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來,父親已病故三十多年了。
聽長輩說,我高祖是個讀書人,但既未進學成秀才,也未開過蒙館。讀書人好面子,為了給兩個姑奶奶辦嫁妝,將家里30多畝田賣了一半。我祖父成家后,家業就剩兩分秧田,一間百年老屋。祖父生有六個兒子,一個夭折,三個年幼送人哺養。父親是長子,他沒上過學,14歲就開始打短工,扛長工。他忠厚老實,干活不惜力氣,年紀輕輕就成了種田好手,但也過早地預支了健康。
1965年秋,我以公社完小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白霓橋中學。這一年,父親54歲。對于有些人來說,50歲還剛進入人生中年,而我的父親卻因為成年累月過度的勞作,五十多歲已累壞了筋骨,背駝得很厲害。父親見我捏著入學通知坐在門前石墩上,就說:“伢崽,考上中學,就是古時中了秀才,莫擔心學費,我就是拼上老命,也要供你上學。”
開學不久的一天,下早自習的鈴剛響,我同學說我父親來了。出教室一看,父親打著赤膊,一根汗巾搭在肩上,站在校園的古楓下用草帽扇風。他的身邊停著一輛滿載著干柴的板車。父親見我來了,連忙從柴中取出一個銅罐子,說:“伢崽,我昨天犁田在水溝捉到一條兩斤的烏魚,快趁熱吃吧!”
“你從哪里弄來這多柴呢?”我吃完魚問。“哎,人老了,去遠山砍柴不行了,我把家里兩棵老李樹砍了,你這學期要交的柴火夠了,反正李樹老了只開花不結果。”我一聽,眼淚就流出來了,家里九棵李樹,每年賣李子的錢,買一年的燈油和食鹽有余,父親不是毫無辦法,是不會砍李樹的。
父親勤勞是村里有名的。為了養好家里的母豬,父親到八里外的桐子鋪開了三畝荒地,那里的地肥沃,一年可薯麥兩熟。記得1962年大年初一,村里人吃過年飯都在大門前曬太陽聊天。父親卻扛著鋤頭上山開荒。掌燈時分,他才挑回一擔開荒挖出的樹蔸,這是煮飯的好柴。
1964年,哥哥好不容易訂了一門親事。為了給哥哥辦彩禮,家里賣了一頭肥豬,母豬和一窩豬崽也賣了,最后還差幾十元買毛線和球鞋,父親把屋后兩棵古楓樹也賣了,哥哥才跟一個小腳媒婆去女方家過了門。
上世紀60年代初,農村青年結婚少不了雕花床,做這種老式花床要不少木料,木匠、雕匠要忙兩個月,僅工匠的飲食就是不小的開支。為了備齊做花床的木料,父親到30里外的倒泉嶺買杉木。一連五六天,父親早出晚歸,扛回了四根杉木,最后一天父親杠回了一根丈把長的松木,累得吐了血,因無錢治療,從此一病不起。
父親是楊柳吐翠的早春二月長眠的。他和村里的剃頭佬吵了嘴,死時有三四個月沒剃頭,是留著花白長發和山羊胡子走向冥界的。父親葬在離村五里的橫山下,那里是王家一處廢屋基。幾十年來,那塊不到一畝的地方有了數十座墳塋,幾年后,我母親也長眠于此。我在父親墳前立了一塊碑,碑上刻著:父德似青山不老,母慈如海水難涸。
( 殷 耕) (作者地址:崇陽白霓內洲村)
編輯:Administrator
作者常攀附經史等強勢文體以自高,并在小說中談文論藝,以示博學,提高小說的品位,因此,小說中蘊藏著豐沛的文論資源,值得...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通山縣女作家倪霞的長篇小說《玉竹譜》在當地舉行首發式。小說探尋家族延續的內在精神脈搏...
在表現秦宣太后歷史的《羋月傳》之后,又創作了長篇歷史言情小說《燕云臺》。從“言情文”的脈絡上來看, 《燕云臺》一洗《甄...
通城有個吃手抓羊排的地方,裝修別致,環境優雅,餐品豐富,味道不錯。還有個特別之處是,每天晚上七點以后,便有幾個音樂愛...
故鄉是江南水鄉的一條小街,叫老新街。街前有一條河,叫金水河。那時候,街上各種商鋪應有盡有。每天天剛亮,從西涼湖、渡普...
年初三,給大伯拜年的時候,年逾古稀的大伯嗔怪我為什么不把孩子一起帶來。 我忙著解釋:“成天帶著孩子被他們鬧夠了,好...
又是一年新春時,不論城市或者鄉村全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忽然意識到這么多年,我的大部分春節都是鄉村度過的。成家后,...
父親的扁擔光滑,灰舊,著肩的地方赭紅。日出,它在父親的肩上,日落,它在門后旮旯里。父親用這扁擔挑出了人生一輩子幸福,...
老江這段時間非常的郁悶,經常茶飯不思、坐臥不寧。老婆小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不,乘著夜色怡人,強行拽著他到中央公...
一直以來,想寫一篇關于我奶奶的文章,尤其在她去年7月患乳腺癌之后,這件事一直壓在我心里,今天終于下了決心,在這個寂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