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文娛動態 >> 正文

民間收藏愛好者劉興余 聆聽老物件講故事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2-06-15 15:42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查生輝 陳希子

咸寧有一位民間收藏愛好者,二十多年來,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地收藏老物件,并為更好地保護它們而費盡心思,四處奔波——他就是民間收藏愛好者劉興余。

走上收藏之路

6日,記者慕名來到位于城區月亮灣的咸寧古陶瓷交流收藏館,一進門便被館內琳瑯滿目的收藏品吸引。“每件藏品都飽含心血,是我的真愛!”收藏館負責人劉興余高興地說。

在劉興余的導引下,記者步入收藏館,徜徉其間,猶如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里的老物件種類包羅萬千。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故事,它不僅是世代人民在生活勞動中所創造出來的人類文化遺產,更是中華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年輕時,劉興余的工作經常接觸大自然,奇石、樹根,山川湖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劉興余驚嘆;而后,劉興余有機會去各地游覽歷史古跡,更是讓他對中華悠久的文明流連忘返。

1998年開始,劉興余開始涉獵收藏,先是從最基礎的學習老物件相關知識開始,然后是收藏瓷器,從2012年開始正式收集各種古物件。

“為什么我專注老物件收藏?這是很高雅的愛好,有益身心健康,收藏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始終秉承‘小學生’的心態。”近年來,劉興余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精力用來搞收藏,隨著藏品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多,劉興余對藏品的保護研究也不斷深入,從一開始懵懂到慢慢成為行業專家,成為遠近聞名的收藏家。

劉興余的心中萌發了一個想法,決定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他說:“這些藏品,是老物件,是歷史,也是精神,要為后人留下會說話的歷史……”

2016年,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下,由劉興余和圈中兩位藏友合力創建,坐落在城區月亮灣的咸寧古陶瓷交流收藏館對外開放,里面陳列了劉興余精心收藏的古陶瓷、手工藝品、書畫作品等。

歷盡艱辛淘寶

從年少求學,到成為單位職工,再到退休……輾轉40余年,劉興余始終無法割舍他的收藏夢。那些年間為了淘老物件輾轉各地留下的交通票據,一沓沓躺在劉興余的床頭柜里,這是劉興余人生足跡的寶貴見證,時不時地被他拿出來翻看。

為收集各類流失于民間的老物件,劉興余足跡遍及全省各地,走訪知名藏品市場。“不論它的年代是否久遠,不管它的價值大小,自己都要收藏,因為我收藏的不單是物品,還是記憶,更是歷史。”邊研究、邊收藏的劉興余,深深愛上收藏這個行當,越發近乎“癡迷”。

在劉興余的眾多藏品中,有一件小小的古瓷片,對劉興余而言很特別,這背后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00年左右,劉興余通過圈中藏友得知,武漢有位藏家,手中有塊元代青花瓷片,物件不大,但文化價值不菲。

但當時已有另外一位收藏愛好者先相中了瓷片,老物件圈講究“先來后到”,當劉興余一路風塵仆仆、四處打聽、找到武漢的那位原主人時,瓷片已被送走,劉興余悵然若失。

誰料“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那位收藏愛好者和原主人只是口頭約定,并沒有如期支付價錢,一番折騰后,瓷片又被另一位藏友買走。

而新買走瓷片的藏友,恰恰是劉興余熟識的故人,就這樣,劉興余欣然出價,終于覓得寶貝。“冥冥之中注定我和這塊瓷片有緣分。”古瓷片成了劉興余的“寶貝疙瘩”。

“有句俗話‘家無古瓷不貴,室無古瓷不雅’,瓷器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歷史上,很多歐洲貴族都以收藏浙江龍泉青瓷為榮。”眾多老物件門類中,劉興余喜好收藏瓷器,其他珍貴老物件也收藏了許多。

弘揚歷史文化

一件造型古樸雅致的瓷盤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劉興余介紹,這件瓷器也是他歷經辛苦得到的。“這件瓷器比較完整,沒有什么瑕疵,當時這種瓷器多用于‘官用’,使用者也屬于非富即貴。我當時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很難得,比較珍貴,便買了下來。”

同樣“淘了一屋子古玩”的我市民間收藏家金先生經常到收藏館來和劉興余“切磋”。“我和劉老是忘年交,經常一起研究藏品,他的收藏真是讓人羨慕!” 金先生表示,自己認識的民間收藏家多,但像劉興余這樣藏品豐富的民間收藏家卻不多,“他的收藏堪稱傳奇”。

“收藏一定要遵紀守法,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每件老物件的背后,都有特殊的意義和故事。”劉興余小心翼翼拿起一尊清代雍正年間的青花瓷給記者展示,“蓮寓意清正廉潔,而且圖案上還有三個娃娃,也寓意蓮生貴子,寄托著古人美好的愿望。”通過小小一件老物件,記者也學習了不少傳統文化知識。

“現在不是強調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嗎?我覺得自己和友人一起辦這個小小的收藏館,也是有意義的。”收藏館的創辦和開放,成為廣大老物件收藏專家和愛好者藏品研究交流的平臺,也為廣大社區群眾、青少年群體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文化教育、老物件知識學習教育的基地,劉興余很欣慰地說。

目前,收藏館展廳面積近200平方米,陳列老物件上千件,但也僅能展出劉興余部分的藏品,因為場地有限,暫時也無法給每件老物件單獨設置專門的展示柜。劉興余希望,能利用好收藏館這個平臺,讓更多人了解老物件,為傳承弘揚歷史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陳敬黎長篇小說《茶道通漠北》作品研討會在武漢舉行
下一篇: 赤壁開展青磚茶標準化培訓

相關新聞

  • 咸寧市女作家協會開展文藝采風

    咸寧網訊記者杜培清、通訊員徐建英報道:近日,咸寧市女作家協會一行20余人赴通山采風。咸寧市女作協主席成麗介紹,組織采風活...

  • 咸寧市博物館開展送展覽進社區活動

    搭建博物館與市民溝通與互動的平臺,加深市民對博物館的了解與認同,激發群眾對咸寧歷史文化產生興趣,鼓勵吸引他們走進博物...

  • 新書薦讀

    《深圳傳》葉曙明著內容簡介:本書采用報告文學的形式,透過深圳人的農耕生活、時令節俗、民間藝術等,全面介紹了深圳的地理概...

  • 數字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彭禹希柴倩?博物館是公共文化資源,但在現實中,這些資源往往集中放置在一市一地,受到時空...

  • 赤壁古戰場創建五A景區將歷史文化融入旅游發展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青歌、火清、馮朝報道:“公元213年,諸葛亮北伐曹魏,運送軍糧要翻山越嶺,為減輕士兵勞動強度,諸葛亮...

  • 【兩會話題】建設“三位一體”特色小鎮

    同時,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深入挖掘城市背后的故事,珍惜有文化積淀的古鎮古村與民居,留住鄉愁,傳承文化,讓城市變得...

  • 赤壁組織編撰《赤壁橋梁志》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升明、修毅報道:“編撰《赤壁橋梁志》,意義重大,要不負重托,不怕困難,不辭勞苦,搜羅市內古今橋梁信息,...

  • 霧鎖黃龍

    車子在盤山公路上轉來繞去,黃龍山云霧彌漫,有的地方霧很薄,就像一層紗,柔柔的,透過這層輕紗,能看見山上的樹,青色的,...

  • 用地名描畫咸寧山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民政部推出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旨在“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關注地名背后的歷...

  • 相約春天賞櫻花 湖北推介咸寧市4個賞櫻景點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周陽)疫去春來,櫻花燦爛。3月9日,湖北省公布“相約春天賞櫻花”活動的40個賞櫻景點,其中有我...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