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文字是無聲無像的,有這樣一種藝術,它賦予了文字聲音和形象,讓靜止的文字流動燃燒,那就是朗誦。
近年來,“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已成為我市文化新名片,她正在用聲音彰顯著信仰之美、藝術之美、城市之美,傳播著時代的正能量。
傳遞朗誦正能量
2022年4月24日,由咸寧市作協主辦,咸寧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協辦,咸寧市圖書館、咸寧市新華書店承辦的作家張長征散文集《此情可待》作品欣賞會在咸寧市圖書館三樓創客廳舉行。此次“本地作家作品欣賞會”共有作家、評論家、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通山縣作協以及文學愛好者等20余人參加。
市朗誦藝術家協會主席孫和平、會員黃定槐、陳孟穎分別朗讀了《此情可待》中的精彩篇章。
“朗誦藝術和文字結合,讓廣大讀者進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學的魅力。”朗誦嘉賓們謙虛表示,散文集《此情可待》背后滲透著作者不屈的精神和深切的熱愛,整場朗誦力求盡善盡美,表達出作品呈現的感情質樸、樂觀向上的藝術效果。最后,本次欣賞會在大合影下完美落幕。
“我們正走過一個特別的冬天,我們正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沒有軍號和硝煙,卻行走在危險的邊緣。沒有刀槍和利劍,卻捍衛著生命的尊嚴……(作者劉嘉維)”這是此前文藝微信公眾號上,協會成員張茜朗誦的抗疫作品的鏡頭之一,令人動容。
協會成立以來,成員們積極在網絡公共平臺陸續推出“誦讀咸寧”系列專題朗誦作品,隨后又被市民們紛紛轉發到微信朋友圈中,獲得廣泛點贊。
記者采訪了解到,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是由一批熱愛朗誦、電影電視配音、播音主持、戲劇、演講等語言藝術的人士自愿結成的社會團體,有著深厚的文藝基礎和底蘊,特別是近幾年,我市大型專場朗誦活動已連續舉辦多次,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很多專業朗誦表演者走進市老年大學、基層社區、學校等,廣泛開展義務輔導,也發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朗誦藝術表演的大家庭。
“2020年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們聯合了市其他文化部門,開展專題朗誦,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市朗誦藝術家協會負責人介紹,參加活動的作品要求在內容上體現社會正能量,以朗誦為主,允許采用電影配音、話劇類及其他語言類作品。這些凝聚創作人員心血的作品已陸續被收錄到抗疫主題影音作品集中。
與朗誦共同成長
2017年,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正式成立,集語言藝術表演、研究、普及、交流、培訓、指導于一體,接受咸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管理和業務指導。
2022年7月盛夏,湖北省婦聯公益木蘭項目巾幗心向黨文明“她”傳頌——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紅色娘子軍宣講隊,聯合咸寧市心理咨詢師協會承接的市婦聯公益木蘭項目2022咸寧市“彩虹計劃”暑期關愛活動共同開展活動。
香城社區家長、孩子近50人參加。“黨史潤童心,同心護成長”,這是一次資源的整合、力量凝聚,拓展了公益服務項目新思路,更充實了公益活動的形式及內容。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孫和平宣講了《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
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宣講員吳玲運用有趣的圖文、詼諧的語言、互動的形式向在場的孩子們講述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新中國成立》。
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宣講員萬鑫宣講的《閃閃的紅星》,通過聲情并茂的小故事,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黨史。
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宣講員廖玲玲運用有獎問答、全場互動的形式向家長和孩子們宣講了防性侵及預防溺水,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們的安全防護意識。
多年來,我市許多語言藝術專業人士和朗誦愛好者一直活躍在大小劇場、舞臺和社會活動中,為我市的文化藝術活動不斷注入新活力,并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朗誦藝術人才,越來越多的人在各類文藝比賽演出中展新風采,榮獲佳績,引發強烈反響。
“隨著《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熱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朗誦的魅力。”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協會今后將積極開展朗誦交流、培訓、表演等活動,促進我市朗誦藝術的開展,為本土朗誦藝術家和廣大朗誦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展現才華的平臺。同時,也為香城泉都普及朗誦藝術創造良好氛圍。
市朗誦藝術家協會以詩為友,以詩為媒,展現了香城泉都崇尚高雅的藝術、兼收并蓄的創新格局,展示了咸寧傳播正能量、凝心聚力、團結互助的良好精神風貌,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向往,讓觀眾滋養了心靈,感受到高雅藝術的魅力,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的廣泛贊譽。
用朗誦充盈人生
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我市眾多師生們的課堂由線下轉向線上,市民群眾也自覺居家防疫。在這段時期,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的成員們適時開展線上誦讀活動,用特殊的方式與讀者們一起共度讀書日,享受詩與遠方的芳菲。
“閱讀是成長的基石,是精彩人生的開始。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湖北科技學院教授孫和平倡議,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投身到書籍誦讀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傳遞閱讀的力量,用書連接世界。
2017年,孫和平被推舉擔任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主席以來,更是在全民閱讀活動、家風引領及打造“書香咸寧”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近年來帶領朗協200余名會員用心完成多項宣傳任務,用有聲語言打造咸寧文化品牌。她曾組織協會會員在網絡公共平臺持續推出“誦讀咸寧抗疫專欄”系列朗誦作品,個人抗疫朗誦作品多次被推上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
“用詩歌朗誦表達內心,是件歡喜的事情。”朗誦愛好者,退休教師吳帆表示,因為疫情防控,每個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通過朗誦文藝作品,自己感受到的不僅是朗誦的魅力,更是一段心靈的洗禮,有鼓舞自己前進的力量。
從校園到企業,從線上到線下,朗讀聲此起彼伏。與此同時,我市業余朗誦愛好者們的活動也在逐步完善,已累計發動數千市民參與,并推薦書籍數百種,也讓很多市民在朗誦藝術中得到了書香的熏陶。我市一部分朗讀愛好者建立的“朗讀者”微信群也變得熱鬧起來,他們定期舉辦朗誦沙龍,誦讀詩詞經典,讓桂香浸潤的鄂南泉都,增添了不一樣的魅力。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第二屆湖北民間文藝杜鵑花獎揭曉 咸寧市三人獲獎
下一篇:
人與書的美好“相遇”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王軍報道:日前, , 2020年全省計劃生育協會戰“疫”好新聞作品評選結果揭曉,嘉魚縣融媒...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周春芽的《春天來了》17日晚拍出8625萬元(人民幣,下同),大幅刷新其作品拍賣紀錄。作為該場封面作品的《春天...
(記者劉江偉,文藝報記者黃尚恩、李曉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獎結果23日在京揭曉, 《西南邊》、《青色蒙古...
咸寧網訊記者馬麗、周瑩報道:26日,青龍山之戀·畔山林語攝影書法大賽評選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初評、網評、終評三個評審環節...
我無以回報,唯有筆耕不輟,期待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報我的忠實讀者,回報來自遠方的鼓勵和祝福。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7日, ,該協會近日正式啟動了“同心戰“疫”守望香城”咸寧市抗疫主題朗誦短視頻征集典藏活...
咸要網訊通訊員徐世聰報道:“受疫情影響,新書昨天才到,現在正在聯系網上商城出售中……”13日,通山縣鄉土作家袁麗明說。...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 ,該館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前,舉辦2020年慶“六一”全市少兒美術作品及網絡微...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盛建軍報道:近日, ,該校參加“共同戰疫守望香城”咸寧市抗疫主題朗誦短視頻征集典藏活動,選送的...
《隱秘的角落》贏得高口碑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極大豐富和調整了原作扁平化的人物處理,將三個青少年的復雜心理與家庭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