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鳴(赤壁)
某年盛夏。我們一行40 余人,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深入羊樓洞。
羊樓洞是需要深入的,必須深入。就像是一位耄耋老人,你必須走近他,才能看清他縱橫交錯的臉上,鐫刻著怎樣的滄桑與輝煌。
所以,當我們一腳踏上那條青石板鋪就的窄窄街道,迎面而來的那些時光斑駁的影子就讓我們有了一種想要穿越的沖動。
羊樓洞,赤壁市西南30 公里外的一個小村落。如果上溯150 年,這里曾經是繁華的商業中心,也是茶葉產銷的聚散地。
羊樓洞自古產茶,并以茶葉聞名于世。據有史料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漢代。而真正讓羊樓洞馳名中外,則是清朝的事。史書上記載著羊樓洞在當年的輝煌,有多少商鋪、有多少政府機構、年出口茶葉多少、賺回來多少外匯、還有多少個全國第一。但這一切已經距離我們今天太遙遠了。羊樓洞,在經歷了時光機的碾磨,戰火的劫難之后,已經不復有當年的繁榮景象。但,還有一條街道,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不足兩米寬,走上去就磕磕碰碰作響的街道,讓每一個踏上羊樓洞的人,都能夠依稀看到它當年的影子。
真正讓我們震撼且足以信服的,是那條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上,青石板上兩條深深的鑿痕。那是兩條寬兩寸余,深一寸許的印痕。但那不是鑿子鑿出來的,那是羊樓洞特有的一種獨輪車,當地人俗稱“雞公車”的車輪給碾壓出來的。能用一個車輪在堅硬的青石板上碾壓出這樣的鑿痕,這要多少遍反反復復的來回呀。正是這兩道印痕驚訝著我們的目光,也讓我們深深地相信羊樓洞,那些書本上的輝煌,絕不是紙上的輝煌。在19 世紀到20 世紀,期間的150 余年里,羊樓洞一直承載著中國與俄國之間的茶葉貿易的繁榮使命。在羊樓洞街道旁的一塊碑石上,有著這樣的一行記載:“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湖北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羊樓洞,每年征收茶厘銀約二十余萬兩。”
羊樓洞,一個不足兩公里的就走到頭的小村落,每年向朝廷繳納20 余萬兩的白銀稅費,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寸土寸金。這也更加讓我們想要深入羊樓洞。
在羊樓洞那條橫穿全村的街道盡頭,立著一塊碑石,上面鐫刻著“歐亞萬里茶道源頭”幾個字。這幾個字,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羊樓洞。
中國近代的第一家磚茶廠于1863 年,由俄國商人李特緯諾夫在羊樓洞創建,起名“順豐磚茶廠”。由此開創了羊樓洞的繁榮,將羊樓洞的茶葉產業發展至巔峰,一條街道共有磚茶作坊100 余家。同時,也打開了中俄之間的國際商道。羊樓洞所生產的磚茶,用一種木制的獨輪車裝載,由人背著肩帶,雙手把持車柄推行15 公里運抵新店。再在新店裝船出長江至漢口,然后向更遠的俄國運去。
羊樓洞運茶的獨輪車,在當地又叫雞公車。因為這車為一個車輪在地上滾動,所以不受路面寬窄的影響。但長年累月的行駛,車輪容易磨損,所以就在車輪外包裹一圈鐵邊。于是,在羊樓洞不足兩公里的青石板街道上,就留下來一道道被獨輪車輾軋過的轍痕。望著青石板上的這些深入石頭的車轍,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羊樓洞街道上,車輪滾滾,向著新店開進的蜿蜒車隊的忙碌景象。也可以相信在《新溪景物志》里所說的“埠頭牙行、茶肆、商賈云集,裝卸吆喝,甚囂塵上,企踵橋頭,儼然一副《清明上河圖》映入眼底也。”所言不虛。俱往矣。當年的繁榮景象,只剩下這青
石板上幾條車轍在向前來觀光的人們傲然展示著羊樓洞過去的輝煌。也向人們宣告著羊樓洞精神,那是勤勞的羊樓洞人們不屈的精神,敢于開拓,勇于拼搏的精神。那一道道車轍,就是羊樓洞人們刻在歷史碑林里的標識,是絕無僅有的羊樓洞銘牌。而現在的羊樓洞,安靜地踞伏在青山的環抱之中,時不時接受著外來客們驚訝的目光打量。然后在這些游客們的驚嘆中,將羊樓洞的品牌一步步邁向更廣闊的世界。
編輯:chen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