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
許淵沖 著 江西美術出版社
在中國,曾經有一所大學,它的辦學實體雖只存在了8年多,卻在70多年后仍被人們追憶、探尋。它就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面對民族危難,西南聯大堅持教書育人,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久的精神豐碑。
“烽煙萬里踏征程,楨干移枝到春城;茅草為頂遮雨露,土泥作室聽書聲;笳吹弦誦依前彥,繼晷焚膏望后生……”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被迫南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后因戰火逼近長沙,1938年4月,再遷至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抗戰中,西南聯大的師生們在破碎山河中守護著中華文脈,大批學子投筆從戎、效命疆場,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贊歌。
從西南聯大走出的許淵沖,是錢鐘書的得意門生、楊振寧的同窗摯友,首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北極光”的亞洲翻譯家,因央視《朗讀者》節目更為大家所熟悉,被無數青年學子視為“偶像”。他,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追的“星”。
2021年6月17日,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燭火熄滅,星光永恒,照耀來者,弦歌不輟。
在《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中,許淵沖用詩歌般的語言講述了自己一生為之奉獻的翻譯事業,深情回憶了西南聯大的求學歲月,對西南聯大的老師和同學做了傳神刻畫,讓讀者在閱讀中聆聽大師們跨越世紀的對話——西南聯大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鮮活如初的永恒記憶。
每年的9月18日這天,凄厲的警報聲總會在耳畔響起。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0周年,我們推介《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這本書,共同回望抗戰時期那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之美
因為他,我們遇見了包法利夫人,遇見了于連,遇見了李爾王;也因為他,西方世界遇見了李白、杜甫,遇見了崔鶯鶯、杜麗娘。許淵沖畢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譯工作,已經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
許淵沖畢生鐘情翻譯中國古典詩文,將一生的心血都奉獻于此。
在《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中,許老說,在學術上,尤以錢鐘書對他的影響最大。
錢鐘書稱贊他英譯的《毛澤東詩詞》:“你帶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靈活自如,令人驚奇?!比~嘉瑩也稱贊他的中譯英詩詞“音韻皆美,情味悠長”。
1994年,他的中譯英《中國不朽詩三百首》在英國企鵝圖書公司出版,這是該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國人的譯作,并得到“絕妙好譯”的評價;1999年,他的中譯法《中國古詩詞三百首》在法國出版;他將《西廂記》譯成英文,被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譽為“在藝術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媲美”。
許淵沖說,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世界的美,這是世界的樂趣,也是他翻譯詩歌的初衷。
80余年的翻譯生涯,許淵沖堅持“形美、意美、音美”的翻譯理念,即翻譯出的詩詞,要像原詩的格式韻律一樣工整押韻,更要有原詩思想上的意境之美。
《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他翻譯成When I left there ,Willows shed tear;“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他譯作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彼g作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without cheer。
業內將他的翻譯稱為“韻體譯詩”,情味悠長,境界全出,盡顯中國古典詩詞的風骨流韻。
許老堅持,“翻譯一定要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靈魂體現出來?!薄爸挥袌猿种袊幕拿栏校拍茏屩袊幕呦蚴澜纭!?/p>
在他的一百多部中、英、法文著作中,中國古典詩詞的譯本幾乎占到一半。1999年,許淵沖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評委會稱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2010年,許淵沖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這一百年來,我的人生就是‘盡我所能,得我所好’。讓每個人都能夠‘盡我所能,得我所好’,世界就可以變得更幸福。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使得世界變得更好?!边@是《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的一段序言,也是許老百歲感言。百年如白駒過隙,他將光陰幻化成詩,留下永恒之美;他用澎湃的激情和美麗的文字,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之美。
南渡北歸 弦歌不輟
1921年4月18日,許淵沖出生于江西南昌。一百年間,他經歷了民族的滄桑,不僅見證了西南聯大的歷史,還見證了中華文脈歷經磨難后的傳承與發展。在《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中,許老深情回憶了在西南聯大難忘的求學歲月,用詩的語言記錄了與師友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在西南聯大的日子里,許淵沖幾乎每一天都會記日記。寬松活躍的學術氛圍,意氣相投的探討交流,上課、讀書、交友的細碎生活,這些并不是象牙塔里的風花雪月,而是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際,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朝氣與志氣。
在錢鐘書、吳宓、聞一多、馮友蘭等大師的教導下,他從一位懵懂的少年,逐漸成長為想要“把國家的美轉換為世界的美”的翻譯大家,《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展現了一名青年學子的命運與一所學校、一個民族命運的共振和交織。
國難當頭,西南聯大的每一個熱血青年都渴望為國分憂,渴望保衛國家。不少學生離開學校,投筆從戎,有的參加技術部隊,有的報考空軍,留在學校的學生渴望通過發奮學習報效國家;教師不拘一格,傾盡所能去授課。當日軍飛機來襲,師生們躲警報,一跑到郊外,馬上就地學習,處亂不驚,表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偉大精神。
據統計,抗戰期間,西南聯大有834名學生入伍,給飛虎隊當翻譯,參加遠征軍和空軍。今天,我們還可以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背面,找到參軍學生許淵沖的名字。許淵沖是第二批入選飛虎隊做翻譯的。
在戰火的洗禮中,西南聯大弦歌不輟,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勛和100多位兩院院士。陳寅恪、傅斯年、錢穆等大師,在這里給大一新生講課;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在這里教出了兩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汪曾祺在這里師從聞一多、沈從文,后來成了文學大家,被稱作“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在教室里朗讀大一英文課本的許國璋、巫寧坤,后來成了著名的英語教育家、翻譯家……
聞一多,指捻胡須,常多感慨;陳夢家,長袍寬袖,飄飄欲仙;劉文典,才高學廣、恃才傲物;吳宓,則是“古典主義的外表,卻包含著浪漫主義的內心”…… 在許淵沖的筆下,這些國內各個學科開山鼻祖的才華、風度與風骨,讓人心馳神往。他們用行動作出表率,激發學生的愛國和求知熱情,他們的職責也不只是傳道授業,而是要“立人”,立有知識、有理想、有擔當精神的人。
“家國情懷”和“剛毅堅卓”不僅是西南聯大的精神,也內化為包括許淵沖在內的西南聯大師生的精神鄉愁?!栋倌瓴还陋殹S淵沖回憶錄》是對西南聯大師生的回憶,也是對一個時代文化史的回憶。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觸物成感,隨體詰詘 ——讀李城外先生詩集有感
下一篇:
新書薦讀
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光明日報通訊員游歡這兩年《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的火爆,讓傳統文...
光明日報記者陳建強劉茜光明日報通訊員羅凡)“我們要做黨史學習的堅定力行者,做青年學子的思想引領者,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咸寧網訊(通訊員肖滿詩)6月28日,工行咸寧分行紅色書屋正式上線運行,這既標志著該行將黨建建在網上,將全員連在線上的新教...
○劉念周末,伴著一杯清茶,我看完了《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圍繞年輕人最有共鳴的話題“孤獨”,用3...
○謝文芳樊芳的短篇小說《藥引子》通過一個女人的短暫繁華與半世荒涼,照見了時代的變遷、人性的善惡與人情的冷暖。小說中張...
《我想象》常立著?內容簡介:有限的想象是根據我們感官接觸到的東西,而無限的想象,是指根據我們獨特的思考和理解,由我們積...
○焦姣俗話說,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我們要懂得享受孤獨。確實,雖然有家人、朋友相伴,但父母會先于我們而走,朋友會天各一方...
《一個人就一個人》劉同著內容簡介:一個人也可以很精彩,一本書也可以有新意,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寫的是一個人面對世界...
在這個夏天, 《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引發無數女性話題的討論, “30歲+組女團”、“全職太太是不是獨立女性”……...
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等待期待,我們期待著美好的未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孤獨的。為他流淚值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