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霞(通山)
近日天氣悶熱潮濕,忽而下了場雨。雨越下越大,來到車庫,看到里邊有一把破舊的紅色花雨傘,撐開來看,雖然傘柄銹跡斑斑,傘骨斷了幾根,有三分之一是軟塌塌的,但勉強能夠擋雨,于是撐著破傘開始往回走。
破傘是父親在垃圾箱撿來的,沒敢拿到樓上去,我深信不疑。退休后的父親除了幫母親打下手做些事,最大的愛好就是走步和逛超市購物。近幾年,父親又多了一個愛好,那就是趁人不注意悄悄翻撿街邊的垃圾箱。
最開始我們只知道他常帶回一些不大新鮮的菜物,每次母親就給扔掉了。后來聽街坊鄰居說看到他翻撿垃圾箱,全家以驚恐狀發出難以置信的叫聲,繼而是母親對父親的斥責,父親開始是不承認的,總說“沒有沒有”,后來次數多了,撿回家的東西東躲西藏地,終究讓母親發現。
再后來,父親撿東西已不是秘密,越來越甚,只要母親說他,他就像個孩子一樣,十分委屈地說:“我又沒干壞事,做的是好事,這些東西都還是好的,想起年少時沒飯吃打餓肚,看到這些東西就忍不住要撿,怕浪費了。”這樣次數多了,實在拿他沒辦法,只能是他撿回了母親趁他不注意時扔掉。
這一切反常的行為,跟父親的記憶衰退是分不開的。他的這些行徑,讓我想起三毛一篇文章里寫到小時候關于理想的作文,她的理想是做“破爛王”,理由是,垃圾箱里有無數的寶藏可翻撿。
年輕時候的父親可是從來不喜歡吃甜食的。退休后的父親,慢慢活成了老小孩,和兒孫為伴,一起成長共歡樂,也愛津津有味地吃甜食。父親好奇心愛詢問的毛病也越來越多。一個問題問過后,轉眼就忘記了,一會又接著問,問多了,難免遭母親嫌棄。除了家人耐心回答他,其他人都很難做到十分耐心。父親的舉止性格仿佛回到童年。
有客人來了,父親會高興得像個孩子,除了端個椅子坐下來對著客人問個不停,還特別客氣和謙卑,客人離開時,他會追出去相送,邊送邊留:“別走,家里吃的東西多得很,睡的床也有,別走!”一直送得客人離去,他才惆悵地站在那里望著客人的背影。
更糟的是,斷斷續續,常有人告訴家人,父親到垃圾霜翻找東西,到菜場撿那些丟棄的菜,他不認識人了,父親走反了回家的方向……常有不同的朋友在街上看到父親的種種,一直負責母親和自己工資卡的父親,最終不得不交出工資卡了。
雖然父親有許多孩子般的行為,但他的幽默感卻常常冒出來。前些時,他找母親,轉幾圈沒有看到,便問站在路邊引孫子的姨娘:“看到你姐到哪去了?”那姨娘回答說不知道。父親認認真真地來了一句:“你姐沒跟你請假?”逗得鄰居們都笑了。那一刻我在思考,父親并非他自己說的“老年癡呆”,而是活成了孩子。
南方雨水多,傘是每家每戶的必備品。傘也有傘的講究,戀人之間不能送傘,意味著“散”,所以白娘子施法下雨,只是借傘給許仙,許仙還傘時牽起夫妻情緣。通山當地風俗,有人故去,要為前來吊唁送禮的客人回傘一把。想起西北一位朋友曾對我說,他們家里從來沒有傘,因為西北很少下雨,而他特別稀罕南方的雨水和如花的雨傘。
一路打著父親撿來的破傘,思緒萬千,到樓下時,還傘于垃圾箱。這把遭丟棄后被父親撿起的傘,額外完成了它作為傘的使命。在女兒心里,年邁的父親,雖然慢慢老去,但任何時候都在有意無意地,為女兒做一把遮風擋雨的大傘。
編輯:chen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