真理》。
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但全書從不“掉書袋”,而是用質樸、活潑的語言娓娓道來,絕無一般哲學書籍所給人的艱澀玄奧之感,令人在一種親切交談般的閱讀中,正確認識世界,深刻領悟人生哲理。這對當時的我而言,可謂是“撥云見日”,一下點醒了我。
后來我參加工作了,因為喜歡散文,先后買了一些散文方面的書,包括楊朔的《香山紅葉》、秦牧的《花城》、冰心的《櫻花贊》等。
現在我的書房有四百多本書,有的是自己買的,有的是別人送的。書的數量不算特別多,但每一本我都用心讀過。
世界之浩渺,生命之須臾,我們只能靠思想去馳騁,靠讀書來支撐。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亦如此,我們怎么敢怠慢呢?
疫情三年期間,我的工作節奏明顯放緩,索性給自己騰出了時間看書。封閉的環境壓抑著人們的心情,也磨煉著人們的意志,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內心的平靜和強大同樣是對抗病毒的一劑良方。當時,我身邊有些親朋好友表現得焦躁不安,但在書籍的撫慰下,縱然陰云籠罩,我也能篤定地支配時光、充實自我。
記得當時走紅網絡的一張照片——在武漢方艙醫院,一名男子躺在病床上,戴著口罩,手捧一本厚厚的書聚精會神地閱讀。這名男子后來被稱為“讀書哥”,我也向友人開玩笑,自詡為“咸寧讀書哥”。
當然,不能只在疫情的特殊期間才讀書。在這個與手機密不可分的歲月里,你還能保持曾經的閱讀習慣嗎?在閑暇之余還能夠靜下心來品閱一本書籍嗎?相信很多人會說現在生活壓力那么大,工作又那么忙哪有時間去看書呢?
也有的人會問:讀書的意義究竟何在?我的工作和生活都不輕松,平常精神壓力一直很大,但我一直都保持著每天閱讀的習慣。
如果閱讀的目的太過功利,或者指望通過閱讀改變自己的現狀,那閱讀也就不能稱之為閱讀了。
對我而言,所謂讀書的意義,是讓我的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于在紛繁的現實社會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戰爭與鐘表,手腕上的歷史
○胡慶華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戰時的書》里,有一段非常形象、精彩的話,是這樣描述文人與書的:“如果說梅和鶴是隱士的妻和...
○劉念我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比不上買書的速度,往往讓一些書籍束之高閣。最近搬家,書籍收拾了滿滿一大箱,驚覺自己買了...
○劉念去年底,我很苦惱,雖然有不少好友,但隨著年齡增長,各忙各的事業,很難相聚,也很難得有時間在QQ、微信上聊天。考慮...
○陳希子一本本飄逸墨香的書籍,陪伴懵懂無知的我成長。記得初次與書相識是在一個盛夏,我那時還小,身高不夠,站在椅子上,...
潮玩、動漫、科幻展混搭書香,在滬新開的“但是還有書籍”實體書店,透著濃濃的B站風。”蝸牛感慨, “但是還有書籍”實體書...
○焦姣俗話說,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我們要懂得享受孤獨。確實,雖然有家人、朋友相伴,但父母會先于我們而走,朋友會天各一方...
○劉念最近,朋友小雅告訴我,她覺得自己的業余生活很無趣,每天一回家就拿著手機不放手,刷著網頁、看電視劇,時間匆匆而逝...
咸寧網訊通訊員胡陽、任陳萍報道:近日,筆者走訪蒲圻四小看到,校園有一個溫馨的小角落,散發著書香氣息,童話故事、名人傳記...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首次辦理借閱的市民朋友請先掃碼登記,并出示健康碼,謝謝。”近日,佳節剛過,記者和其他市民一起...
○焦姣讀書首先要愛讀書,其次是讀好書,最后是深讀書。但有些書我們看過就忘,但有的書卻會讓我們受益終生,一本經典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