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柯于明 吳林艷
| ||
| ||
|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木、石、殘陶、舊物,在一般人眼里可能是無用之物,但在通城民間雕塑家桂宏偉眼中,卻是“天然去雕飾”的創作材料。多年來,他與泥巴、刻刀為伍、同大自然對話,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拾荒者”。在其“大中見巧、小中見大、異曲同工、見仁見智、渾然天成”的創作理念下,他對這些天然的材料加工、組合,并融入自己的情思,令雕塑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
與雕塑結深緣
揉泥、拉坯、定模......桂宏偉掂了掂手里的精雕陶,手握工具刀便拉開了一件雕塑誕生的序幕。
今年是桂宏偉與藝雕“過招”的第三十個年頭。這些年,他經手做出的精美工藝作品數量之多,令人驚訝。“一切的成績皆因為緣分和堅持。”桂宏偉將他的雕塑成就歸功于此,他也用一把刀雕刻出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桂宏偉從崇陽師范畢業后曾在通城縣北港方塅小學任教。1993年春,桂宏偉保職停薪下海到深圳打工,從此與工藝雕塑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下海就被海水嗆了!”桂宏偉雖然在校時學的是美術,但剛到深圳的時候,工作很不好找。異鄉的街頭,他居無定所,饑腸轆轆,受盡波折和失敗。后來通過老鄉介紹,桂宏偉進了一家臺灣工藝廠做美術設計師。為了生存,桂宏偉放下身段為師傅們做飯、打掃清潔,虛心向每一個人請教。他的真誠贏得了師傅們的感動,他們都盡所能地教桂宏偉技藝。
桂宏偉在虛心向師傅們求教的同時,也刻苦地自學。他把精雕泥用油紙包著,長期放在衣兜里,一有空就拿出來練上幾刀,連上廁所的幾分鐘都不放過,晚上睡覺前還要拿手電筒在被窩里雕上個把小時,整天想著怎樣才能做好雕塑,有時為兔子身上的一根毛怎樣處理更好看都要推敲再三。經過三年的勤學苦練,桂宏偉憑著技術和口碑,成了一名合格的雕刻師傅。
勤練雕塑技藝
桂宏偉深深認識到自己的文化底子太薄。1998年,他考入湖北美術學院學習。2001年6月從美院畢業后,他又重新回到深圳打拼。這次應聘到了深圳另一家雕塑工藝廠。進廠不久,經理要求他雕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個20厘米高的卡通米老鼠。
桂宏偉當時覺得這個雕塑實在太簡單,只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自認為不錯,便滿懷信心地拿給經理看。沒想到經理一看作品,瞬間變了臉色,大聲呵斥道:“你就這點水平啊?也敢來混飯吃?你要多下功夫,不然就走人……”說著,經理把泥稿拿過去,用雕塑刀改動了幾下,每一刀都精準到位,原作瞬間脫胎換骨,讓他大吃一驚。他又羞又愧,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從此更加虛心學習,再也不敢有半點馬虎。
一次偶然的機會,經理需要雕塑一位瑜伽宗師的雕像,桂宏偉僅用四個小時就把照片上的人雕塑得栩栩如生。
當雕像擺到經理的桌上,經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桂師傅,這個人像我請了無數的人來雕刻,都做得不像,只有你在這么短的時間,做得這么傳神!”
千里馬終于迎來了自己的伯樂,桂宏偉興奮得哭了!在伯樂的賞識和鼓勵下,桂宏偉的雕塑激情一發不可收拾,雕塑出不少精品,出口到世界各國。在深圳的行業內,名氣也越來越響。
桂宏偉雕刻的實物總能引起熱愛生活的人們思想情感的共鳴,具有一種鮮活的生命感,物體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明晰的幾何形與和諧的塑感成為業界的楷模。
刻刀改寫人生
成功永遠屬于不斷前行的人。2005年,身懷桑梓情懷的桂宏偉放棄深圳如日中天的事業回到了家鄉通城。
那時候家鄉的文化氛圍還不夠濃厚,人們對雕塑的認知有限。生活的壓力、雕塑業發展的不順讓桂宏偉度過了數年的低迷期。傳承技藝,推廣家鄉文化是桂宏偉回歸的初衷,怎么能輕言放棄呢?他一邊在工作室鉆研雕塑,一邊全面了解通城紅色文化、民間文化,在美術、雕塑、傳統文化中尋找突破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以通城紅色文化為創作背景的大型雕塑《八百壯士》《羅榮桓銅像》等橫空出世。其中《羅榮桓與通城8·20暴動》是技術難度最高的,歷時3年時間才完成。
為讓作品高度還原現實,桂宏偉多次征求通城文史專家意見,翻閱大量相關書籍。為讓雕塑里的每一個人物鮮活、傳神,他反復琢磨每個人物的手勢、眼神、動態,常通宵達旦潛心研讀英雄人物的傳記、事跡材料,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觀念、性格特質,一遍遍在心里揣摩、描畫,直至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現在眼前。胸有成“像”后,桂宏偉才開始動手雕塑。經過多次斟酌修改,才定型翻模。《羅榮桓與通城8·20暴動》榮獲2021中國(大連)國際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中藝杯”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大賽金獎。
從湖南民族學院院標《萬卷乾坤》《嫦娥奔月》等十幾座大型文化名人雕像、咸寧市博物館巨型浮雕《智取汀泗橋》《赤壁英雄》等主體雕塑到國家大型群雕湖南臨湘五尖山湖南一百名人雕像,桂宏偉將自己對家鄉的深情融入了雕刻刀中、融入到一件件讓人嘆為觀止的雕刻作品中。桂宏偉被評委“第五屆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觸底反彈否極泰來,桂宏偉從草根逆襲成“湖北工藝美術大師”。筆者震驚于他內心的強大,可以在每一次挫折的黑暗里,緊緊抓住一絲光亮并循著這微弱的光——用雕刻刀改寫自己的人生。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九宮山下“木雕熊” ——記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熊應華
下一篇:
桂宏偉的逆襲人生
一柄刻刀在板上來回移動,一把剪刀在手中快速揮舞,不一會兒,一張精美且栩栩如生的刻紙作品就呈現出來……“刻紙是源于剪紙...
咸寧網訊記者劉珊珊、特約記者劉健平、通訊員吳幫顯報道:11月29日,工藝美術大師桂宏偉的工藝雕塑(浮雕)作品《羅榮桓與通...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黃佳妮報道:27日,咸寧市工藝美術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實訓中心舉行。...
從湖南民族學院院標《萬卷乾坤》《嫦娥奔月》等十幾座大型文化名人雕像、咸寧市博物館巨型浮雕《智取汀泗橋》《赤壁英雄》等...
《深圳傳》葉曙明著內容簡介:本書采用報告文學的形式,透過深圳人的農耕生活、時令節俗、民間藝術等,全面介紹了深圳的地理概...
內容簡介:本書是記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及發展歷程的一本紀實文學作品。從特區獨具特色、敢為天下先的18個方面,記錄了深圳四十...
講述人:深圳技術大學新材料與新能源學院2017級學生周純麗我來自汕頭。兩個姐姐都建議我去深圳,我的第一志愿就填寫了深圳大學...
光明日報記者王美瑩嚴圣禾黨文婷來深之前,提起深圳,記者腦海里浮現的首先是“高樓”“速度”“技術”等詞。依托數字媒體學院...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通訊員陳勁松、余浩報道:23日,廣東省湖北咸寧商會成立大會、廣東省湖北商會咸寧分會換屆大會暨...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日益優化的投資環境、更多選擇的就業機會……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