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本報記者 夏正鋒 陳希子 通訊員 劉歡 盧旭
| ||
| ||
| ||
| ||
| ||
| ||
|
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湖北省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和入選劇目名單的公示》,我市原創大型楚劇《我愛我村》榜上有名。
9月27日,市人民廣場,由咸安區楚劇團創作的現代楚劇《我愛我村》拉開帷幕。
該劇取材于咸安真實典型事例,講述了當地農村在村委會主任的帶領下,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建設,讓村莊煥發新面貌,讓群眾過上好生活的動人故事。
聽說區楚劇團要登臺演出,居民群眾早早安排好家務,拿著小板凳趁早來“占座”。幾十人、上百人,群眾熱情高漲,都不想錯過好戲……
“我們劇團最大的特點是,幾乎所有演出都在基層,也知道居民群眾喜歡什么樣的戲,所以排練的劇目很接地氣,受到大家歡迎。”演員們說。
該劇一方面體現了楚劇的唱腔和表演特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另一方面融入了咸安當地農村農業特色,展現出獨特的地域風情。
從吊瓜合作社的成立到巡邏結緣,再到桂花村的探訪和村灣夜話,《我愛我村》的演出場景豐富多彩,每一個場景都精心設計,充滿了生活的細節和情感的力量。演員們的表演生動自然,觀眾仿佛置身于鄉村之中,感受到那份淳樸和真摯。
《我愛我村》由國家一級編劇朱永山、青年編劇李杰擔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張虹執導,國家二級演奏員黃文俊作曲,劉漢華、周小發、劉莉、曾濤、鄧偉、華芳、劉欣、王利華等演出。
“我們一直憋著一股勁兒,想圓一個‘大戲’夢,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團長王利華表示,近年來,該團從恢復排演傳統劇目,到創排《吊瓜緣》等楚劇原創小戲,再到排演大型原創楚劇《我愛我村》,一步一個臺階,不斷提升劇團的創作能力。
咸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李子牛表示,楚劇《我愛我村》的故事取材于本地的吊瓜產業基地,許多人物原型都是現實中勤勞致富的農民朋友,劇目創作只有用真實的故事才能打動人民群眾,只有將專業藝術院團與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事業的百花齊放。
咸安區楚劇歌舞劇團始建于1958年,經過一系列更名,1983年改為咸寧市楚劇團。為了劇團發展,上世紀80年代,還專門引進楚劇演員劉漢華。
2015年1月,劇團骨干劉漢華參加市首屆戲曲演唱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同年6月,劉漢華被劇團送去參加省文化廳舉辦的為期2個月的全省戲曲表演人才培訓班。在獎項設置少,參賽劇目多的情況下,該團折子戲《尋嬌十八載四鄉流浪》榮獲表演三等獎。
而區楚劇團,一直在續寫著佳績的傳奇……
“希望加強地方戲傳承發展,招收一批戲曲后備人才,為我市文藝事業發展輸入新的血液。”談及未來我市楚劇藝術的發展,廣大演員和楚劇愛好者們翹首以盼,熱情高漲。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通城縣第二屆機關事業單位文體系列活動圓滿結束
下一篇:
通山發現第一代土地房產所有證
“群眾工作隊增強了社區防控力量,緩解了工作壓力,也給我們增添了信心。他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幫老人配送團購物資、緩解居...
本書是“學習強國”總編輯劉漢俊所著的黨史、黨建理論學習普及讀本,從黨史變遷看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內在邏輯。認為“學習...
元宵節過后,我市中小學校按時開學,學生們又沐浴晨光,載著希望,精神飽滿地返回了久別的校園,感受著別樣的開學第一課,也...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會文通訊員周香玲)3月10日下午,咸安區溫泉辦事處希望橋社區“三無小區”玉鑫花園的73戶居民...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怎樣雕造的○李文璉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典禮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新中國第一個...
”劇團青年工作者高鑫和同事們感慨,每次的工作實踐都收獲頗豐,今后,大家還會繼續深入到地方去,向民間學習,向地方文藝學習,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一手抓演出,一手抓創作,咸寧市歌舞劇團可是本地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走進通山縣農村文化工作隊,一陣“咪咪”“啊啊”的吊嗓子聲從各個辦公室傳出,回蕩在走廊里,渲染出濃厚的藝術氛圍。任勞任...
”談及未來我市楚劇藝術的發展,廣大演員和楚劇愛好者們翹首以盼,熱情高漲。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羅利民許潔?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歷史,是湖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地方劇種。為加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