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1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正文

喜看麥田千重浪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1-05-21 08:48

 【幸福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丁艷 王勝昔 崔志堅

立夏,正是冬小麥揚花灌漿時。郭天財望著無邊的麥田,一時思緒萬千。

“早上湯、中午糠、晚上稀飯照月亮。”郭天財想起小時候,少吃缺穿,能吃上白面饃就是最大夢想。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成為一名農業科學家,讓自己和鄉親們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饃。

光山縣槐店鄉附近的田園景色?新華社發

如今,吃白面膜早不在話下,農民開始講究吃得好,怎么吃得更優質、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我們河南農村又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大米飯,白面饃,蛋奶肉,巧配合,社會主義好生活。’”郭天財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現在,他是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名副其實的農業科學家。

近年來,郭天財專注小麥高產栽培研究與技術推廣。作為“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河南課題主持人之一,他帶領課題組連創小麥15畝連片平均畝產717.2公斤、50畝連片平均畝產735.2公斤和100畝連片平均畝產751.9公斤的最高單產紀錄,并在國內率先創造了在同一塊土地上小麥、玉米萬畝連片平均畝產超1噸半糧(1524.74公斤)的高產典型。

科技,為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插上翅膀。目前,河南小麥良種覆蓋率和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達98%,農業部門可以運用遙感技術、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對整個小麥產區進行實時監測,河南還建有全國最先進的生物育種平臺。

農民種地,土地分散,規模小,難有較大產出。“中國農業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碎片化比較嚴重,一家一戶難以應對市場變化。”郭天財話鋒一轉,這是過去的“老大難”,現在土地流轉、互聯網電商等新模式,正深刻改變著農業經營方式,逐步破解困擾農民增收的根本性難題。

郭天財講了個“土地保姆”的故事。一個小伙子叫李杰,地地道道的農村娃,見慣了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場面。2011年,李杰牽頭成立了鄭州滎陽市新田地種植專業合作社,他任理事長。合作社統一提供優質小麥、優質玉米的托管服務,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糧食品種、栽培技術、訂單銷售等,并開展技術集成創新,逐步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耕種。

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李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在蘭考、鞏義等5個縣托管了10萬畝土地。全程托管服務,既解決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難題,又實現了糧食的“優質優價”,達到了“農戶不在家,收入也增加”的實際效果。他現在有一個響亮的稱號——“土地保姆”。

李杰的故事是河南農業大發展的縮影。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高標準糧田建設步伐的加快和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伴隨著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舊村改造、村莊整理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使得農民住房消費不斷增長,居住質量明顯改善。如今的河南農民,錢袋子鼓起來了,生活越來越好,幸福感直線上升。

糧豐天下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功莫大焉。從濟源深山溝的農家娃,到全國知名小麥專家,郭天財與小麥打了40多年交道。如今,糧食產量提高了,農民富裕了,農村變美了……他見證了河南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2020年,河南糧食總產達1365.16億斤,實現連續四年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增量占全國的23.1%。全國市場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速凍水餃都來自河南,涌現出雙匯、三全、思念、好想你等一批農業企業知名品牌。

中原糧倉,國人廚房,世界餐桌。

2018年,郭天財到成都出差,看到街上一個面館,門口有塊牌子:“本店只用河南面”。他當時感慨萬千:河南是全世界獨特的“一年兩熟”種植區,收完小麥還要種玉米,小麥的平均畝產超過了800斤。河南小麥,不僅解決了一億河南人的吃飯問題,還造福全國,走向世界。

立夏過后,小麥進入一個全新的生長期。微風吹過麥田,層層碧浪上下起伏。郭天財感嘆了一聲:“又是一個豐收年啊。”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1日?06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牢記囑托謀出彩 奮勇爭先再出發

相關新聞

  • 牢記囑托謀出彩 奮勇爭先再出發

    【評論員文章】? ?作者:夏遠望(河南日報評論員)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發展一...

  • 河南: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劉江偉張帆崔志堅丁艷初夏時節,焦裕祿干部學院門前的“焦桐”亭亭如蓋,如一把撐開的巨傘,遮蔽出一片沁...

  • 《唐宮夜宴》為什么能火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崔志堅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杜倩光明日報通訊員劉少鄉“鬢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傳統文化激發華人...

  • 科技創新“動”中原

    經常喝的飲料、礦泉水,它們外包裝上的薄膜有多薄?“十三五”期間,河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

  •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河南品牌

    在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河南肩負重大歷史責任和時代使...

  • 從古至今,“一粒米”如何變遷

    專家研究,中國的糧食發展遵循著兩種路徑,一種是原生糧食的種植與擴大,另外一種則是外來作物的傳入,在引入栽培過程中,逐...

  • 三大主糧價格波動仍在合理區間

    三季度糧食價格恢復性上漲,專家認為——三大主糧價格波動仍在合理區間當前,秋糧收獲正從南到北陸續展開,糧食價格成為社會...

  • 芝加哥農產品期價21日下跌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21日全線下跌。當天,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3.697...

  • 芝加哥農產品期價26日漲跌不一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26日漲跌不一。當天,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3.542...

  • 芝加哥農產品期價24日漲跌不一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24日漲跌不一。當天,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3.45...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