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31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31日對外消息指,該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項目順利通過中國國家檔案局驗收,標志著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官方消息稱,1932年日本強占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到1937年,內蒙古西部地區主要城鎮和主要交通線也相繼淪陷。日本侵略軍侵占內蒙古地區后,扶植、建立殖民統治機構,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實行殖民統治。
據介紹,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共1300余卷,時間跨度從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偽蒙疆政權和偽興安省政權形成的、日本侵略者潰退時未及徹底銷毀的檔案,該檔案記錄和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對內蒙古的殖民掠奪,以及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
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收集整理部副主任李秀萍說,該檔案內容豐富,極具歷史價值,是了解和研究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史實的重要依據,對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促進人們珍愛和平、維護正義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由于年代久遠、時間跨度較長,這些日偽歷史檔案多有破損,部分是從建筑工事中挖掘出的銷毀殘片;同時手寫古日語居多,字跡潦草難于辨識,為翻譯整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李秀萍如是表示。
據悉,為盡快搶救和開發館藏日偽歷史檔案,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積極爭取國家檔案局、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支持,對這些檔案優先完成數字化掃描,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精準翻譯和整理,確保項目規范順利實施。
目前,該項目共翻譯完成2590萬字,著錄采集文件目錄8.2萬條。(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2020金刺猬大學生戲劇節線上舉行 劇目征集聚焦現實
下一篇:
紀錄片《同心戰“疫”》將播
圖為亞腰形墓葬由南向北拍攝影像。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局7日對外消息指,考古部門近日在該盟敖包圖墓葬遺址發現一座青銅...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各族群眾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譜寫...
張瑋攝內蒙古文化和旅游廳官方表示,將民族手工藝品與文創旅游商品放到一起同時展出,讓民族手工藝品尋找未來和發展方向,讓...
7月13日,話劇《紅手印》在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舉行疫情之后的首場演出。話劇《紅手印》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創作出品,以內...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山大學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沙梁子村揭露一處距今約2000年的西漢中晚期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14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近期考古部門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規模...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為慶祝第13個國際檔案日,咸寧市檔案館舉辦咸寧文化名人檔案捐贈儀式。市檔案館對社會...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上海市31家檔案館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檔案文化傳播活動,向市民免費開放。
據悉,自6月9日國際檔案日起,北京市檔案館還將陸續推出《檔案見證北京》網上展館、《檔案見證小康路》網上圖片展和《以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