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2021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吳劍榜上有名。他是我市唯一入選者。
自1997年12月以來,吳劍一直任桂花鎮文化站站長,多次被區委區政府、區文體局等評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獲評“全國文物普查先進工作者”,2015年獲評湖北省民協先進工作者。
多年來,吳劍深耕基層文化戰線,身體力行倡導移風易俗,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舞龍、說唱、廣場舞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繁榮農村文化。
為挖掘農村鄉土文化,吳劍把握每次下村的機會與當地老人拉家常,并專心記錄和整理歸檔。通過多年的收集和整理,他先后在省內外發表作品400余篇,極大提高了桂花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劉家橋年接待量達100萬人次左右,桂花源風景區也有近10萬人次的客流量。
在挖掘當地歷史文化中,吳劍頂高溫,戰酷暑,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田野調查,組織申報省保單位5家,區保單位18家,其中劉家橋被國家旅游部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評為“傳統村落”、“全國生態文化村”;在創建全市第一家村級民俗館時,他每天到農戶家拉家常,發現有價值的東西,耐心做工作,共征集各類生產、生活物品400余件。
編輯:hefan
上一篇:
咸寧市在通山九宮山展現冰雪運動魅力
下一篇:
通山慈口鄉濱湖旅游度假區 繪就山水新畫卷
咸寧網訊記者杜培清、通訊員徐建英報道:近日,咸寧市女作家協會一行20余人赴通山采風。咸寧市女作協主席成麗介紹,組織采風活...
搭建博物館與市民溝通與互動的平臺,加深市民對博物館的了解與認同,激發群眾對咸寧歷史文化產生興趣,鼓勵吸引他們走進博物...
《深圳傳》葉曙明著內容簡介:本書采用報告文學的形式,透過深圳人的農耕生活、時令節俗、民間藝術等,全面介紹了深圳的地理概...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彭禹希柴倩?博物館是公共文化資源,但在現實中,這些資源往往集中放置在一市一地,受到時空...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青歌、火清、馮朝報道:“公元213年,諸葛亮北伐曹魏,運送軍糧要翻山越嶺,為減輕士兵勞動強度,諸葛亮...
同時,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深入挖掘城市背后的故事,珍惜有文化積淀的古鎮古村與民居,留住鄉愁,傳承文化,讓城市變得...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升明、修毅報道:“編撰《赤壁橋梁志》,意義重大,要不負重托,不怕困難,不辭勞苦,搜羅市內古今橋梁信息,...
車子在盤山公路上轉來繞去,黃龍山云霧彌漫,有的地方霧很薄,就像一層紗,柔柔的,透過這層輕紗,能看見山上的樹,青色的,...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民政部推出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旨在“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關注地名背后的歷...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周陽)疫去春來,櫻花燦爛。3月9日,湖北省公布“相約春天賞櫻花”活動的40個賞櫻景點,其中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