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咸寧市歌舞劇團是本地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近年來,該團堅持通過開展“演藝惠民”活動,進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把公共文化資源送到了百姓身邊,讓廣大群眾坐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精彩的演出,豐富了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1 活動下鄉演出忙
14日,崇陽縣白霓鎮回頭嶺村活動廣場上一片歡歌笑語,掌聲此起彼伏。由市歌舞劇團參與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演出在這里激情上演,給當地群眾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當日一大早,市歌舞劇團的工作人員們便早早集合,在帶隊負責人戴定勛的帶領下,集體乘坐大巴車來到回頭嶺村。來不及休息,演員們便抓緊時間化妝、更換演出服、熱身排練,精心準備為當地村民帶來的“文藝大餐”,忙得不亦樂乎。
“節目好看!‘紅色文藝輕騎兵’我們都知道的,想不到今天在家門口就能見到,挺好!”今年67歲的曹富金老人激動地說,這是他第一次在村里看文藝表演。之前村干部通知他今天在村文化廣場搞文藝演出,起初他還以為活動不確定,直到看到大家忙著在文化廣場搭臺子,他才急忙叫老伴和孫子出來“搶”位置。“這些年村里變化挺大,能在家門口看演出,以前想都不敢想”,他略帶感慨地說到。
晴朗和煦的天氣也給活動現場增添了不少熱烈氣氛,市歌舞劇團精心編排的群舞匯編、男女聲獨唱等節目精彩紛呈,既讓群眾在視聽感官上得到了享受也讓不少村民心里產生了共鳴。這種零距離實地現場互動的“送節目下鄉”方式,讓優良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種”在了鄉親心里。
“送演出下鄉是我們的工作常態了,咸寧周邊大大小小的鄉村,差不多都去過?!贝鞫▌捉榻B,本次下鄉演出為期數周,演員們常常要輾轉不同的演出地點,特殊情況還會加場。雖然任務重,但大家都不畏艱辛、不抱怨,依然精神飽滿,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傾情為臺下的觀眾呈現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2 扎根舞臺“老黃牛”
他,放棄高薪,回鄉打拼自己的事業;他,甘當幕后,為市歌舞劇團團員們搭建平臺;他,真誠待人,將市歌舞劇團當成自己的家。他就是市歌舞劇團團長王能領。
“咱們近期的演出工作,大家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亂,要穩當?!?正值開年,我市很多單位和企業都逐漸復工復產。市歌舞劇團也開始全面復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時間編排節目,為近期的演出做準備。作為團長,王能領忙到“腳不沾地”,劇團事無巨細,他都親力親為。
2008年,為了真正讓咸寧文化煥發生機,我市高度重視,成立了市歌舞劇團,并傾力打造一臺大型鄂南風情歌舞詩。王能領作為家鄉優秀人才,被引薦回鄉。
“當時我想法特別簡單,也沒那么崇高的目的:北京工作生活太累了,回家會輕松一點。”彼時,主修導演與舞臺藝術的王能領在北京干得風生水起?;剜l后,他被任命為市歌舞劇團的業務副團長。2009年,他作為執行導演,打造的第一部作品是《夢尋咸寧》。
作為我市第一臺大型民俗風情歌舞詩,《夢尋咸寧》承載了100多人的心血。王能領作為執行導演,要調度這么多人,艱難可想而知。從當年6月8日起,《夢尋咸寧》開始排練。從排練至公演,歷經四個月、120多個日日夜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夢尋咸寧》演出時獲得巨大成功。他本人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咸寧市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游節先進工作者”。
多年來,為了保證演出的成功,王能領經常加班,將劇目的各個人員合理調配,明確分工;白天他以身作則,精心組織演員去排練場,總是第一個到達指定地點;有時晚上演員加班排練到凌晨三點多鐘,他仍和演員一樣堅持到最后,直到把演員送回宿舍而后回家。就這樣,他從不抱怨,從無埋怨,為了事業,為了工作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3 爭做文藝“排頭兵”
演出當日,記者也有幸現場欣賞了市歌舞劇團青年演員們的才藝展示。
在村活動廣場,市歌舞劇團的年輕演員程心如正在練習舞蹈動作要領,配合著手機播放的音樂,她讓同事幫忙打節拍,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雖然不比得劇團室內排練場地,各項道具一應俱全,但大家并沒有松懈,利用演出間隙不斷磨練技藝。
“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唱腔,一個動作一遍遍地反復練。”程心如從最初的劇團學員開始探索人生之路,在藝術的道路上已經跋涉了多年。她至今仍清晰記得自己第一次登臺演出的場景,這讓她從此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也融入了市歌舞劇團這個有愛的大家庭。
送演出下鄉既是一次生動的文藝實踐,也是一場嚴肅的“演員業務考核”,考驗的是演員們的基本功和現場表現能力,這有助于提升演員的業務水平,優化演員人才配置,從而推動市歌舞劇團向前發展。
據介紹,我市每年定期對市歌舞劇團青年演員進行考核,以此鑒定青年演員綜合業務能力。目的是以考促訓、以訓促考,從而達到出人才出作品。所有青年演員考核成績也將與進編、聘用、定薪、加薪掛鉤。
除了各項基層演出、交流和大型文藝演出,劇團工作人員們還會 “走出去”,參加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交流表演。例如2016年,市歌舞劇團應韓國京畿道義王市的邀請,赴韓參加該市舉辦的“鐵路節”,給當地市民帶去了富有咸寧本土特色的舞蹈文化大餐,受到當地群眾和藝術家們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別人問我在哪工作,我說咸寧市歌舞劇團,這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壓力,鞭策我和同事們必須不斷去摸索和創新,走到民間去,走到基層去,尋找那些藝術的源頭之水。”劇團青年工作者高鑫和同事們感慨,每次的工作實踐都收獲頗豐,今后,大家還會繼續深入到地方去,向民間學習,向地方文藝學習,吸收更多地方元素融入現代歌、舞、劇創作。
編輯:但堂丹
走進通山縣農村文化工作隊,一陣“咪咪”“啊啊”的吊嗓子聲從各個辦公室傳出,回蕩在走廊里,渲染出濃厚的藝術氛圍。任勞任...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羅利民許潔?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歷史,是湖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地方劇種。為加強全...
主角陳彥著內容簡介:一個秦嶺山區放羊的小女孩憶秦娥,因著偶然的際遇來到縣劇團,成為劇團的學員。絲綢之路千年史柯勝雨著...
348個劇種放在一個平臺上共同展示、互相對照,有利于總結一個劇種體系的整體特征,也有利于厘清同一類型不同劇種之間的區別。...
1999年出生的柳金燕來自咸寧崇陽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外婆跟媽媽特別熱愛提琴戲,只要哪里有戲看都會去看,由于從小受到外婆...
咸寧網訊通訊員許潔報道:“不是我絕情,也不是我不懂恩情,可親情歸親情,恩情歸恩情,國法面前,法不容情??!咸安區紀委監...
近年來該校自編自演的30余個戲曲、文藝節目,不但為小學生培養了文藝藝術,而且在社會上起到了正能量的文明宣傳作用。
圖為2021年版話劇《霧重慶》劇照。據介紹, 2021年版話劇《霧重慶》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查明哲擔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昨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濟民帶領市直機關部門負責人調研香泉映月項目建設情況。 ...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周陽 通訊員彭禹希 徐剛)2月12日,市博物館“賀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將重磅推出《銀宴——奧地利施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