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撿皮又叫地皮菜、地衣、地木耳。沔陽一帶稱之地撿皮。
我家在漢江河旁,每年春末夏初,只要一場雨后,河堤坡上的草地里就長滿地撿皮,一撮撮,黑不溜秋的。地撿皮類似木耳,只是它們長在地上,而木耳長在腐木上。
記得七八歲時一個下著毛毛雨的日子,我跟著一群十多歲的大孩子去撿地撿皮。一眼望去,滿堤坡都是地撿皮。我將又軟又薄的地撿皮輕輕地撿起,丟進帶去的洗菜篩子里。
因為地撿皮服帖在地面上,撿起來很有難度,有時撿一帽窩子地撿皮都不容易。大孩子撿地撿皮的速度比我快,撿得比我多。我急了,將篩子邊沿抵在地上,用手將地撿皮刨進篩子里。
我不管有沒有把柔嫩的地撿皮刨“殘”,也不管是否把草、泥土、青苔、蚯蚓糞什么的刨進去了,更不管大孩子如何取笑我。很快,我就撿了小半篩子。
雨越下越大,媽媽找到堤邊,把我接回家。回家后,媽媽先把地撿皮里的雜質清理干凈,再用水泡,讓它們柔軟脹大,接著更仔細地一點點地清理雜質、洗盡泥沙。清洗地撿皮比地撿皮更難,不知要洗多少遍,但那褶褶皺皺間似乎永遠也洗不凈。
媽媽洗得有些惱火了,發怒要丟給豬吃,我吵鬧不依。如此,媽媽才沒有丟掉。
好容易洗得差不多了。媽媽用最農家的做法,做了一道蛋炒地撿皮。那天,不愛米飯的我伴著蛋炒地撿皮吃了滿滿兩大碗飯。至今,我依然記得吃蛋炒地撿皮時那沙咯咯的聲音,但那確實我吃過最好吃的菜,或許是因為那里面也包含著我的心血吧。
地撿皮有很多種吃法。地撿皮炒好后,淋點豬油,油潤鮮香,滑溜爽口。
把鍋燒辣,將蒜苗,生姜絲,辣子在油鍋里淡一淡,再倒入地撿皮翻炒,放鹽,蓋鍋略燜片刻。吃起來清脆滑嫩,柔軟而香鮮,辣呵呵的特別下飯。
地撿皮和雞蛋、韭菜一起炒,味道也不錯,放入湯中更有滑而不膩的口感,涼拌則別有風味……
地撿皮下鍋前要稍微瀝干水分,否則炒時出來的水過多會影響口味。地撿皮折耗大,看起來一大堆,炒出來只一小碗。
好多年沒有見過地撿皮了,也好多年沒有吃地撿皮了,那滿地黑不溜秋的小精靈,那滿是沙子卻美味的蛋炒地撿皮,甚是想念。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