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
| ||
|
門口的展覽宣傳海報似乎又有了新活動;合唱教室隱約傳來和諧嘹亮的歌聲;舞蹈教室里,款款舞步描繪著動人篇章;非遺展廳中,一項項展品無聲訴說著薪火相傳的故事……眼下,市群藝館已成為我市一道美麗、璀璨的文化風景線。
一批文藝精品作
11月4日上午,市群眾藝術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邀請“錢六姐的故事”非遺項目省級傳承人錢開枝來到咸寧亞瑟幼兒園,開展“點亮童心 傳承文化”省級非遺“錢六姐的故事”進校園活動。
活動中,指導老師講述的錢六姐的故事,引發孩子們的陣陣歡呼,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隨著講解的深入,錢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了錢六姐的故事來源、非遺典故以及傳承故事。接下來,錢老師親切地向同學們傳授錢六姐故事的順口溜,同學們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個個都能踴躍參與背誦。
此次非遺進校園活動共吸引100多位孩子的參加,不僅讓學生們掌握了錢六姐故事的由來,還體驗了地方文化的內涵,更激發了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自信。
“每個線上文藝活動都會結合市民需求,選擇合適的時段安排,市民可在微信公眾號預約。”市群藝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不管是坐在家里,或者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專門來群藝館,都可以通過線上登記預約享受文藝大餐。”
結合當下疫情防控實際情況,為滿足廣大市民需求,市群藝館及時調整培訓思路,通過我市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和線上網絡渠道,同步推出公益免費文藝展覽活動,涵蓋聲樂、器樂、書法、繪畫和舞蹈等多個門類。“疫情要防控,藝術不散場”的做法,深受市民喜愛。
借助新媒體平臺宣傳,市群藝館有效拓寬了社會公眾了解并參與文化活動的途徑,形成了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的服務供給方式,多場景推動,多手段宣傳,擴大了社會影響力,讓文化深入人心。
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輪番開場,一個個蘊含咸寧特色的文化項目日漸蓬勃……如今,我市群藝館正逐漸成為文化“打卡地”,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文化惠民上,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一堂公益培訓課
位于城區金桂路新址的市群藝館,是市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力軍。作為國家一級館,咸寧市群眾藝術館最早成立于1971年,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館內設有分別是舞蹈教室、多功能廳、美術室、閱覽室、“非遺”展廳、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老年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獨立學習室等。
“公益培訓,給我帶來了溫暖和陽光,也帶來了收獲和信心。” 文藝愛好者汪榕的一句話,道出了無數“群藝館發燒友”的心聲。和汪榕一樣,廣大文藝愛好者正是通過市群藝館的公益培訓,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找見了藝術的真諦,也找回了生命的意義。
市群眾藝術館全民藝術普及公益培訓班屬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培訓免收費用,學員僅需自備個人學習用品。公益培訓班開班時長不等,培訓結束經考評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可加入市群眾藝術館文化志愿者隊伍,履行文化志愿者義務,參加群藝館舉辦的各類文藝活動。
此外,市群藝館附近還有市文化中心、市博物館、市非遺文化展覽館,紛紛推出各類文化培訓活動,可謂“百花齊放”。熱愛文藝的市民們找到了新去處,到文藝培訓課堂“打卡報到”也成了一種習慣。同時,市群藝館還積極開展線上知識競賽活動。讓群眾在家充分享受文化大餐,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我是市群藝館的‘鐵粉’,以前在那里學唱歌,關注他們很久了,一看到公益培訓班招生的消息就趕緊報了名。”退休在家的龔大姐鼓動鄰居,一個報了古箏班,一個報了古琴班。
“已陸續開設了朗誦班、聲樂班、茶藝班、瑜伽班、舞蹈班等課程。”市群藝館負責人介紹,培訓班以“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樂民”為宗旨向社會免費招生。
所有課程均邀請咸寧知名文藝人士、專業教師授課,課程結束后將組織匯報演出,以期通過全民藝術普及公益培訓,進一步滿足我市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向群眾提供免費學習文化藝術的平臺。
一群愛心志愿者
日前,咸寧市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公布2021年度咸寧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名單的通知》,咸寧市群藝館志愿者服務團隊被評為“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記者采訪獲悉,咸寧市群眾藝術館志愿者服務隊于2014年12月成立,分設市中老年舞協、寧博藝術團、泉之韻舞蹈隊等39個小分隊。集中選聘群眾威信高,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的社會文藝團隊負責人擔任分隊隊長,積極邀請社會文藝骨干加入,共同帶領這個組織開展活動,激發更多黨員群眾參與志愿活動的熱情,共同投身公益事業。
“只要本地政府部門有活動、有需要,我們有能力能夠幫得上忙,我們就上!”咸寧市群藝館文旅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平均年齡51歲,因為“奉獻 友愛 互助 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而聚集在一起,甘當咸寧的文明建設中的螺絲釘。
志愿者們是舞臺上的“好演員”。他們精心編排一批批弘揚正氣、宣傳主旋律的作品,各類文藝比賽,都活躍著文化志愿者的身影。
志愿者們也是舞臺下的“服務員”。咸寧市群藝館志愿者承擔了地方大型活動的后勤保障工作,近年來共參與本地大型運動賽事、自然文化遺產日活動、全民飲茶日活動、“舞動咸寧”萬人廣場舞活動、進赤壁羊樓洞景區宣傳茶文化等大型活動60余次,共組織志愿服務上萬人次,還聘請駐館志愿者,為市民提供長期的志愿服務。
咸寧市群藝館文旅志愿者也是無私奉獻暖心惠民的“快遞員”,為基層鄉村送去慰問演出的同時,還積極捐錢捐物;炎炎夏日,為環衛工作送演出送涼水;重陽節,為養老院送義演送糕點;每個周末,為大幕鄉井頭村義務送藝教……
每年,像這樣的義演慰問活動,志愿者們要進行上百場,不僅沒有一分錢收入還要自掏腰包為困難群眾送去暖心禮物,可志愿者們看著老人、孩子們因為他們送去歡樂而露出笑臉時,心里也覺得很溫暖,從沒有想過回報。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安區創文宣傳進基層
下一篇:
數字農家書屋讓書香到萬家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為做好文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展現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全民藝術普及,提升我市“香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浩近日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上,我市2019年度人才工作創新項目評選結果揭曉...
【法眼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如何人人可及——聚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光明日報記者王金虎不久前,在廣東東...
當天,檢查組實地查看市非遺展示館、市群藝館、咸寧高新區橫溝橋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咸安區高橋鎮“鄉村舞臺”,聽取了我市...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饒敏、吳文謹、李娉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道:11月26日,走進咸安區實驗學校,寬闊潔凈的操場旁,兩行...
日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名單,赤壁市成功入圍。至此,我市創建省級示范區...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發布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領...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周萱、通訊員余娜報道:昨日, ,咸寧市“香城大舞臺”項目正式被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命名為第四批國家...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孟晚霞?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公布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名單,...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8日, ,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關于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擬表彰對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