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優美的校園,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面帶微笑舉止有禮的師生……走進咸安區馬橋鎮小學,處處洋溢著積極向上、和樂融融的文明氣息。
素質賦能
“真是太好了,大人都在上班沒人帶孩子,聽到你們開了一個假期班就趕緊送過來,又能保障安全,還能學習知識,真是太感謝了。”7月7日一早,在馬橋鎮小學門口,來送孩子參加“希望家園”的嚴洲村村民張女士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為幫助轄區內青少年度過一個“安全、健康、有益、文明、充實、愉快”的暑假,馬橋鎮團委聯合武漢科技大學志愿者在馬橋小學開展2023年暑期“希望家園”,并于7月7日舉行開班儀式正式開班。現場擠滿了前來報名的家長,場面熱鬧非凡。
開班儀式上,志愿者們與家長共同簽署安全責任承諾書,攜手保障孩子上下學途中、在校時的健康安全。開班后,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學習了“安全游泳的常識”“六不要”和“四個牢記”等防溺水安全知識。
為了豐富課堂內容,老師巧用小故事、歌謠、圖畫、制作折紙等形式開展授課,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孩子們紛紛表示今天很開心,很喜歡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希望以后多一些這樣的活動,最后開班儀式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順利落幕。
“本次希望家園活動切實地解決了轄區部分居民因工作無法照顧孩子的難題,填補兒童暑期監管的空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平安的暑假。”馬橋鎮團委負責人介紹。
為充分發揮學科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城鄉教師的交流與溝通,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此前,咸寧市葛建新陳霞(新晨)語文學科工作室攜手咸安區馬橋鎮小學,開展送教活動,馬橋鎮小學語文教師參與了聽評課活動。
工作室的三位教師根據不同學段學習任務群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帶來了濃濃語文味的核心素養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參與聽課的教師深受感染。
“收獲滿滿。”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探索新課標中體現的最新教學理念,以課堂為依托,以任務為驅動,在語文實踐中真實感受語言魅力,實現遷移運用,培養正確表達的能力,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愛心育人
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馬橋鎮小學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不斷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形成了組織領導有力、宣傳普及全面、實踐活動豐富、三級包保包聯體系健全、設備設施保障到位的“五維一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
開學初,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大篩查,及時了解學生當前心理狀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心理健康狀況,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跟進幫助,構筑“心”防線。
5月25日是全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日,馬橋鎮小學政教處組織各班收看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直播視頻,開展以“陽光‘心’行動,健康向未來”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通過濃濃的心理健康宣傳氛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心理教育工作,既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又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設團體輔導和個性化輔導。
同時,為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專門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危機應急干預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為全方位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學校還建立了“學生——班主任——學校行政”三級心理包保機制,“2名知心同學+1名老師”包聯機制,層層分工、層層監管,確保每一個環節和流程落實到位,不留死角。
此外,學校還積極推進心理活動室的功能建設。心理活動室由專人負責,全天開放。功能室具備情緒宣導與放松、團體輔導、游戲互動等功能模塊,大大提高了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使學生們掌握了調節情緒、排解壓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等重要的心理技能,培養了更加自信、自強、自律、自愛的心理素養。
文化潤心
日前,馬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走進馬橋鎮小學,讓馬橋學子近距離感受馬橋非遺文化,體驗傳統武術的魅力。
在現場,魚門拳傳承人樊后兵為同學們現場演示拳禮、拳法等武術招式。無論是樊師傅所表現出的“站如松、坐如鐘”的精神儀態,還是“剛柔并濟,四兩撥千斤”的武術精髓,都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孩子們在課間打拳,既提高了精氣神兒,又能放松心情。”該校學生家長錢女士點贊說,練習武術不僅能讓學生學到一些防身技能,提高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還能修身養性,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少年強則國強,學武術不僅能讓我鍛煉身體,還提高了團隊意識。”六年級學生強強說。
據樊師傅介紹,魚門拳是咸寧市唯一流傳下來并保留有拳譜的拳種。清朝至民國時期,魚門拳是咸寧農村流行較廣、影響較大的傳統體育項目。晚清至民國,咸寧魚門拳拳師陳光周曾到武漢傳授拳技,名噪一時。新中國建立后,魚門拳僅限于馬橋樊塘村的樊姓家族中傳授。
“學習‘魚門拳’不但讓我們了解了一種健身方法,養成了鍛煉的好習慣,更好地強身健體,而且也讓我們感受和領略了中華武術的魅力,我們中國功夫真的是太酷啦!”參與此次活動的同學們都樂此不疲。
同學們屏氣凝神,跟著樊師傅一起行禮、出拳。招式有板有眼,練武的口號與遠處的讀書聲此起彼伏,成為校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下一步,馬橋鎮小學將繼續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進行傳統文化的授課與培訓,使青少年親身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青年學子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本報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李媛潔 陳宏玲 黃嘉程
編輯:何珊
上一篇:
迎中秋、慶國慶、傳承文明 咸寧市第二小學舉辦經典詩詞誦讀比賽
下一篇:
沙場點兵正青春 強身健體鑄軍魂——咸寧市第四初級中學開展軍訓“充電”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著純正的朋友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跟王女士大學同學,開學沒多久就認識并相熟了,大...
有些感情是無須言語的,有些故事是須有原型的。在一個培訓班上,認識了一位兄長,我給他取了個綽號“高富帥”。率真,是“真...
“讀書分享活動營造了師生之間熱愛閱讀的氛圍,通過閱讀,同學們能激發出更多的智慧火花,獲得更多的寫作靈感。該校相關負責...
作為一所普通的民辦高中,我校錄取的學生中考成績普遍不高,大部分都在400以下,但我校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當堂達標”的...
9月30日下午,咸寧高新實驗外國語學校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葛冰潔為七年級全體師生舉行了一場“為青春插上隱形的翅膀”的心理健...
嚴格規定:每位參加集會的同學進入會場時,由專人在門口負責測量體溫,參會同學在簽到本上簽字,由籌委員的同學分發參加會議的...
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 10%的同學選B, 80%的同學選C。愿你,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度余...
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起床,她第一個到教室陪著學生們早讀。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珊珊。
23年的迎來送往中,她默默堅守平凡崗位,用行動和愛心詮釋一個普通老師的敬業與奉獻。
在教《青春的情緒》這一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并牢固掌握新知,汪美麗創設了一個情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