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
百年史詩鐫刻偉大征程
光明日報記者?李笑萌?劉坤?崔興毅
這是一部“篳路藍縷,浴血奮斗”的創業史詩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國人是帶著八國聯軍攻占北京的恥辱進入20世紀的。試過了各種“主義”,勾畫了各種“方案”,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中國的恥辱仍在延續。
戲劇與舞蹈《破曉》中,面對餓殍遍野、滿目瘡痍的中國,革命先驅陳獨秀、李大釗相約建黨——“我們應當建立一個用馬克思學說武裝起來的政黨,這個政黨一定能指引中國走向光明,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舞臺上響起英特納雄耐爾的雄壯歌聲,偉大征程自此啟航。
《偉大征程》演出開篇?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器樂、童聲合唱與舞蹈《命運與共》?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情景交響歌舞《人民至上》?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
起義!起義!
面對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革命者留下一首首絕筆詩——
“只有站著死,絕不跪著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舞臺上戰士們戴著鐐銬起舞,他們吶喊著“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燃起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當音樂低沉下來,巨大的屏幕上泛起了紅色的波光,那是紅軍戰士血染的湘江。長征路上,一場慘烈的湘江戰役讓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余人銳減到3萬余人,在當地留下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戲劇與舞蹈《長征》再現了江邊英魂,他們目光堅毅、視死如歸,他們的信仰之力穿越時空、鼓舞今人。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當全場共同唱出這首從革命圣地延安傳唱開來的戰歌,舞臺上的戰士們高舉刀和槍,發出了黃河一般的怒吼。屏幕上閃過的東北抗聯、新四軍、狼牙山五壯士、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地雷戰、地道戰、赫然印有“日本投降矣!”的報紙等畫面,無不讓人為之振奮。
“苦難的日子快完了!”
“為了新中國,前進!”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軍號嘹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響起,浩浩蕩蕩的人民軍隊“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從烽煙四起的大革命,到艱難險阻的長征路,再到奮勇殺敵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風雨飄搖的年代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寫下浴血奮戰、淬火成鋼的創業史詩。
今天,那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封閉落后的中國早已成為過去。站在新時代的土地上,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向當年為中華民族謀出路、帶領中國人民追尋光明的先輩們說一聲:這盛世如您所愿。
這是一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壯麗史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當珍貴的畫面、熟悉的聲音再次出現,“鳥巢”上空紅色煙花應聲綻放,五顆金色的五角星閃耀在夜空之上。一段嗩吶演奏的旋律,把記憶帶回了那個讓每一位中國人無限光榮的時刻。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發出莊嚴宣告。
九州方圓,萬眾歸心。舞蹈《開國大典》中,漫天飛舞的紅綢連接了歷史與當下,喜慶的腰鼓舞跳出了人民當家作主、從此站起來了的喜悅與輕盈。莊嚴的國旗、國徽更加耀眼,現場觀眾隨之沸騰,歡呼聲、吶喊聲此起彼伏。
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媽媽,請放心,有兒子在,決不允許敵人跨過我們的陣地,因為我的背后有您和新中國!”伴著口琴吹奏的《我的祖國》,坑道中的志愿軍戰士寫下一封家書。軍車駛入舞臺,戰火點亮上甘嶺。英勇的人民志愿軍沖向高地,高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舞臺上,所有的戰士和鋼槍形成了一座偉岸的高山,他們用身軀擋住敵人猛攻的炮火,保衛了家國。
機器轟鳴、馬達陣陣,戲曲與舞蹈《激情歲月》中,由老旦、老生、青衣、花臉京劇演員扮演的農民、科學家、紡織女工、石油工人乘坐著國產的解放牌、黃河牌卡車入場,用京歌唱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雷鋒、錢學森、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等先鋒模范的豪言壯語在人們耳邊響起。第一批無縫鋼管、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武漢長江大橋、成昆鐵路、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千千萬萬新中國奮斗者的創造下,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中國奇跡就這樣實現。
物阜民豐,萬家燈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舞臺之上,工地的敲打聲、號子聲,聲聲入耳,建筑工人萬眾齊心,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南海之濱春潮涌動,深圳正在拔節生長。改革開放在中華熱土上鋪展開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
迎戰1998年特大洪災,“5·12”抗震救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一段段真實影像,一個個戲劇場景,穿過歲月,直抵人心。當烏云遮住陽光,暗淡中總有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看啊,有黨旗的地方,就有希望的朝陽……生命支撐生命,信念之花再現世界笑容。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血濃于水、血脈相連,在東方大地上譜就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
自豪吧,人民中國!
奮斗吧,中國人民!
這是一部“初心不忘,櫛風沐雨再起航”的奮進史詩
歷史在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中不斷前行。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吉合拉作、俄地惹漢、洛比吉烏、馬杰英、額其日歌、吉朵史拉、吉子醫生、地日醫生,這八個名字屬于八位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在戲劇與歌舞《東方奇跡》中,他們用質樸、純凈的聲音,唱出脫貧鄉村百姓的心聲。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億萬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進。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千年夢想。鄉親們唱著“小康之歌”,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情景歌舞《強軍戰歌》中,三軍列陣,向主席臺敬禮。多軍兵種一體化實戰演習的紀實表演,展示出新時代人民軍隊闊步前進的豪邁姿態。
“我們用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瞄準未來。”
“我們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跟蹤未來。”
“我們用絢爛的海上彩虹港珠澳大橋連接未來。”
“我們用登陸遙遠火星的‘天問一號’邀約未來。”
復興號動車組、大興機場、雪龍2號等大國重器不斷涌現,中國正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在這里,未來已來。
中國共產黨人的目光,絕不僅停在眼前、止于當下,而是跨越山海,望向深邃的宇宙。
古箏琴聲悠揚綿長,朱鹮、大熊貓、滇金絲猴、海南長臂猿在山巔林間怡然自得……今日之中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遠處鏡頭掠過乞力馬扎羅山、金字塔、亞馬孫河、阿爾卑斯山、尼亞加拉瀑布,臺上身著五種顏色華裳的舞者相互交融、翩翩起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世界之大,和合為尚,人間之美,福祉共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當歡慶的歌聲填滿“鳥巢”,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也從遙遠的太空回望祖國。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蒼穹之外發起一場“天地對話”,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最深情的祝福。
浴火前行,風雨無阻,激流勇進,錦繡前程。一輪紅日緩緩升起,中國正迎來新的天地。
篳路藍縷創偉業,初心不忘再起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途漫漫,唯有奮進!
一百年波瀾壯闊,一百年偉大征程。看大地流光溢彩,看江山風光無限。
今夜有約,我們盡情歡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當全體觀眾起立與所有演職人員共同唱響這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與煙花和歌聲一起騰空綻放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02日?10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賡續光輝歷程 奮進復興偉業
摘自《五萬年中國簡史》,姚大力、錢文忠、于賡哲等著,文匯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位于關中的華山被列入“中國”之內,可見司...
《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參與改變...
坐著高鐵看中國,車窗外江山如畫,車廂里雙節勝年。近日, 《紐約時報》就刊文稱, “當人們擠進火車,擁擠在古老的廟宇中以...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日)習近平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今天,我們...
《力量》這部紀實文學作品,是一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由陳聰、屈婷傾力撰寫,旨在通過全景式描繪全民抗疫,深入呈現...
8月17日,在2020上海書展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新作《中國戰疫!張維為在新作中總結出了決定中國戰疫穩步走...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