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銀簪的造型雖然簡單,但值得細品。”2日,記者探訪市博物館看到,玻璃展柜的銀簪文物,做工精湛,令不少游客嘖嘖稱贊。
“須教碧玉羞眉黛,莫與紅桃作曲塵。”古代的頭飾有很多種,有插花、插梳、插簪、步搖、戴冠等。記者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古代女子的發式也是種類繁多,有烏蠻髻、飛天寶髻等。這些種類繁多的發髻加上絢麗的頭飾,一幅古代女子對鏡梳妝的畫面不由浮現在眼前。
簪是古代男女均用的一種別住發髻的條狀物,可以用金屬、骨頭、玉石等制成。而釵則主要是舊時婦女用來插戴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因此,簪、釵在古代都是既有固發作用,又有裝飾作用的。簪、釵是中國古人開始束發以來即開始使用一直延續2000多年的固發用具。
簪的作用是什么呢?古代男女發式多以挽髻為主,發髻挽成之后,就要用發簪將其固定住。在上古時代,發簪被稱為“笄”。在男子盛行帶冠之時,發笄還起固冠作用,即將冠體和發髻相連并固定。用于固冠的發笄通常橫插在發髻之中,所以又稱為“衡笄”。
每一時期的簪、釵形式不同,代表了不同時期的工藝水準和審美理想及審美風格的變異。唐代婦女的發髻就格外復雜多樣,堪稱中國古代婦女發型之最。其束發用具種類也極其繁多,特別是金銀簪、釵更為華麗。
除實用功能之外,還有裝飾作用。簪、釵的質地有金、銀、玉或銅,上面鏤刻花鳥紋,掛垂飾,精美的嵌以寶石。這些銀簪、銀釵使唐代婦女別致的發髻更加多姿多彩。
簪在古代也代表著尊嚴,通常皇帝獎賞大臣和皇后選擇的禮物就是簪,男用玉器,女用金銀。若大臣犯案則會強迫其“退簪”,但這種習俗直到清朝換了法式后被完全廢止,如今漢服興盛,又有許多少女帶起了發簪。
或許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欣賞眼光逐漸改變。但對美的不懈追求是永不會改變的。就像這件市博物館在展出的銀簪一樣,那些流行一時的服飾、飾品雖然已淡出歷史,但它們留下的美好意境猶存。
編輯:但堂丹
小小湄洲女正在表演媽祖髻技藝。媽祖髻是媽祖故里湄洲島當地女性的傳統發髻,相傳為媽祖所設計,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
廖象文(通城)時間是個小偷,不知不覺煙花三月過完了,春光一瀉千里。清明時節,霜雪已經遠去無蹤,天地之間變得豁然開朗,即...
無書可看的年代,黑白電視的影像是最早的啟蒙,無論有再多的作業,都要搬上小板凳,規規矩矩坐在電視機前,美美看上再說,哪...
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金銀盛世里,多少繁華夢。隔著玻璃柜,看著梳子上精巧的花紋雕飾,你很難斷定它是一件單純的...
黨的一大雖然沒有制定婦女運動決議案,但1921年11月, 《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關于建立與發展黨、團、工會組織及宣傳工作...
她們是不幸感染病毒、康復后主動重返崗位的護士郭琴,是主動請纓支援湖北、在一線火線入黨的醫生王冰,是作為火神山醫院重癥...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半邊天”力量——我國婦女脫貧攻堅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王鵬婦女是脫貧攻堅的...
記者陳婧攝影趙忠志通訊員許巾韜洪秀黝黑的皮膚,精神的寸頭,由于時常下地務農,身上的衣服總沾染著塵土的痕跡——這就是嘉...
曲高和寡的傳統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觀眾的視野?名畫背后的點滴故事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傳遞?對此,業內人士表示, 《此畫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萱吳曉瑩見習記者金英丁偉公交車是一個窗口,將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濃縮在小小的車廂中。大多數受訪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