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文娛動態 >> 正文

文壇撐起“半邊天”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1-07-21 15:34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實習生 費霖好

在咸寧,有一支活躍在文學創作、社會工作和公益活動領域的魅力團隊。報刊雜志有她們的文章,電視舞臺有她們的身影,廣播電臺有她們的聲音……這就是——咸寧市女作家協會。

匠心妙手著文章

她們中間,有政府公務員,有人民教師,有國企職員,有民營業主,有自主創業者和外出務工者,有一直在職場拼搏者,也有專職主婦……她們知性優雅、秀外慧中,是咸寧女性天地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咸寧市女作家協會成立于2014年3月,是全省第一家地市級女性文學愛好者團體。成立7年來,已發展會員數百余人,其中省作協會員近50位。

“如果沒有女作協老師們鼓勵我,我可能不會繼續寫作了。”蔣瀟瀟是自由職業者,4年前,她愛上了文學寫作,但其間遇到很多難題,創作陷入瓶頸,一度想要放棄。在其他女性作家的鼓勵和出謀劃策下,蔣瀟瀟從基礎的閱讀學習開始,筆耕不輟,試著向咸寧及其他地區的媒體雜志投稿。如今,蔣瀟瀟已有多篇散文、詩歌、小小說等見諸報端。

“老師前輩們都很熱情,我們建立的QQ群、微信群平常都會積極交流文學、談創作,分享交流創作體驗。這個令人感到溫暖的作家群體,對我的個人成長非常有幫助。” 蔣瀟瀟感激地說。

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林。我市女作協的成立,極大地促進了女作家的創作熱情,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

市女作協成立以來,會員們堅持黨的文藝方針,潛心文學創作,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在各級各地媒體(刊物)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為宣傳咸寧的先進人物和講好咸寧故事做出了積極貢獻。協會會員先后有23人出版了66部文學專著,其中16部獲得了“香城泉都文藝獎”,近10人榮獲“咸寧市百名優秀文藝人才”稱號。

此外,成員中有樊芳的小說選題入選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成麗、殷鐵梅光榮地進入2018年度湖北省文聯中青年優秀文藝人才庫;徐建英、秦鳳、成麗、諶勝藍、楊華等多人作品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獎項,并入選多種選本、中小學教輔或考卷。她們是咸寧本土一支不可忽視的文學生力軍,穩穩地撐起了咸寧文壇“半邊天”。

傳播社會正能量

“作家須以作品立身,好的作品需要貼近生活,源自生活,筆下的篇章才會更加鮮活,更加豐富多彩。” 市女作協主席成麗從小一直酷愛閱讀,雖然家庭條件有限,但從未讓書籍“下崗”。

2021年3月4日,成麗的抗疫散文《向一朵蓮致敬》在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新華網、光明網、《半月談》等聯合承辦的“感謝、感恩、感動”2020年書信中國文化傳播活動征文賽中,喜獲二等獎。

成麗接觸書籍,源于熱愛看書的二哥。她清楚地記得那時盛行小人書,二哥有《少林寺》、《大篷車》、《閃閃的紅星》等幾十本書,裝滿了家中唯一一張桌子的兩格抽屜。成麗的二哥格外珍惜,在兩個抽屜之間上了鎖。在他打開抽屜時,她便乞求二哥大發慈悲賜一本,然后歡天喜地坐到墻角看上大半天。那時,她僅有四五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麗現專攻散文寫作,先后在《經濟日報》《長江文藝》《長江叢刊》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其出版的23萬字散文集《月從故鄉來》,72篇中多數寫的是咸寧本土風物、歷史、人文,語言靈動雋永,視角獨特,底蘊深厚,2020年12月獲“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集獎”。

為挖掘與傳承地方文化,記錄脫貧攻堅生動事跡,推動廣大女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一批反映扶貧攻堅的精品力作,市女作家協會成員們長期堅持深入基層,開展文學采風實踐。

2020年11月,在通山縣南林橋鎮石門村長夏畈的采風活動中,市女作協會員深入板橋村、石門村,挖掘歷史文化,聆聽紅色故事,采訪、收集創作素材,記錄脫貧攻堅生動事跡,塑造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以文學之筆助力全市脫貧攻堅。

成麗說,組織采風活動,就是要讓女作家們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把觸角伸進土地,寫出有質感、接地氣的文學作品,無愧于作家這個稱號。

融入時代主旋律

市女作協會員們有的多次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有的不報一分錢費用,有的甚至自己貼費用,出私車、買文具等小禮品,紛紛走進咸安、赤壁等6個縣市區的6所中小學,為學生們舉辦文學講座、安全健康知識宣講、學生朗誦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關愛孩子們健康成長,參與活動的會員達數百人次,惠及全市千余名留守兒童。

近年來,市女作協會員們除了業余開展純文學創作,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之余堅守文學夢想,還甘當文藝志愿者,積極參加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和市文聯組織的各種社會工作,積極貢獻余力發光發熱。

2018年,咸寧捧回了“中國古瑤文化之鄉”名片,其中亦不乏女作家們的辛勤付出。例如崇陽女作協組織多名女作家參與縣“瑤文化”調查工作,她們分赴瑤族祖居地龍窖山脈區域內的肖嶺、沙坪等5個鄉鎮8個村組,開展“瑤文化”遺跡、傳說、故事的調查,并撰寫1萬余字《崇陽瑤族文化調查散記》。還有嘉魚的女作家們積極為編纂反映南嘉魚鄉文化的書籍獻智撰稿,不遺余力……

此前,全國婦聯表彰了一批“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咸寧市女作家協會榮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協會還秉承“公益木蘭”服務婦女兒童的精神,在市縣兩級婦聯的大力支持下,組織會員開展了“女作家校園行”等活動,引起良好社會反響。2016年,咸寧“公益木蘭女作家進校園”因其模式和內容的創新,在湖北省27個公益項目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優秀項目。

多年來,散居在咸寧各地女作協會員們時刻不忘初心,牢記神圣使命,積極將個體的寫作融入到時代大背景中,主動參與時代主旋律創作,充分體現出她們作為新時代女性的責任與擔當。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通山 “納涼紅歌”獻給黨
下一篇: 咸安區桂花鎮白沙村紅色演出別樣精彩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