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斌
林語堂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詩酒趁年華的蘇軾。
舒適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方式。“蘇軾”式舒適,適應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生態(tài)。他再怎么不識時務,還是“蘇軾”式舒適。“蘇軾”式不適,怎么不是宋朝的不是?恰恰是那個趙氏皇朝之失。
據(jù)考證,蘇軾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歷經(jīng)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如此說來,他成也趙氏皇朝,敗也趙氏皇朝。在那個家天下的時代,在那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時代,蘇軾不屈權貴的風骨必然會讓幾家歡喜幾家憂。
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歐陽修的賞識。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梅堯臣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問及蘇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這是蘇軾的率真之氣。
蘇軾43歲時,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雖是官樣文章,卻加上了個人色彩,“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這些話被某些人抓住了小辮子,說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這是蘇軾的懷璧之罪。
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鑒于“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jīng)豐歲尚凋疏”,而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后人名之曰“蘇公堤”,如今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這是蘇軾的流芳之作。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問“明月幾時有”的蘇軾,可能沒有適應那個趙家天下,但是,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一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明燈,指引他的航向,完美他別樣舒適的人生。
不是每個人能享受“蘇軾”式舒適,也不是每個人能寬容“蘇軾”的不適。或許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一個角度解釋了“蘇軾”式舒適和不適的辯證統(tǒng)一。
桀驁不馴,不一定是蘇軾;放蕩不羈,也不一定是蘇軾。64歲的蘇軾,舒適地走完了他精彩的人生,以其文、詩、詞、書法、畫畫的造詣,為我們留下了一座寶庫。
竊以為,舒適有三種,一種是先舒后適,一種是半舒半適或半適半舒,一種是先適后舒。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同義句。每一次讀蘇軾,心境都不一樣;每一次品蘇軾的詩,都有一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微醺。也許我錯了,錯在我以自己的方式讀蘇軾,才得出“舒適的蘇軾”的結論。
編輯:hefan
一千多年前的蘇軾,所具有的超凡氣魄和恢宏博大的想象力,時至今日,依然讓人仰止,讓人驚嘆。蘇軾主動請求出京,在杭州、密...
備受矚目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亮相故宮博物院,再一次將蘇軾推到聚光燈下。如果我們從蘇軾那...
故宮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與蘇軾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朱之蕃《臨李公麟畫蘇軾像軸》(局部)故宮博物院供圖參觀者拍攝文物。展...
雖然韓愈在潮州只待了短短八個月的時間,但他留給這座城市的印記卻是極其深刻的,以至于一走進潮州,就讓人感覺到深深的“韓...
不管形式如何變化,端午節(ji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可謂愈加重要,除了吃粽子和看龍舟,越來越多人也開始接觸、學習端午節(jié)的其他習俗...
○焦姣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一直都是在口中念叨這句話,從未深究過這句話的出處。據(jù)傳,趙匡胤以陳...
《唐詩里的煙火人間》青菀著內(nèi)容簡介:唐詩是唐朝人表達思想、抒發(fā)情感的工具,而讀唐詩則是了解唐朝詩人,甚至是了解唐朝的...
根據(jù)教育部3月31日發(fā)布的公告, 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簡稱高考)將延期至7月7日至8日舉行。在古代中國,科舉制...
孔帆升(通山)其實,早就盼望這個節(jié)氣了,在人類對各種病毒尚未找到解決辦法時,百姓們第一指望的是時光快些流過,翻篇,越過...
古往今來,父親總是充當一個家庭頂梁柱的角色,是兒女們向上發(fā)展的階梯和堅實的靠山。郭子儀授之以漁在大唐近三百年的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