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孫艷 龍騰
|
咸寧高新區有個橫溝橋,是“中華詩詞之鄉”和“中國楹聯文化鎮”。
“這個榮譽沉甸甸,老劉是功不可沒!”橫溝橋人為啥這么說?不妨跟著記者一起去探個明白。
結緣文藝的“老校長”
“你找誰?”“老鄉好,我找你們的劉校長。”4月2日,細雨蒙蒙,記者來到高新區橫溝橋鎮文化站。不用說全名,單說一句劉校長,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誰——熱心文藝事業的劉啟善老人家。
橫溝橋鎮文化站古色古香,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顯得格外清靜。拐角二樓上來,是一間寬敞明亮的大房間,這里是當地眾多文藝愛好者的交流學習場所。平常,劉啟善會在這里專心致志寫書法、畫畫,或者整理當地文學愛好者的作品合集,這是他退休后的生活常態。
“以前是我給學生獎勵‘小紅花’,沒想到自己一把年紀, 也能得個‘小紅花’。”面對記者,劉啟善笑盈盈,一派樸實和善。
劉啟善1949年出生于武漢,1964年中學畢業,他響應國家的號召,下鄉洪湖農村,后經參加考試考入荊州師范學院, 23歲畢業后成了一位人民教師,當了三十一年中學校長,一直任教初中畢業班課程, 由于喜歡文藝,在閑暇之余, 他索性連學生的音樂、畫畫課外輔導也包攬了。
在三尺講臺上,劉啟善用不懈的奮斗書寫了壯麗的人生,用務實的汗水換來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被湖北省授予特級教師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9年還沒退休,已經有很多外省的私立學校有意高薪聘請他。
“老校長, 你可不能走呀,鎮政府需要你們懂文化藝術的人!”這時,時任橫溝橋鎮黨委書記的劉瓊知道后,親自跑到學校去勸說。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比不得家鄉的山水親。”劉啟善深知,作為一個老黨員,組織培養他,橫溝這塊土地養育他,經過多方面選擇后, 劉啟善下決心走上了沒有報酬的文化藝術志愿者之路,一干就干到了現在。
癡迷書畫的“文化戶”
2006年,咸安區詩書畫研究會橫溝分會成立,劉啟善出任常務副會長。2009年5月退休后,他更是將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詩書畫研究上。幾年來,詩書畫研究會橫溝分會先后策劃舉辦了三屆農民詩歌大賽,發展詩詞書畫愛好者300余人,引起省市級部門領導和媒體的關注。
2011年,劉啟善迷上了畫蝦。提起畫蝦,最有名氣的莫過于大師齊白石,他畫的蝦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獨樹一幟。劉啟善研習畫蝦的歷程,離不開齊白石大師的影響。
起先,劉啟善畫的多半是“病蝦”——因未掌握用墨的技巧,他筆下的蝦子有些部位“鼓包”,或者不成形,缺乏靈性和感染力。在困難面前,劉啟善沒有怯步。他一遍又一遍地欣賞齊白石的作品,試圖找出其中精妙,一邊觀察活蝦,對照學習。由于癡迷畫蝦,他一度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的刻苦研習,2017年,劉啟善的作品《九龍送吉祥》參加第九屆中國重陽書畫展評選,喜獲銀獎。
由于常年勞累,作息不規律,劉啟善落下了嚴重的胃病。精力有限,家務事難免無暇顧及,也招來了老伴的埋怨,但劉啟善不以為意。他總說,作為一名退休老教師,我覺得我還可以發揮所長,為橫溝橋鎮的文化建設出一點力。“我始終相信,參與文化事業的人多了,社會定能多一些正能量。”劉啟善說。
退而不休的“拓荒牛”
橫溝文化站工作人員回憶,《橫溝新曲》創辦初期,經費有限,活動開展有困難。劉啟善顧不上自己身體勞累,積極奔走,籌措資金,編寫刊物。“炎炎夏日,我看到劉老寫稿時,還帶著蒲扇和解暑藥,很受感動。”
劉啟善作為一個志愿者的身份,進入文化文藝的陣營,在橫溝橋鎮文化站、詩聯書畫分會、農民詩社任常務副會長。會員起初只有10多人,條件差,無場所。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幫助大家建隊伍、定制度、找場所、請老師,這樣逐步發展,和其他成員下去走訪,做宣傳動員工作。幾年功夫,文藝組織發展到三百多人,會員現在遍及全鎮十三個村和兩個社區。
劉啟善的生活非常忙碌,他既是咸安區詩書畫研究會橫溝分會的常務副會長,又是《橫溝新曲》的主編。
“基層文藝工作者很辛苦的,都是無償活動。劉校長不為名利,真是很難得!”說起劉啟善,周邊人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橫溝中學,橫溝中心小學及文化活動中心,都留下了劉啟善義務授課的足跡。除此之外,他還自貼費用,購買剪刀、畫筆、剪紙等教學工具,不遺余力地為基層文藝事業發展貢獻余熱。
莫道夕陽晚,暮年志更堅。如今,年逾七旬的劉啟善,仍然用執著和追求,繼續譜寫他那無怨無悔的人生。用泉水般沁人心脾的奉獻精神,無怨無悔地演繹著為民辦實事的精彩篇章,傳播著“不忘初心、永無止境”的正能量。
編輯:但堂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譚秋梅一位小鎮里的文化站站長,為了自己熱愛的文化事業,幾十年如一日,堅守...
11月1日,由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書畫協會主辦、以“戰疫情、鄉村振興、助力美麗從化經濟復蘇”為主題的“美麗從化詩書畫作品...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通訊員吳劍報道:近日,在咸安區桂花鎮文化站項目工程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合報道:近日,咸安區銀泉社區、龍潭村聯合浮山辦事處文化站赴浮山福利院開展志愿服務和慰問演出活動,并...
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圖/記者陳紅菊通訊員余娜魏張昕近日,我市“香城大舞臺”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
初冬時節的湖北赤壁,俄羅斯方塊小鎮的茶園依然碧綠起伏,羊樓洞明清石板街的游人依然絡繹不絕,趙李橋茶廠的工人們依然緊抓...
為期三天的2020中國衛星應用大會昨天在京舉辦, ,隨著產業鏈上下游攜手發展低軌衛星通信技術,推動衛星互聯網產業落地, “5G+...
據了解,通山縣書法家協會于2019年正式成立,目前共有會員近百人,協會佳作頻出,旨在廣泛團結和組織該縣的書法家和書法工作...
核心提示:新冠肺炎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也是一場全民行動的人民戰爭。抗疫初期,聽聞醫院抗疫物資告急,易大文立即...
核心提示: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咸寧市新聯會理事、湖北香城文創空間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科,積極響應市區兩級統戰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