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百戲盛典收官之年。2018年10月26日盛典開幕至今,我沒漏過一場戲,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能將348個劇種都看過一遍的人。三年下來,感觸良多。
新時代為百戲盛典的舉辦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彰顯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2015年全國普查后,文化和旅游部不失時機地安排了“百戲盛典”,讓現存的348個劇種一一亮相。由此,普查結果不再只是一個句號,而成為推動戲曲繁榮的新起點。
盛典讓人直觀感受到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這不僅僅體現為戲曲劇種和分布地域之廣博,更在于其所呈現的歷史文化現象之斑斕。展演劇目生動承載著各地區各民族的生活夢想和藝術理想,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融合性、統一性在戲曲藝術上充分表現出來。
更重要的是,百戲盛典喚起了強烈的劇種意識。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孕一方戲,一種方言傳遞一種神韻。地方劇種的鮮活個性特質,是連接歷史與今天的時空隧道,是不可替代的文化標識。我們經常說戲曲的程式化問題,其實在我看來,劇種就是一個最大的“程式”,是統攝所有具體程式的靈魂。
過去的戲曲展演活動,關注點更多集中在劇目上。而百戲盛典以劇種為重點。348個劇種放在一個平臺上共同展示、互相對照,有利于總結一個劇種體系的整體特征,也有利于厘清同一類型不同劇種之間的區別。當前,一些劇種呈現出趨同現象,劇種特征變得越來越模糊。劇種意識的覺醒,能夠扭轉這一趨勢。創作者會更多考慮如何把劇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價值體現出來,創作思維的變化,將給戲曲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觀眾的審美視野也得到拓展。
劇種意識的覺醒,還激發了整個戲曲界尤其是基層、弱勢劇種的活力和熱情,讓藝術工作者看到了希望,明確了方向。無論勢頭強勁的大劇種,還是僅有民間班社的瀕危劇種,大家都是348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個“1”,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個涵蓋全國的戲曲網絡體系。以劇種傳播區和重點院團為抓手,建立跨省份、跨地區的協作機制。對狀態不同、實力各異的劇種和院團進行科學分工,明確省、市、縣三類院團在劇種傳承保護、創作演出、提高普及中各自不同的責任目標、不同的任務比重,明確政策性扶持不同的側重點。
同時,借用國有劇團的力量,保護有價值又確實生存困難的劇種。可以讓有條件、藝術淵源相近的專業院團“依團代傳”。2019年展演中,泉州高甲戲劇團演出“打城戲”,一次性培養了40名“打城戲”學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老一代藝術家“兩門抱三門抱”(指演員能扮演兩三種不同行當或不同劇種的角色)的很多,在劇種傳承上也不妨借鑒這種方式。
(作者陳鵬,為山東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記者周飛亞采訪整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故事里的中國》:為新時代榜樣塑像
下一篇:
短視頻知識傳播關鍵在高質量內容
山西省晉劇院藝術總監栗桂蓮今年61歲了,仍在為戲曲進校園活動的排練忙碌。栗桂蓮傳承晉劇的勁頭更足了,她向省里呼吁保護晉...
此前浙江昆劇團“代字輩”演出的《牡丹亭》。據悉,到今年10月,杭州、寧波、溫州、紹興、金華五地將聯動46個院團(院校)演出7...
2020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11日晚在江蘇省昆山市啟幕,來自全國的116個劇種、129個劇目(折子戲)將在昆曲之鄉集中展演。2020年百...
1月7日,娛樂白皮書年度盛典舉行,很多高人氣明星紛紛前來參加,有當下人氣爆棚的鮮肉男神和當紅小花,也有娛樂圈的中流砥柱...
故宮文化是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國潮興起之際,現代城市如何構建傳統優秀文化傳播繁衍的平臺?文化消費升級之下,城市運營者如何找...
, 5月1日至5月5日,中國全國演出場次約1.4萬場,演出票房收入8.6億元(人民幣,下同),假期觀演人次超過600萬,其中旅游演藝觀...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一堂專業的戲曲教學近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文聯舉辦的咸寧2020年“戲曲進校園...
據悉,此次“戲曲進校園”黃梅戲培訓班旨在進一步提高我市的戲曲教學質量水平,為“戲曲進校園”活動培養更多更強的師資力量...
主角陳彥著內容簡介:一個秦嶺山區放羊的小女孩憶秦娥,因著偶然的際遇來到縣劇團,成為劇團的學員。絲綢之路千年史柯勝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