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民政局課題組
一、養老服務業的時代背景 由于三十年計劃生育的實施,中國家庭 出現了少子化和小型化的現象。傳統家庭養 老模式的功能弱化,根據對國家衛計委發布 的《中國家庭發展報2016》的分析,有三個主 要成因:一是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平均規 模僅為 3 人,1~2 人戶家庭超過 1.6 億戶,占 比達40%以上。二是成員構成老齡化。在全 國 4.3 億戶家庭中,有 65 歲以上老人戶突破 8800 萬,占比 20%以上。三是流動、留守家 庭常態化。占比近 20%。我國 60 歲以上老 人2.12億,其中50%為空巢或獨居。在大部 分的留守家庭中,年輕人進入城鎮工作,老人 養老成為一個難題,高齡老人的日常護理也 成為各地急需解決的課題。
二、咸寧市養老服務業的現狀 截止 2017 年,我市養老服務機構床位 14212張,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有90個,具有專 業資格證書的初、中、高級養老護理員近 60 人。其中農村社會福利院的空置率高達 74%,多數床位為一般照顧型養老床位。這 些養老機構投入不足,自身建設滯后,服務水 平較低。因此,面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擴大 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的質量,滿足老年人的養 老需求勢在必行。
三、咸寧增加有效養老服務供給的對策 (一)立足社區和村委會,搭建社區和農 村養老服務中心 社區養老具有離家近的特點,老人們容 易有歸屬感,比較符合傳統養老觀念,更容易 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應大力加強社區 養老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建設時要注意以供 給為中心,擴大有效需求。可以把社區中閑置的物業利用起來,使養老服務中心成為物 業工作的一部分。讓家里的床變成養老院的 床,使老年人有更多的親近感和獲得感。
農村的空巢化現象尤其明顯,且農村的 養老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委會是組織農村 養老的一個重要渠道,鼓勵老人們生活上和 情感上互幫互助,調查村里的老人情況,向政 府反映村民對養老的有關建議,以便于政府 搭建適合于村民的農村養老機構。同時,政 府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搭建農村養 老服務中心,根據實際反映上來的數據進行 分析,進行實地考察,建立適合村民的養老服 務中心。
政府要加強對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指標的 分析,不能盲目的建養老院,要提高服務的質 量。要根據地區差異,結合老年人的經濟狀 況,大力發展中端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把社區 與家庭養老結合起來,既有專業人員進行醫 療照顧和生活照顧,又有子女進行生活上和 情感上的照顧。
(二)提升養老服務效率,實現從粗放式 向精準化的飛躍
養老服務業體系的建立要以居家養老為 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要注意對家 庭、社區、機構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統籌居家 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多種模式,提升養老 服務效率,在不影響養老服務質量的前提下, 降低養老服務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成本。
養老服務業粗放式的發展造成了社會資 源的浪費,影響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實現 從粗放式向精準化的發展,才能讓人才、資 本、土地等要素實現最佳組合。我國老年人 分布呈現明顯的城鄉分布的特點,且城鄉老年人在收入和思想上存在較大的區別,因此 養老服務應該是多層次的。因此,各級政府 應該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為老年人提供 服務。要去除無效供給,改造傳統落后供給, 增加新供給。
(三)以供給為導向,培養高質量的專業 化人員
養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 導,面對專業化人員稀缺的現象,我市要加強 引導,積極拓寬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渠道。 可在大中專院校中探索設置養老服務專業, 擴大專業招生規模,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護理 人員,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較 好的養老服務隊伍。鼓勵職業技術學院增設 老年服務的相關專業,專科教育與職業教育 相結合,適合我市養老服務業地區發展不平 衡、多層次的特點。采取學校與養老機構對 接等形式,鼓勵學生到養老機構、社區、家庭 進行養老志愿服務。引導高層次人才進入市 場,滿足市場的需求。政府要讓社會明確,養 老服務專業是未來熱門的專業。從供給要素 進行調整,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對 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開展多樣化的繼續教 育,大力提高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教育水 平和職業能力。
(四)發展民間公益組織,創新養老服務 方式
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樣性,養老服務方 式也應該具有多樣性,目前我市的養老服務 方式缺乏多樣性與靈活性,服務方式粗放,服 務種類單一。政府與公益組織可以進行合 作,推動開展社會養老事業志愿服務,使志愿 服務常態化,志愿服務要更具有針對性,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針對老年人的生活照顧、 醫療照顧、精神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給老 年人提供娛樂活動,在娛樂活動中,幫助老人 們搭建情感橋梁,使老年人們可以相互進行 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顧。養老服務主體相結 合,“政府引導+公益組織參與”的模式可以更 好地利用資源,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結合起 來可以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服務方式 多樣化,服務不僅僅立足于傳統的生活照顧, 也要立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休閑娛樂需求、 自我發展的需求等。
(五)政府要疏和緊結合,加強監管
所謂疏是指全面清理、取消申辦養老機 構的不合理前置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手續,簡 化審批流程等,為民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疏 通渠道。緊是指加強對民辦養老院不合理現 象的管制,一些民營養老院出現高價床位,可 自住、轉租、轉售或繼承,這種經營模式是一 種變相的“炒房”現象,會讓養老院成為欺詐 投資者的溫床,也會讓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 照顧,因此,政府要加強對此類不合理現象的 管制,完善監管體制。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以及人口老齡化 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增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要 緊抓四個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養 老服務供給改革對于創新養老服務業,促進養 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課題組組長 陳紅衛 成員:葉毅 揭 志剛)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借上海教研之力 促咸寧教研發展
下一篇:
讓科學家先 “富有”起來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近日,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新聞,頻頻登上了熱搜。在董登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三部門發布關于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機制的通知,...
提出把咸寧打造成為全域養老公園,主要基于“三個高度契合”。養老服務業是一個與眾多行業相關聯的產業,產業鏈延伸甚廣,包...
題:從“老三送”到“新三送”——天津呵護“最美夕陽紅”新華社記者王井懷、白佳麗、劉惟真老年人需要什么?以前是送煤、送菜...
針對營銷模式傳統、管理混亂,難以合作共贏情況,該局參照住建部相關標準,結合本地桂花樹的品質和特色,正著手制定出臺《咸...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數字鴻溝”問題,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
“我們對待老年人的態度應該像高速公路收費站一樣,有個綠色通道。針對這一情況,有的地方專門開辟“無健康碼綠色通道”。”...
“不放心”“不會用”成老年人“心病”破除“數字鴻溝”銀行發力“適老化”改進編者按: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于“放大鏡”下,考驗著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養老壓力。黃翠萍表示,社區養老作為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依托、專業化服務為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