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豆皮是仙桃的傳統食品。豆皮狀如四方包袱,外黃內白,外酥內軟、香氣撲鼻,味道可口,余香無窮。
沙湖豆皮的來歷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
很早以前,沙湖街上住著個李大爺。他早年喪妻,又當爹又當娘將獨生子李春生拉扯成人。兒子成家立業生子,李大爺辛苦一輩子,落下一身病。
春生經常出外經商,不能伺候爹。兒媳婦巧云賢惠善良、心靈手巧,對公爹十分孝順。她四處求醫問藥,又做出可口的飯菜,端到老人的病床前,可老人一口也咽不下去。
李大爺見兒媳整天勞神費力,心疼極了。心想,不如出道難題,讓她知難而退。想罷,李大爺對巧云說:“我想吃的東西是:‘黃面白里包珍珠,脆菜香筒藏其中。雖是酥軟熟透食,不須蒸來不用煮?!稍疲@樣的食物你做得出來嗎?”
巧云毫不含糊地表示:“只要合您的胃口,我一定給您做來。”巧云天天琢磨。一個月后,當巧云將一盤黃澄澄、香噴噴、狀如包袱的食物端到公爹面前。公爹一見又驚又喜,端起盤子,美滋滋地吃起來。頓時滿口生香、胃口大開、食欲大振,吃了還想吃。
巧云做出的食物叫綠豆皮。綠豆皮的主要原料是綠豆、大米、雞蛋和榨菜。輔以豬油、香蔥、精鹽等佐料。其制作方法如下:
大米八分,綠豆二分,混合后用水浸泡兩個時辰,磨成漿備用。將鐵鍋置于旺火上,用刷子點少許油水抹鍋底,再將綠豆米漿四兩,用小碗旋轉倒人鍋中,四周均勻抹平,使其成為薄薄的皮子。雞蛋一個打泡,均勻地投上皮子表面,待皮子圓周翹起時,用雙手揭起翻面。然后,將熟糯米一兩,豬油半兩,榨菜八分,香蔥五分,熟精鹽四分,放入皮子內,在鍋中折成長方形包著,經反復翻面,外皮烤至金黃色起鍋即成。
綠豆皮是沙湖人首創,又叫沙湖豆皮。綠豆皮是兒媳做出來孝敬公爹的,又稱“孝心豆皮”。
巧云將綠豆皮制作工藝,毫無保留地傳給街坊、鄰里,綠豆皮在沙湖乃至沔陽很快傳開了,成了城鄉的時尚食品。家庭用它待客,餐館用它作早點。(記者 馬麗)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