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100萬個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這一成果得益于這類與現有硅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這也是迄今已知首批尺寸小于0.1毫米的機器人。
將電子器件微型化,以致最終生產細胞大小的機器人,一直是工程師們追求的目標。微型機器人屬于典型的微機電系統,其發展依賴于微加工、微傳感、微驅動和微結構等方面。而致動器的定義,是指通過電、光信號,直接或間接控制機械結構,使之發生變形或移動等。一直以來,由于缺乏合適的微米級致動器系統,微型機器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
鑒于此,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密斯金及其同事,此次研發了一類新型電化學致動器,克服了這一瓶頸。這些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使得機器人尺寸小于0.1毫米(約為人的頭發寬度),當受到激光刺激時,就會彎曲,產生行走動作。
實驗中,研究團隊在一塊4英寸的硅片上,制造了超過100萬個行走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由板載硅太陽能電池驅動。
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是已知的第一個尺寸小于0.1毫米的機器人,其中板載電子裝置用于控制驅動。它們很堅固,能在高酸性環境和超過200開爾文的溫度變化中生存下來,并且可以通過皮下針頭注射,為探索生物環境內的應用帶來了可能。
在該研究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邁克爾·斯塔諾表示,雖然這些機器人目前功能尚有限,譬如說它們比其他游泳型機器人稍慢,也不能感知環境及缺乏綜合控制,但最有價值的是它們與現有硅技術的兼容,正是這一兼容性,讓其在不久的未來很快就能夠開發更多實用性功能。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高鐵列車將有“超級大腦”
下一篇:
金星或曾宜居 大規模火山噴發改變了它
在許多科幻小說中,相較于架構完整的世界、精密運作的科學原理,人性似乎總是以“故障”的方式出現,而恰是這種“故障”,會...
本屆進博會設置食品及農產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以及服務貿易展區6大展區,新設公共衛生防疫、節能...
核心閱讀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工業自動化與數字化趨勢加速推進。丹麥藍海機器人公司生產的UVD消毒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成了歐洲多...
④醫療手術機器人機械臂可以幫助醫生在開刀時找準精確位置。⑤楚河漢界即戰場, AI機器人機械臂與現場觀眾對弈。⑦能夠制造汽...
她的名字叫做Lil Miquela麗爾?米科拉她目前的社交媒體粉絲數達到了驚人的250萬,每發一個帖子都可能收入6萬多元人民幣,專家...
記者日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海口等多地調研了解到,人工智能正在與傳統行業加速融合,并已經開始進入快速、大規模商...
編者按:日前,國務院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對進一步加強科學防疫和有序復工復產提出明確要求。為進一步滿足社會對口罩的需求...
在上海,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嘉定校區)內,機器人收到遠程訂單指令后,按網絡傳來的客戶需求進行...
“政府引導事半功倍”企業看好中國硬科技《意見》要求,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筑、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等高端裝...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現場人民網記者翁奇羽攝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于9月4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垃圾分揀機器人正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