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讓人民群眾在祖國錦繡山河中體驗“足尖下的中國”,享受戶外運動的精彩,感受山河和人文之美,用體育提高居民生活品質,通過綠水青山的賦能引流,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戶外運動產業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踐行安全、科學、環保的活動宗旨,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休閑需求和對美好生活向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對提升鄉村休閑旅游計劃,豐富鄉村振興產業內容,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將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戶外運動開展理念和宗旨符合鄉村振興綠色引領,生態優先的基本原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戶外運動項目本質上是在自然環境中通過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和生態教育等培養人發現美、欣賞美,以美育德,從而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戶外運動的開展理念與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兼容并進。因此,科學規范的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是在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對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助力健康水平的提升,促進健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健康服務的提質增效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二,戶外運動產業豐富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內容。自然環境,綠水青山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是承載人民共同富裕,迎接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戶外運動依托于自然環境,按照開展場地可劃分為水上戶外運動,空中戶外運動和陸地戶外運動三大類,它涉及山地、平原、丘陵、海島、荒漠、高原等多種地形。戶外運動產業內涵豐富,項目種類多,適于在不同自然環境中開展。挖掘山地戶外運動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戶外運動,不僅豐富了鄉村振興產業內容,厚實了鄉村休閑旅游計劃深度,更推動了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和提升民族自豪感,培養家國情懷提供了平臺。
第三,戶外運動價值契合鄉村振興多元價值的挖掘。戶外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價值,能使參與者在自然環境中強身健體,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培養堅韌不拔、拼搏向上的精神和處事不驚的性格,培養團隊精神、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戶外運動的新穎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實用性等特點,以體驗式學習方式開展,強調素質教育,注重知行合一的學習過程,具有良好的教育價值,可豐富雙減后中小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貫徹五育并舉和體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戶外運動賽事依托于美麗的自然環境,其驚險、刺激、競爭的激烈性極具觀賞價值,賽事的舉辦也可拉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升第三產業的服務水平,體現經濟價值。戶外運動豐富的價值內涵,切合了鄉村自然資源、紅色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休閑旅游資源等多元價值的挖掘和展現,豐富了鄉村產業振興的寬度。
“體育產業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對我國體育產業2035年戰略目標的最新定位。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具有豐富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需要從科學規劃,完善制度;特色融入,多元化發展;優化戶外運動產業服務體系和強化市場監督管理等方面加以推進。
第一,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科學規劃,加強制度建設,因地制宜開發戶外運動資源。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和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會議精神,堅持科學規劃,在生態環境承載強度之內,科學合理地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做好鄂南地區“土特產”文章,因地制宜培育“綠色+休閑”特色產業,健全并落實好聯農帶農機制;建立并完善戶外運動資源開發的相關制度,因時制宜,有力有序推進鄉村戶外運動資源建設,不超越發展階段進行融資、開發和建設,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積極引進社會資源,防范債務風險。
第二,特色融入,多元化發展。深入挖掘鄉村自然山水資源、紅色資源、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和休閑旅游資源,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凸顯特色,以鄉土文化為基礎,重構鄉土文化的資源優勢,形成“戶外運動產業+鄉村旅游+文化體驗+休閑+科普基地+勞動實踐基地”的發展模式,借助“數商興農”工程,開展宣傳與營銷,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比如:鄂南地區九宮山“自然觀光+滑雪+休閑+廉政教育+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模式,赤壁地區“歷史文化教育+羊樓洞茶文化體驗+自然觀光+青少年研學旅行”模式,既為大眾休閑活動提供了場所,也為黨員主題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實踐等提供了平臺。此外,要積極發揮社會聯營效應,建立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合作關系,常態化開展社會實踐工作。
第三,優化鄉村戶外運動產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作用,推行服務行業特派員制度,通過技術技能培訓和服務意識、質量培訓,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建立戶外驛站、青少年戶外營地、研學旅行基地、農家樂、民俗酒店等,吸收護林員、河長等從業人員為大眾參與戶外休閑活動、戶外運動愛好者、大中小學生實踐活動提供向導、領隊、后勤補給等一站式服務,優化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建立看得見鄉土鄉景、體驗過鄉土鄉情、記得住鄉音鄉德的戶外運動產業鄉村服務體系。
最后,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加強行業引領與監管體系完善,充分發揮行政部門、體育主管部門和戶外運動協會的職能作用,科學規范戶外運動行業準入機制和管理體制,加強戶外運動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和服務質量提升,強化參與人員的環保意識,提高戶外運動的科學性、安全性和規范性,增加保險服務寬度,建立應急響應體系,提高鄉村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生命力。
( 邱承柏 龍鑫 劉華榮?作者單位:邱承柏,湖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龍鑫,湖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劉華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下一篇:
高職院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路徑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