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干的短發、紅白條紋襯衣,炯明的大眼睛,再加上輕淺的微笑,親切柔和的話語——26日中午,在咸寧書城,當我們遇上年已花甲卻依舊青春的敬一丹,一切都那么自然,恰如拂面春風。
這是為紀念4月23日第21個世界讀書日,市新華書店組織“名家帶我讀經典”活動,請來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與咸寧讀者見面的一個場景。
當天,敬一丹攜帶她的新書《我遇到你》來到咸寧。該書記錄了敬一丹在央視的成長磨練歷程,也是中國社會變遷眾多細節的實錄,亦是中國各層百姓感人感傷故事的集錦。不論是敬一丹的個人磨練、央視節目的反思反省、記者良知、新聞理想,還是全民關注的新聞熱點,生動的百姓故事,都在書中充沛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中午1時許,將近500名咸寧讀者排隊等候與敬一丹見面。其間既有敬一丹的忠實觀眾,也有文學熱愛者,有頭發花白的老者,更有朝氣蓬勃的學生,個個都興致勃勃。在湖北科技學院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阮林宏,已經等候了半個小時。她說,因為被敬一丹知性十足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所以“一定要見到敬一丹老師本人”。
“遇到就是緣分。其實我跟大家都是熟人,只不過以前隔著一層電視屏。”敬一丹說,雖然是第一次來咸寧,但以前通過其他電視節目有所了解,感覺這兒山清水秀很有靈性。“書可以連接過去與未來,希望咸寧讀者更多地閱讀經典,獲取、傳遞更多的正能量。”(記者 李娉)
編輯:Administrator
15年前,他懷揣著5元一幅的臨摹字畫穿行于深圳的街巷中等待買主;15年后,他執筆潑墨一字值千金。他為眾多名人制印,40年的孜...
退休后如何與時光相伴?赤壁一位老人選擇了“書海沉浮”,“打撈”本地歷史和文化。近日,赤壁市文史工作者,古稀老人張海濤...
作為一位對保護和傳承鄂南民間文化有著強烈責任感的學者,20多年來,定光平一直行走在家鄉故土,開展基層調查、學術研究和鄂...
他,8月初受邀出席在意大利舉行的“中意書法交流論壇暨書法筆會”,為意舉辦方揮毫題贈“學無止境”墨寶; 他,書法作品...
咸安區官埠橋鎮文化站66歲的的退休干部王焰,十幾年來堅持業余詞曲創作,在全國《詞刊》、《歌曲》等音樂刊物發表作品100多首...
熊應華,1951年出生于號稱“木雕之鄉”的通山縣九宮山鎮,1971年師從岳父陳新旺學習木雕技藝,后成為“通山木雕”陳氏第四...
1999年10月,中國藝術院舉辦“共和國50年藝術研討會”,他撰寫的提琴戲調研文章《活躍山區群眾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隊伍》參加...
咸安區汀泗橋鎮馬鞍村12組村民高緒才,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及農閑時揮毫潑墨或創作詩歌,矢志不渝地...
在嘉魚縣,有這么一位收藏達人,名叫劉浩然,在家中打造“紅色展覽館”,耗時20多年收藏了毛主席語錄瓷器、毛澤東雕像、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