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新 祝丹娜
十年前,通城縣塘湖鎮望湖村、潤田村還是一片荒山野嶺,人跡罕至;如今,這里漫山遍嶺栽種油茶樹,鄉村游風生水起,成為開發熱土。
十年里,湖北鑫爾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勇扎根望湖和潤田,披荊斬棘,科技興農,致富鄉親,用心血和汗水染綠了荒山,也將自己滿頭黑發染成了白發,抒寫了產業扶貧的新愚公之歌。
返鄉創業,他要讓黃袍山披上綠裝
從黃袍山走出的劉勇,注定是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學畢業的劉勇自費到四川、上海學習無線電技術,創業鄂雋家電批發部,成為通城第一批個體戶。
本世紀初,在家電行業順風順水的劉勇,毅然注銷了家電批發部和公司,籌資380萬創辦了中天云母制品有限公司,這是通城第二家規模以上的云母制品企業。
后來,劉勇帶著股本離開了公司,背井離鄉到廣東開始第三次創業,投資辦電線廠,直接虧損了100多萬。
2009年,42歲的劉勇疲憊不堪地回到了家鄉。在老家黃袍山潤田村的幾個月里,鄉親們的熱情與貧困讓劉勇感到痛心,而房前屋后大片被荒廢的山地又讓他看到了希望。山區農民要脫貧致富,荒廢的山地資源需要有效的開發,劉勇感受到新的機遇、新的空間。
這一次,劉勇決心在家鄉創業,向荒山進軍。一方面,他認真學習國家的惠農政策和山林開發規劃——農業開發生產周期長、風險大,他需要爭取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他到本縣和鄰近地區的農業基地考察,尋找適合黃袍山的項目。多方考證后,他選擇了油茶這個前景廣闊的綠色產業,并在潤田村、望湖村流轉了5000畝山地,開啟了第四次創業之旅。
攻堅克難,他成為黃袍山上新愚公
油茶種植之路荊棘密布。2010年,劉勇先期開發300畝山地試栽油茶樹。可這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山,進山的羊腸小道都被雜草和荊棘掩蓋,人員和機械都無法進入。為了打通道路,他投入40多萬元,與村民一道修建了5公里的機械路,讓推土機、農用車開進大山深處。這一年,他天天上基地,在山路上來回奔波,小車底盤被磕壞了10多次,也更換了10多次。
種植技術是又一道難題。由于施肥、撫育不當,第一批油茶樹苗枯死,第二批油茶又由于暑氣重、太陽輻射強,再次“全軍覆沒”,兩次虧損達50萬元。油茶“門外漢”的劉勇,不停地向當地專家請教,向長江大學教授學習種植技術,還參照油茶種植技術書刊不斷實驗,攻克技術難關。
融資也是大難題。創業之初,許多人對他的項目還不了解,都不愿意幫扶他融資。后來得知通城農商銀行看重農業項目,劉勇主動上門“毛遂自薦”,游說領導和信貸員,還請他們上山看基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農商行為他的項目和創業精神所感染,扶持貸款400萬元。
幾年間,劉勇全身心地撲在基地上,撲在油茶種植經營上,親戚朋友都笑他說:“你一點兒都不像個老板,倒像是一個農民?!彼麉s笑言相對:“我要做新型的職業農民,致富家鄉。”
逐夢不止,他帶富黃袍山鄉親
一道道難題迎刃而解,一處處荒山披上綠裝,一株株油茶開花結果。
經過5年多時間的栽培和撫育,劉勇的油茶基地進入豐產期,每年可收獲6萬斤茶果。他找到湖南的公司代工生產成茶油,從摘茶果、去殼、加工、包裝形成一條完全的產業鏈。
劉勇還在油茶基地旁邊試種銀杏、櫻桃、藍莓、花卉,在山谷低洼地帶筑水塘搞養殖,他要建一個高規格的休閑農莊,以打造原生態油茶產業為主,多種種、養殖及生態農業觀光為輔的“農戶+農場+公司+旅游+攝影”的現代農場。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我熱愛農村,我希望我可以帶動家鄉村民一起脫貧致富?!眲⒂抡f,2013年,他成立永康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種油茶;2014年,注冊湖北鑫爾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擁有了自己的商標;2015年,公司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到目前為止,他的公司擁有2000多畝地種植油茶,帶動黃袍山潤田、望湖兩村300多戶村民脫貧致富。其中,采用土地、山林資源入股的方式,共吸納貧困戶113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勞動務工的形式帶動貧困人口256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
品牌引領,他打開山區“硒”望之門
2016年,遠道而來的朋友到訪參觀,家常似的一句“沒想到你們這邊的黑土壤種出來的蘿卜真甜!”讓劉勇放在了心上。
之后,劉勇帶上小部分黑土壤樣本,送往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發現了土壤中含硒元素。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還具有活化免疫系統,預防癌癥的功效。國內外市場上,含硒元素的農產品往往高出同類產品數倍以上。
機遇眷顧有準備的頭腦。他決心打開致富“硒”望之門,通過20多次跑漢進京,向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反復申報,鑫爾綠色食品公司的基地成功獲得授牌中國生命農業體驗基地、富硒基地、央視優選上榜品牌等榮譽。
“硒”望之門越來越寬廣。2017年起,公司陸續建成年產3000噸冷壓榨精煉生產線,年產值過億元,成功注冊中國有機綠色食品移動互聯網平臺,并開始運營。
目前,公司年產富硒茶油15噸、富硒貢米20噸。望湖、潤田一帶土地流轉價格,荒山由原來每畝12元升值到30元,田地由每畝50元升值到300元,稻谷價格幾乎翻了一番。
十年光景,荒坡變綠洲,田園鋪新景。劉勇以愚公移山的執著奮斗精神,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智慧,以敢叫荒山變綠洲的拼搏勁頭,真扶貧、扶真貧,改村換貌,讓昔日山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中國銀行咸寧分行——“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下一篇:
推動綠色生態農業發展 嘉魚農商行助力茶葉產業發展
根據市委“六大”活動安排,結合工作分工,近期以咸寧農業“三大百億產業”之一的油茶為主題開展了調研。5—6月以來,先后現...
初夏時節,咸寧高新區一家新落戶企業,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一期全部主體工程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油茶種植規模的日益擴...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柯建斌陳新通訊員陳晨陽春三月,記者在通城縣四莊鄉感受到一幅美妙的春之圖——在四莊、上坪、大源等村, ...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所在,也是庫區鄉鎮加快發展的助推器?!标悥|建議,結合白茶產業發展實際...
黃袍山油茶產業示范園中國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油茶產業示范園、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集精深加工...
山茶油、紫蘇、茶葉……,曾經自給自足的農特產,通過科技點化,從“論斤賣”到“論克賣”,從“治感冒的土方”到“致富良方...
咸寧網訊通訊員夏熙、耕夫:“本草天香茶油,我們只做‘純’的。來自湖北通城的茶油品牌“本草天香”,是湖北黃袍山綠色產品...
■余春樹“湖光山色”美春游萬畝竹海,夏享九宮清涼,秋賞金桂飄香,冬浴溫泉天堂。南鄂美味佳肴,洗肺養胃養生!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江世棟通訊員汪麗娜“今年,通山農商行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有些創新作法,比如建立生豬產業1+N產業鏈貸...
作為湖北省咸寧市第一個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縣,通山縣率先分區分級有序推進造林綠化,采取“人員分散、地塊分區、作業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