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支撐,教研是引領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的專業力量。
11月27日,市教科院院長汪永富說,教科院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引領指導,為教學找準方向;二是研究服務,為課堂找好方法;三是創新供給,為教育提供方略。
引領指導,為教學找準方向
教科院的職能定位是“研究、引領、指導、服務”。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教研何為?”這是近年來,市教科院一直、思考和作答的時代命題。
《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明確強調要“強化教研專業引領”,專業引領首先必須是時代、政策的引領,是思想、理念的引領,是方向的引領。
“魂在則本固,居高聲自遠。”市教科院院長汪永富認為,教研要傳播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方法,推動課程和教學改革,就必須“往高處站”,有望遠鏡意識,有世界眼光和未來思維,以最前沿的理論、最先進的理念和最新的教育政策來指導工作。
引導,體現在“兩個強化”上。
——強化時代政策引領。市教科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提高政策理解力,對黨和國家重要政策,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價值和使命,“雙減”工作的意義和落實等有深刻認識。
從2019年起,市教科院每年編印《主要教育政策文件資料匯編》,旨在站在時代的高處、政策的高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體現時代的發展要求,遵循教育的邏輯和規律,強化“教”的使命,提升“研”的站位。
——強化課改理念引領。市教科院站在思想、觀念的高處,強化課改理念引領。一次次學習中,教師們知曉了新課改是以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倒逼”課程教學改革,是通過課程修訂確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方向。
一場場的探討中,教師們懂得了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普通高中)是融通課程、教學、考試、招生諸關鍵環節,通過高考綜合改革、高中課程修訂來共同推進落實。
一次次的交流中,教師們明白了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依賴于高考綜合改革、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高考綜合改革倒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兩者共同推動學校育人方式轉變,學校育人方式轉變立足于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轉型、管理機制創新。
在政策引領下“教研成就美好人生”的觀念越來越深入教師內心。在理念引領下, “教研提高教學質量”的理念越來越觸及學校內心。
全市教研成果越來越彰顯教研實力。
2022年,在湖北省優秀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我市推送的教學成果“破冰”,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實現從零到四的重大突破。其中,一項教學成果獲評省級一等獎,并被推薦參加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三項教學成果獲評省級二等獎。
2023年,在湖北省首屆基礎教育“湖北好教研”成果展評活動中,我市報送的20項成果共有16項獲獎。其中,有3項獲得一等獎、9項獲得二等獎、4項獲得三等獎。
“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市廣大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和教育創新實踐中的積極作為,為推動咸寧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與動力。”汪永富說。
研究服務,為課堂找好辦法
今年4月11日,在首屆初中理化生教研節上,理化生學科教師合作,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魔術”盛宴,學生紛紛走上臺,參與實驗體驗。老師們紛紛感嘆:“原來教研還可以這樣有趣。”
教研很有趣,是因為教研部門的核心工作是研究,研究是教研員立業、立身之本。
那么,新時代教研該如何轉型?
市教科院副院長汪洋認為,新時代教研轉型,需要教研員跳出學科微觀教研的窠臼,樹立廣角鏡的新意識,更多地關注宏觀研究、重視中觀研究。
宏觀研究上,市教科院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新目標,圍繞實施課程改革的新任務,圍繞國家、省、市規范辦學行為的新要求,去研究如何推進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方法,探究促進教育科學發展、城鄉學校均衡發展、師生和諧發展的新路徑。
中觀研究上,從關注“育分”轉向全面“育人” ;從基于“傳統”轉向強化“引領” ;從關注“研教”轉向更多關注“研學”;從基于“經驗”轉向更多基于“證據”;從凸顯“個人”轉向更加依靠“團隊”。
——指導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是新時代賦予教研員的核心使命。
市教科院把名師工作室作為教學改革的“夢工廠”,把課堂作為主陣地,聚焦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方式組織學習,落實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主題化教學、項目式教學等課堂新理念。
目前,全市有76個名師工作室,這些名師工作室通過“同課異構”、送教下鄉等方式積極探索,大力研討研究智慧課堂、情境教學、問題式教學、跨學科教學、啟發式教學,積極探索教師教學改進的重要突破路徑,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全面發展。
數據顯示,近幾年咸寧名師工作室參加湖北好課堂、一師一優課、精品課、微課比賽等,獲國家、省、市級獎602節。
——脫離學校課堂教學的教研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市教科院深入課堂、教師、學生,緊密聯系教育教學一線實際,開展課例、課程、課題、備考、作業、命題、學校辦學等多方面研究。研究課標,做到“知向”;研究教材,做到“知書”;研究教學,做到“知法”;研究學生,做到“知學”;研究考試,做到“知考”。
教研員把研究做在課堂上,把論文和著作寫在下校聽課和工作實際中,共在省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論文 84 篇,出版專著 8 部。近年來,市教科院還結合教研活動培訓教師6萬多人次,僅2022年,全院通過組織教研活動培訓各學科教師32964人次。
今年3月25日至4月19日,市教科院創新性地舉辦了中小學幼兒園首屆教研活動月。26天,10000余名師生、教研專家、教研員參加了26場教研活動;26天,通過辦節的方式,對全市上課備課等教研活動進行集中展示,以研促教不斷探索,全面提升學科教研水平。
創新供給,為教育提供方案
當好教育的“參謀員”,做好學校的“智囊團”,也是教科院的重要職責。
“我們圍繞調研學情考情,提供精準參考;廣泛開展調研,助力智慧決策;關切師德師風,樹立典型楷模;關注重大問題,顯示擔當作為,開展工作。”汪永富說。
為了當好教育的“參謀員”,市教科院先后完成《咸寧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優化中小學在線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咸寧市特殊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咸寧市教聯體調研報告》等考察報告、調研報告20多篇。這些考察調研形成的報告和意見,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起了參謀作用。
特別是農村教學點撤并工作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群眾關心的教育民生工程。市教科院2021年至2023年一直承擔這兩項工作,形成《咸寧市農村教學點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關于推進咸寧市農村教學點撤銷工作的情況匯報》等系列報告。
為了當好學校的“智囊團”,市教科院組織赴荊州市教科院交流,學習“四全視導”,并制訂《咸寧市高中學校教學視導方案》,新視導方案實現“四變”:變單個學校為區域活動,變單一聽課為全域視導,變請進來為送研上門,變“我視導什么,你要提供什么”為“你需要什么,我指導什么”。
市教科院還成立了高中教學指導委員會,采取市縣聯合的創新模式,進行“帶團隊、帶資源、帶思考”的“三帶”區域視導;建立教科研員“下沉一線”工作制度,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學校、直插教室的課堂工作法,赴多所學校開展“下沉聽課”活動,開展“菜單式”“診斷式”“處方式”的教研。
當前,學校對美好教研的需要越來越迫切,市教科院將加大教研供給力度。
在“咸寧好課堂”上用力,將提升課堂教學全要素研究力,圍繞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教學改進,持之以恒地打造“咸寧好課堂”“湖北好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在“咸寧好教研”上發力,市教科院將實施教研員聯系學校制度,做實教研支撐,落實到行動當中。鼓勵教研員多聽課、評課、上課,教研員帶頭上示范課、評價課和研討課,帶頭參與教研活動,多組織活動,發現、培養和選樹校本教研典型。
在“咸寧好方案”上傾力,市教科院將實施“國家課程方案全面轉化落地行動”,指導各縣市區因地制宜“一地一計”、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由碎片化推進轉向系統化建構,通過區域統籌、系統設計、數智賦能、教研改進等舉措,推動國家課程方案的轉化落地,探索區域整體推進+學校特色發展的“咸寧路徑”。
(記者 甘青 通訊員 阮媛)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咸安區教育局舉辦中小學班主任主題班會課競賽
下一篇:
2025年香報小記者招募開始啦!
:26日,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對咸寧名師工作室進行年度工作考評的通知》要求,組織專家團隊對全市2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2019年工...
近日, 2019年度“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名單正式公布,鄂南高中朱旋農老師榜上有名。據悉,該校專門制定了《鄂南高中名師工...
6月3日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上,我市通報了2019年度人才工作創新項目評選結果,市教育局申報的項目——名師工...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孫文英、朱麗春報道:近日,咸寧市中學化學實驗創新大賽在鄂南高級中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咸寧市教科院...
咸寧網訊通訊員姚志紅報道:近日,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評審委員會專家網絡評審和綜合評議,我市黃新階名師工作...
通過此次培訓,大家明確了建立名師工作室的目標,掌握了建好名師工作室的方法,提振了建設好名師工作室的信心,大家紛紛表示...
咸寧網訊通訊員汪永富報道:12月5日—7日,第三屆全國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峰論壇暨“后疫情時代”全國名師工作室發展建設2020研...
通山,通通是山,在山區的201所學校, 90608名學生是如何跨越大山的阻礙,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通山縣教育局局長王定明說,經...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2月18日, ,省教育廳公布了《2020年“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人選名單》,該校語文教師程靜成功入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查生輝甘青他在教育戰線奮斗了26年,連續8年參加湖北省高考作文評卷,先后在省級以上語文核心期刊上發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