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
采訪時間:11月3日
采訪地點:咸寧市實驗小學
悅讀分享人:陳涵持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陳涵持深知閱讀的重要性。所謂“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的結合。她在教室里設立讀書角,她在家里支起書桌,她呼吁孩子們和家長們讀好手中每一本書。她覺得讀書既要細讀又要“鯨吞”,在細讀的基礎上“鯨吞”,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第一次看到《回鍋肉與香菇菜心的語言等級》這個書名時,我還以為是一本菜譜大全,實際上這是一本頗食人間煙火的語言學入門刊物。
普通人離語言很近,離語言學卻很遠。談及語言學,大部分人都覺得是高空樓閣、玄之又玄,幾年前的我也抱著同樣的想法,甚至以偏概全地認為大學的中文系就是文學系,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回鍋肉和香菇菜心的語言等級》是一本雜文選,作者李倩把她寫的101篇語言學相關的文章編到了一本書里。書中的故事在書中還有很多,例子和解讀方式都別出心裁。
這本書從吃穿用度、熱門新聞、職場風波、人情交往、明星八卦中找到素材,認認真真地做了一個“人話翻譯”的工作,從語言學的角度深入淺出地講述其中的奧妙,讓讀者能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常常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么?因為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這本書恰好提供了一個對我而言十分有趣的角度——語言學。
在《關于“兒”的那些事兒》里,以章子怡和姚晨的一次微博互動為例,講解了不同方言中的人情和文化。為什么章子怡回應姚晨“姚姐兒”網上就炸開了鍋?原來北京話里的兒化,語感通常輕松隨意,但凡正經嚴肅的就不宜加“兒”,反之,可愛、不大正式的事物,則習慣加“兒”。書中也解釋了臺灣腔為什么聽起來嗲聲嗲氣的?臺灣話把“和”說成“汗”,好多人以為是受福建話的影響。哪知追根溯源,竟是“老北京”齊鐵恨先生當年在廣播電臺里教全臺灣人民“國語”的時候使勁過頭了,原本是輕聲的“和”一來二去讀得變成了四聲的“汗”,以至于1949年以后臺灣的字典里都標成了han。
類似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讀完你會發現,許多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竟然每一個都有關于語言的學問。
書中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觀點——語言是對現實生活的編碼,這一點在翻譯中體現最為明顯。
漢語里的成語、古詩詞等翻譯成什么樣子才能既不失原貌又能符合外語表達內涵,簡直讓譯者操碎了心,因為外國人的生活和語言環境不是孕育這些漢語詞句的土壤,他們無法理解在我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表達方式。同樣地,外語里也有一些“無法翻譯”的單詞,比如說:意大利語的caulacino翻譯成冰涼的玻璃杯在桌上留下的痕跡;德語的waldeinsamkeit翻譯成森林里孤身一人的感覺;因紐特語 iktsuarpok翻譯成一種不停向外張望看有沒有人來的期待感。所謂不可譯,指的是這些詞在漢語中,甚至在其他別的語言中,找不到與之對應的詞,翻譯的過程就變成了冗長的解釋說明。那他們為什么會有這個詞呢?因為這些詞語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對于意大利人來說,炎炎夏日里一杯透著寒氣的白葡萄酒是不可或缺的,冰涼的酒杯在桌上留下一圈印記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多次出現的場景;德國的森林覆蓋率極高,森林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德國人時常會一個人走入森林,自然會有幽深、神秘或是害怕等各種復雜的感覺;因紐特人生活在苦寒之地,地廣人稀,我們沒有經歷過杳無人跡的孤寂,自然也不能理解因紐特人不停地向冰屋外張望的期待心情。每一種語言都是當地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點毋庸置疑。
后來,我陸續閱讀了幾本語言學理論書,也關注了一些語言學的微信公眾號,發現了更多平淡生活里的語言奧秘:為什么我們常說“番茄醬”而不是“西紅柿醬”呢?為什么現在夫妻之間的稱謂很少用“同志”“愛人”?當學問不再是摞在殿堂里生灰的書籍,從曲高和寡走向普羅大眾那一刻起,不僅是學問“活”過來了,我們每個人永無止境的好奇心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滿足。
能把枯燥乏味的學術理論和生活趣事緊緊相連,把學術圈的艱深話語翻譯成日常生活的淺顯直白,這是了不得的本事,這本書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能見微知著,感受到語言學的深厚廣博。
歐陽修有“三上讀書”的法則,即馬上、枕上、廁上?,F代人沒有馬可以騎了,大家不妨在車上、枕上、廁上,隨手翻一翻這本既富有知識含量,又輕松有趣的小書。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讓清正家風與青春同行
日常語言影響著個體的思維方式,方言維系了民族的歷史記憶,政治語言決定了國家的現實意識。”但人們用這兩句話時,落腳點往...
“松鼠的尾巴像什么?老鼠的尾巴長什么樣?”近日,博苑書香幼兒園在華丘琪園長的帶領下,進行了十一月為期三周的聽評課活動,中...
境界的“可說”與“不可說”張世英依據人的精神自由程度,將人之境界劃分為四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欲求境界”“求實境界...
陳怡升(咸安)春雨從新年起,就一個勁兒地下個不停,身上都好像長了霉菌一般,渾身不自在,人們期盼有陽光的日子。我期盼著...
中國“大一統”的理念追求,基本上是以漢語漢字的傳播使用與統一為其底色與表征的據比較保守一些的估計,漢字可能在公元前十...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以語言的感受、涵泳、領悟、運用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靈動,品味語言的氣韻,提高學生學習語...
黎洪濤(市直)多年前,我站在書店的二樓,外面是初夏的午后,蟬鳴聲聲,時間襁糊一樣黏稠而緩慢,極似那簡單、干凈、美好的過...
扎根生活講好故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核心閱讀一個文學家首先是一個對本民族語言做出貢獻的語言學家,他豐富了我們...
寶寶做游戲、玩玩具的時候,是最佳的學說話時機,這時父母要多給寶寶聽和說的機會。對寶寶說話時,要伴隨相應的聲調、表情、...
○徐大發案頭有一本80后作者袁麗明的最新散文集《噓——這里有幸福的聲音》,讀后有一股清新活潑樂觀昂揚的味道氤氳而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