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編自著名作家梁曉聲長篇小說《人世間》的同名熱播劇剛剛播完,該劇作為央視總臺的開年大戲一度引發輿論熱潮,可謂自帶“熱搜體質”。
電視劇《人世間》以其濃厚的現實主義取向、開闔有度的史詩品格、溫情質樸的“人民美學”,擘畫了中國社會近五十年波瀾壯闊的滄桑巨變。
該劇擁有良好的文本基礎,長篇小說《人世間》是作家梁曉聲前后窮8年之功,手寫3600多頁稿紙而成,并于2019年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良好的文本基礎,電視劇作品才能進一步擁有更多影像闡釋和人物拓展的空間。
但是該劇導演總體遵照了原作者梁曉聲先生的小說原旨,并著力將攝影機對準在時代巨浪中“隨波翻滾”的普通人,即便時代任其動蕩,人民對生活的熱望、對未來的期盼、對家的渴望、對人性的溫暖呼喚始終保持著一份長久的熾烈。正如原作者梁曉聲先生所言,“……我這人在看生活的時候,尤其是我自己走過的生活,是有那么多好人簇擁著我走過來的。因此,我看生活恐怕還是覺得好人多”。正是這種對人性美好的期待和生活的熱望,才讓作家梁曉聲選擇成為相信美好人性的理想主義者,而他筆下的“周秉昆們”自然是人性的理想之花開出的累累果實。
一
電視劇《人世間》主要描寫的是從1969年到2008年這一時間段發生在棚戶區“光字片”的故事。劇中周家三兄妹的人生起伏是串聯整個故事情節的主要線索,而以大哥周秉義(辛柏青飾)、二姐周蓉(宋佳飾)、三弟周秉昆(雷佳音飾)為視點的戲份中,毋庸置疑,導演和原作者都對“平民百姓”周秉昆的生活傾注了更多的筆墨。
而周秉昆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附著了作者對人性美好的所有期待,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他”早已突破了文學意義上的“典型”,而進一步成為了中國人民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所共同凝聚和傳達的一種理想生活:一個平凡的人生同樣值得驕傲、一份普通的愛情同樣值得稱頌、一個尋常家庭的悲喜同樣值得銘記。
作家選擇從一個家庭內部的時空變動入手,進而以管中窺豹之姿完美展現共和國的“人民生活史”,將家庭的“小敘事”進而融入國家的“大敘事”,互為補充、形成故事的張力表達,其間作家并不避諱“歷史真實”。縱然在影像呈現上因其歷史條件所限而未能得以展現全貌,但是正如著名文藝評論家丁帆老師所言“其主題闡釋和審美釋放已經達到了高峰。”
自202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頒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以來,可以說該《意見》為全國文藝創作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同樣也點出了創作中有“高原”而無“高峰”的現象。
電視劇《人世間》的拍攝、制作和播出正是在這樣的文藝大背景中應運而生的,該劇堪稱現實主義創作題材中的一座“高峰”。可以說,無論從小說寫作還是到電視劇拍攝,作家和導演都始終秉持著以人民為接受主體的創作原則,“文藝創造始終為人民服務”,寫作的筆觸和自身的鏡頭也始終對準中國最真實的普通民眾。
唯有如此,才能讓人性的美丑在鏡頭敘事中得以比照、沖撞、選擇,進而營造一種“精神場域”讓最廣大的民眾沉浸其間;唯有如此,善的種子才能被植入心間、愛的呼喚才能從心底發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用文藝作品反映人民之所想,力圖以“人民美學”的視角展現出一幅最富有深度的精神畫卷。
二
正如別林斯基所言,“一切藝術的內容都是現實”“生活永遠高于藝術”。是的,如同俄國現實主義文學一般,我國的文學書寫當中也同樣擁有如此偉大的現實主義傳統,自《詩經》始而綿延不絕。
無論是小說《人世間》還是其同名電視劇都是這偉大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中的一環,他們共同來源于現實,也因此注定要表現現實。不同于柏拉圖“理式的顯現”觀念,任何藝術創作都必然擁有現實的創作基礎,正如《人世間》中的周家故事,其創作的很大基礎便來自于作家自身的某些經歷和一些人物原型的真實生活。
比如,據作家梁曉聲所言,其父便是一位大三線的建設工人,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便常年在外工作,每隔幾年才有一次探親的機會。而當作家自己下鄉時,同樣探親的機會也很少,因此往往錯過與父親見面的時機。這跟劇中周父下到大三線去做工人、常年與家人不能團聚如出一轍,而作者便將這相同的經驗化作了寫作的資源。
作家本人也曾言最初寫《人世間》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想彌補與父親感情上的缺失。劇中父親周志強下三線搞建設、哥哥周秉義下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姐姐獨自去貴州看自己的愛人、弟弟周秉昆也要下鄉,這些都是在歷史大背景中才得以拓展的文學想象。
除此以外,包括周家的多孩家庭狀況與梁曉聲家庭也頗有某些相似,而《人世間》中“周秉昆”一角便有梁家小弟的身影,上述這些都是作家基于自身的現實經驗進行藝術化改寫之后的故事架構和情節敘述。
作為現實主義的敘事母題,毋庸置疑,《人世間》無論從文本內容、歷史時空、人物塑造都做到了影像的極致化表達,可以說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力作”,真正做到了如別林斯基所言:“從平凡的生活中吸取詩意,用對生活的忠實描繪來震撼心靈。”
三
電視劇《人世間》始終遵從原著的歷史發生結構,以時間長度的線性敘事陸續展開三線建設、工農兵大學生、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國企改革、下海潮、職工下崗、棚戶區改造等不同時代的故事,并以藝術性的手法編排進整部劇作當中。但作為影像作品的《人世間》尤其突出的地方當然還是其細膩的視聽語言。
影片在著力講故事的同時,更加突出以影像營造一種關于普通大眾的真實生活:從一個倒泔水的中景鏡頭到周秉昆窮街陋巷中騎車的跟拍鏡頭,從棚戶區“光字片”的大全景展現到每一戶人家貧窮頹敗的微觀近景,無不在向觀眾傳達一種年代感十足的鏡頭表現和情緒感染,這些都是導演、編劇、攝影師及其團隊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影像作為“流動的文字藝術”其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
正因為電視劇《人世間》全體劇組人員的努力,服、化、道、攝、錄、美各個環節嚴謹細致而又始終以極高的美學水準對待這樣一部現實主義力作,才給全國人民呈現了這樣一部開年大作。
讓我們得以真正了解自己父輩的歷史,讓我們真正從共和國的“人民生活史”中體悟到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普通人家的悲歡離合,以此照見人性的美好并微笑擁抱彼此。
(本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 ?近日,年代大劇《人世間》火熱出圈。
對于真正的演員來說,角色越土,其實一定程度上越能彰顯出自己的演技,以專業能力來凸顯出驚艷感,這才是演員必修課,只有思想正確...
陳怡升(咸安)今日元旦,大雪的日子,早起無事,獨自一人閉門關窗,端坐于鍵盤前,心中似有萬語千言,卻又覺得無從說起。而...
閱讀或是讓人反思了科技應充滿人性的必要性,或是檢視了疫情之下人性的弱點,或是能讓人對抗焦慮與空虛,或是對疫情心理創傷...
在許多科幻小說中,相較于架構完整的世界、精密運作的科學原理,人性似乎總是以“故障”的方式出現,而恰是這種“故障”,會...
本報訊記者王恬報道:近日,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市作家積極展開抗疫主題文學創作,立項《抗疫者說》,為全民抗疫鼓...
◎李寧電影《懸崖之上》是張藝謀初涉諜戰題材,看上去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為類型化的一部。例如, 《中國海的怒潮》這部直接講...
“雙減”政策實施后,孩子課余時間多了起來,如何利用好孩子的業余時間,家長周女士一直苦惱。咸寧市第二實驗小學老師譚璐說...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云譯婚姻該如何經營?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那么,婚姻這條路究竟是怎樣的呢?有哪些溝溝坎坎?又...
當老太太離去時,這位年輕人還送她到門口,微笑著替她把傘撐開,老太太看著他那親切、自然的笑容,不禁猶豫了片刻,憑著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