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初,通山縣九宮山鎮橫石村泥坑口被確定為全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村灣。三個多月來,泥坑口灣的共同締造活動,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指導下,黨建引領突出“三主”,環境整治著力“三事”,村灣治理彰顯“四民”,整體質效達到“四點”,凝心聚力做實“三招”。在組織機制、基層治理、村莊建設、精神重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實踐與有益探索。
一、黨建引領,突出“三主”
1.建強“主心骨”。泥坑口自然灣成立了村灣臨時黨支部,臨時黨支部隸屬橫石村黨支部,支部書記由村灣中的一名退職老支書擔任,臨時支部還選舉產生4名支委。通過動員、選舉,該村灣在家7名黨員全部進入理事會,其中黨支部書記任理事會常務副會長,協助有公信力的理事會會長開展工作,確保理事會工作始終在黨的領導之下。由于理事會一班人特別是正副會長有號召力、有辦事能力并樂于奉獻,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夯實“主陣地”。如果說理事會是共同締造的“主心骨”,那么,網格和民間組織就是共同締造的“主陣地”。我們將全灣66戶家庭,劃分為7個網格,每網格明確1名黨員為中心戶長。同時,在理事會之下成立評議團、志愿服務隊等民間組織,由黨小組組長或支委兼任負責人,確保黨員在黨組織、民間組織雙向任職,從而形成臨時黨支部+村灣理事會、臨時黨支部+評議團、黨小組+中心戶、黨小組+志愿服務隊的組織架構,使網格、民間組織雙向發力、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3.鍛造“主力軍”。在“共謀共建共管共評”等環節中,充分發揮村灣人大代表、黨員中心戶長、黨員骨干的模范先鋒作用,代表和黨員處處起著帶頭、引領、示范、支撐作用。在代表和黨員的感染、帶領下,50余名群眾成為積極分子、活動中堅,共同助推工作深入全面。
二、環境整治,著力“三事”
一抓陋習改變。村灣理事會組織村灣群眾到闖王鎮坳坪村參觀學習,讓他們親身感受坳坪村“地無紙葉、畜禽圈養、巷道整潔”的現場,從而堅定了群眾改變過去陋習的決心。在黨員干部、人大代表和理事會成員的宣傳督促下,短短一周內,40余家畜禽放養、柴草亂堆、物件亂掛的村民都進行了整改,有的將畜禽進行圈養,有的將柴火搬上三樓,有的干脆將雞鴨宰殺或賣給了市場的小販。
二抓環境共建。今年有一個美麗家園項目落戶橫石村,其中一處120米河道整治工程規劃在泥坑口。村灣理事會召開村民大會,和群眾商議,將“潔水整巷”列入民生項目清單,通過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事自己辦”“花小錢辦大事”,達到“點子群眾出、資金大家湊、材料就地取、用工本地找”。
三抓衛生考評。村灣理事會征求村灣群眾的意見后,決定常態化進行人居環境評比,實行“周周評、月月獎”,人居環境考核評比包括庭院衛生、室內衛生、廁所衛生、個人衛生四大方面,并根據得分情況實行獎懲。
三、村灣治理,彰顯“四民”
一是民事民決。首先是推行“四議”。四議,即村民建議、理事會提議、村兩委會議審議、黨員群眾代表會議決議,最終決定同意將8件急需解決的民生實事項目提交村灣黨員群眾代表會議決議,并獲得通過。其次是落實“兩公開”。即決議結果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形成決議后,以村兩委、理事會名義上墻公示5天,無異議后組織實施。每個項目實施完成后,及時上墻公示明細結果5天。
二是民事民為。首先是家庭自建。即自家的事自家搞。40余戶柴火物料亂堆亂放的,統一由各家自行搬運、整理;巷道內破爛、垮塌的舊屋涉及30余家,統一由各家自行或修繕或拆除,村里解決部分水泥、河砂等建筑材料,以示獎補。其次是集體共建。共同締造活動啟動以來,村灣群眾共投工300余個,捐款捐物9萬余元,實現群眾投入(投工投勞、捐物捐資、讓利讓地)占比30%以上,參與群眾達90%以上。再次是能人幫建。即發動鄉賢捐資建設。在共同締造過程中,在縣城創業的泥坑口灣鄉賢陳運南,主動將家中荒廢的老屋基進行平整,花5000多元購買8棵大桂花樹栽在空場邊。看到長期被人侵占用來養雞的楓香樹下不再養雞,他又請人鋪上了一層鵝卵石,并出資3000余元安裝了24把長條椅。
三是民事民管。第一是共定制度管。先后出臺《泥坑口灣村民公約》《環境衛生考核評比辦法》《先進模范評比表彰辦法》《群眾積分制管理辦法》等規章,反復召開各類會議商討10余次最終討論定稿。第二是代表和黨員帶頭管。對于村灣出臺的各項管理制度,由村灣的人大代表、黨小組、中心戶組織人員進行常態化監督,村灣的建設項目,由人大代表和黨員輪流監督施工。第三是領崗志愿管。以志愿服務隊為基礎,以村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深化共建共管,將文化廣場、文化禮堂、巷道、河道等公共區域劃分為五個片區,采取人大代表和黨員領崗、志愿服務隊輪崗等方式進行義務管理。
四是民事民評。首先是項目績效評議。村灣理事會為每個項目建立了臺賬,實行一事一檔、一類一檔,從建議到公開,從會議到實施,每個環節都置于群眾監督之下,以備群眾隨時查閱、征詢。截至目前,所有事項都經過群眾投票評議,滿意率達90%以上。其次是環境衛生考評。每月組織4次環境衛生評比活動,其中3次由人大代表和黨員、村灣理事會成員進行評定,1次由本灣三年級以上中小學生上門打分。再次是組織先進評選。實行民主——集中——再民主的程序,評選先進模范。由中心戶聯組提名、村灣黨支部和理事會商定人選、群眾大會投票確定正式人員,在正式投票時對人選進行事跡介紹,使群眾能心服口服。
四、整體質效,達到“四點”
1.組織架構健全。泥坑口灣理事會下面組建黨員中心戶、志愿服務隊、評議團,由理事會統一管理。形成以“一會三隊”為框架的“縱向到邊、橫向到底、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確保每一戶每一人都納入組織之中。
2.村灣治理有效。組織村灣全體群眾商議出臺《泥坑口灣村民公約》《環境衛生考核評比辦法》《先進模范評比表彰辦法》《群眾積分制管理辦法》,對村民從村灣管理、環境衛生、個人行為進行約束、規范與鼓勵,激發群眾崇德上進、奮發有為。
3.活動場地完善。一個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村灣,應該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除了必備的水電路網絡外,還應建有一個文化廣場、一個活動室、一個議事室、一個榮譽室,或一個“三室”集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中心,這同時也是考慮農村舉辦民俗、文化等大型活動的需要。
4.集體經濟保障。泥坑口灣幸福基金于11月初設立,目前已籌資2萬余元,基本可以滿足村灣2年積分兌獎、評先表彰所需資金。此外,村灣要因地制宜發展一種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產業,確保村灣有發展村灣公益事業、開展文體活動的經濟實力。
五、凝心聚力,做實“三招”
1.發動群眾,重在宣傳。一是會議宣傳。村委會、村灣理事會和人大代表先后組織召開理事會會議、黨員組長會議、中心戶會議、群眾代表會議、志愿服務隊會議、群眾全體會議、評議團會議、村灣學生會議等屋場會20余場次,與會群眾達500余人次。二是節目宣傳。開辦“幸福小廣播”,創辦村灣簡報《家在泥坑口》,及時宣傳黨的政策、時事政治、共同締造理念、工作動態、好人好事,使共同締造的聲音充盈村灣陣地。三是文藝宣傳。以舉辦“幸福村晚·共同締造表彰晚會”為契機,健全村灣文藝團隊,將文化禮堂中的戲臺和文化廣場打造成“幸福小舞臺”,舉辦群眾自娛自樂的小型表演會,實行“周周演、月月賽”,將群眾從牌桌、賭桌上拉出來。四是聯誼宣傳。利用重大節日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之機,組織鄉賢聯誼會,搭建幸福交流平臺,向他們宣講共同締造理念,展示、通報共同締造成果。
2.提振人心,重在激勵。一是設公示欄。對人居環境實行“周周評、月月獎”,并設立家庭衛生公示榜,對各家各戶環境衛生進行現場打分、現場上榜公布。同時,制作共同締造“貢獻欄”,及時公布全灣群眾志愿服務、義務勞動、好人好事、先進榮譽、捐款捐物等情況,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二是亮榮譽榜。在每家每戶門前張貼“家庭幸福榜”,組織村民開展十項先進模范評選活動:十星家庭、橫石模范、橫石孝子、最美婆婆、最美媳婦、衛生之星、公益之星、致富能人、締造先鋒、最美少兒,年底進行統一表彰。三是置積分店。以群眾積分制管理辦法為根本,依托村灣個體門店設立“幸福超市”。群眾積分包括居家衛生、孝善敬老、教育子女、勤儉持家、文明新風、家庭發展、公益美德、熱愛集體、社會穩定、先進模范等十大方面,每月開展積分評定工作。開展積分兌換活動,村民憑積分可到“幸福超市”兌換物資。
3.塑造民風,因地制宜。一是建良家亭。將文化廣場上的廊亭進行改造命名成“良家亭”,讓“良家亭”成為泥坑口群眾心中的一處道德坐標、精神家園。二是辦道德講堂。將泥坑口文化禮堂改造成“義門大客廳”“道德大講堂”,努力在村灣中營造鄰里守望、熱衷公益、團結奮發的良好氛圍,賡續“義門”忠義、仁孝、友善淳樸家風。
(方向陽?作者單位:通山縣九宮山鎮人大主席團)
編輯:hefan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堅定文化自信 走好中國道路
下一篇:
提升黨性修養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農委委員廖伯壽表示,要在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上下功夫,著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
咸寧網訊記者朱哲、通訊員蔡娟報道:7月30日清晨6時,赤壁市黃蓋湖長江干堤1號哨所,鮮艷的黨旗迎風飄揚。在汛情等級不斷提高...
●策劃:李建文采寫:記者龐赟特約記者周益民實習生阮小念【兒科醫生:仁心仁術】1965年,鄧先玲出生在咸安區雙溪橋鎮一個普通農...
?●策劃:李建文采寫:記者漆兵特約記者周益民幫貧困戶免費安裝光伏設備,堅持到養老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為留守兒童買校服、...
6167個代表小組, 14962件代表建議,推動一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得到解決……今年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這組數...
據統計,當天的代表行動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4個,均已被人大代表主動認領,現場解決問題17個,剩余27個問題將依托人大代表力...
據統計,當天的代表行動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4個,均已被人大代表主動認領,現場解決問題17個,剩余27個問題將依托人大代表力...
市領導開展“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人大代表行動時要求圍繞百姓需求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報道:5月8日...
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們將繼續圍繞“抗旱助農”問題,充分發揮好人大代表主體作用,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用實際行動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