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斐然 整理/本報記者 陳希子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自古有祭祖、掃墓、植樹、插柳、踏青等民俗,蘊含著人們最質樸的鄉愁。除了祭祖緬懷先輩外,清明也是讀書的好時機。
抓住春天的尾巴,清明讀書猶如春耕,將文字的幼苗播撒于心間土壤,伴著春日暖陽,隨萬物生長,遇春雨滋潤,拔節而立。
趁著清明小長假,捧一本好書,約上三五友人,靜靜地分享、品讀那份安然閑適,讓自己和萬千世界一起舒展、蓬勃、豐盈。
不夸張地說,我是個“書蟲”,好買書、藏書,也好讀書。我的讀書,一半是提高我的文學素養,一半是休閑享受。書中有無數趣味,有前人經驗,不讀實在可惜。
很多人學生時代時,出于考學的壓力,非讀書不可,甚至要熟讀成誦。那時讀的多是課本,有些枯燥乏味。雖然課本所選的文章都是極美的,但其實還欣賞不了這樣的美,只覺得反復誦讀有些無聊。今時知道了課本文章的好,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誦讀了,真的很可惜,應該把閱讀的愛好重新揀起來。
比如我,由于白天工作忙碌,極少有讀書的時間。但到了晚上,尤其晚飯之后,沒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干擾,最適合做的就是讀書了。
清明假期,我基本都待在家里,在書架上隨意瀏覽,心有所感,則抽出一本書來,靜坐在桌前,給自己一個暗示,我要讀書了。于是心定了下來,不煩不躁,只是去享受書中的美麗與光彩。此時窗外雨打窗棱,四下清寂,心沉于書,竟不知已至半夜。我想,古往今來,喜歡讀書的人多會有如此感慨:夜怎么這么短!
我的體會是,若一天不讀書,即覺一天乏味。若三天不讀書,則簡直要瘋了一樣,感覺自己活得渾渾噩噩,毫無進步。
我覺得,閱讀是一個搭建內心知識平臺和想象空間的過程,雖不經意,卻不斷在進行著。人的大腦非常神奇,只要堅持不斷閱讀,它會把你閱讀過的東西留在某個角落,在你需要的時候調取出來;它甚至能幫你整理和歸納,理出條條縷縷的頭緒來。它給你的,不僅僅是文學的滋養,還會讓你有了學習未知領域的理解力和領悟力,參照系和合理的聯想,為我們之后學任何東西、看任何文字提供必要的儲備。當閱讀的圖書多了,某一個時刻,它們會在心里萌芽、開花、結果,飄出縷縷香氣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自創歌曲《溫若香泉》榮獲湖北省第十二屆屈原文藝獎,咸寧人鐘云岳—— 百首自創歌曲唱響咸寧文化
下一篇:
在家門口盡享書香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中國...
為弘揚“二十四節氣”非遺文化,讓轄區居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10月29日,浮山街道碧桂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舉...
二十四節氣在當代——讓古老智慧綻放生機(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核心閱讀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對自然時間與農耕生產關系的...
”首次用中國抽象繪畫詮釋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以國際化藝術語言創新展現中國文化十分珍貴的是,當代中國抽象繪畫大師徐冬冬歷...
”花壇社區負責人表示,社區將整合資源,利用便民驛站、未成年人活動室,繼續開展紅領巾課堂,給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詢、作業...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在“中國最美鄉村”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村民用竹匾盛滿剛收...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 2月3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各地群眾開展別具特色的...
《如何帶著三文魚旅行》[意]翁貝托·埃科著內容簡介:這是一部妙趣橫生的非典型生活指南,告訴我們如何度過有意義的假期,...
紫禁城內,太和殿前,漢白玉石制成的日晷巍然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