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1專題 >> 聚焦2021湖北兩會 >> 兩會聲音 >> 正文

3位代表暢聊“荊楚兒女徹底告別絕對貧困” 老區的脫貧故事,浸透汗水寫滿自豪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21-01-25 10:28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嘉賓名片

省人大代表、陽新縣縣長 明進華

列席會議的紅安縣縣長 劉堂軍

省人大代表、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垸村第一書記 徐志新

1月23日,湖北日報全媒體訪談間,省人大代表明進華(左二)、列席會議的紅安縣縣長劉堂軍(左三)、省人大代表徐志新(右一)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訪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奪取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性成就。5.8萬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荊楚兒女徹底告別絕對貧困。”

《政府工作報告》如此總結我省脫貧攻堅成績。

成績如何取得?百姓怎樣受惠?成果如何鞏固拓展?1月23日,明進華、劉堂軍、徐志新三位代表走進駐地湖北日報全媒體訪談間,講述老區脫貧故事,分享心得體會。

“他站起來富起來,還帶領大家致富”

殘疾小伙當上了“邦富”廠長

秀美陽新,紅色土地。

2014年以來,陽新縣累計投入37.5億元用于脫貧攻堅,11.4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成功摘掉戴了30年的國家貧困縣帽子。

脫貧成績的背后,涌現出許多感人故事。令明進華印象最深的,是浮屠鎮張畈村80后小伙張炳煒。

“他15歲因病癱瘓,不能下床,沒錢治療,曾經極度悲觀,私自讓人把戶口都注銷了。一臥就是21年。”明進華說,在包保干部三番五次上門后,張炳煒逐漸樹立了對生活的信心,主動配合醫院治療,成功站了起來。

站起來后,在包保干部的一再鼓勵幫助下,張炳煒當上了拖把廠的廠長,并給工廠取了新名字——邦富清潔用品廠。

目前廠里招聘了20多位脫貧戶就業,其中有10位殘疾人,已接到黃石4所高校和相關單位、企業5萬多個拖把的訂單,一年能賺10萬多元。

張炳煒還享受了主動上門辦理證照、貼息貸款等政策。如今,住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50平方米的敞亮房屋里,張炳煒把戶口又重新登上了。

面對未來,他信心十足,“我站起來了!我富起來了!我要做大做強邦富清潔用品廠,幫助其他脫貧戶也富起來!”

“對貧困戶而言,信心比金子還珍貴。”明進華說,張炳煒的人生經歷充分說明,政策兜底解決貧困戶后顧之憂是一個方面,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創造條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更為重要。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貧困戶養鵪鶉成了“脫貧明星”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紅安紅土地,紅苕紅天下。

2018年8月,紅安成為全省第一批脫貧摘帽縣。2020年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最近一次黨政扶貧考核全省排名第六,黃岡市排名第一。

講述老區人民的脫貧故事,劉堂軍的關鍵詞是“奮斗”。

45歲的王暉紅,是七里坪鎮大山里的村民。2009年,因治病欠下債務,他一度想輕生。

2015年,王暉紅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搬遷,他搬進安置點新家,教育扶貧讓孩子上學不發愁,健康扶貧讓他治病不背債。但是,光靠扶貧政策過日子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王暉紅養豬、養羊、養雞、養蜂,規模越來越大。

2016年起,他自學養鵪鶉,栽了無數次跟頭后,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鵪鶉專家。他走進直播間,鵪鶉蛋、土雞蛋產品迅速“走紅”,產品供不應求。當年,全家養殖收入超過10萬元。

2020年4月,疫情一解封,他就賣了5頭肥豬,純收入2萬多元,大災之年迎來了開門紅。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掏出2000元為村里購買防疫物資。

“起早摸黑,人確實很辛苦,但是,你會有一種成就感、幸福感,你會吃得很香、睡得很甜。”多次上門后,王暉紅掏心窩的一番話,讓劉堂軍感慨不已。

“從生活絕望,到身體越來越好,渾身是勁,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劉堂軍說,王暉紅的故事充分說明,扶貧要扶志,脫貧靠產業,幸福靠奮斗。

“厭人垸”變成“燕兒谷”

小村莊引來清華北大畢業生

千里大別山,美景在羅田。

提到家鄉,徐志新豪情滿滿。

板栗、甜柿、天麻、茯苓……在訪談間,他將羅田的脫貧產品,一一向網友推介。

2011年,在北京當律師的他,帶著半生積蓄,回到家鄉燕窩垸村,擔任第一書記,探索村企聯建,實施產業扶貧,建設美麗鄉村。

經過近10年的奮斗,曾經的“厭人垸”,變成承載夢想的“燕兒谷”。村里變美、農民變富,徐志新一頭黑發也變白了。

奮斗路上,也有苦悶的時候,但他一想到在患胃癌的村民張建初家中聽到的一段對話,又動力十足。

“小朋友,你感覺家里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原來一年只能見到一次爸爸媽媽,現在每天都可以見到爸爸媽媽。”

“9歲小姑娘的回答,打動了在場所有人。”徐志新說,近10年村里有300多個村民選擇“燕兒歸巢”,在家門口就業,包括張建初和他的妻子。燕兒谷團隊本科以上學歷18人,碩士以上5人,包括北大、清華、武大等名校畢業生。

山是那山,水是那水,回鄉能人助力脫貧攻堅,使山鄉舊貌換新顏。徐志新說,燕窩垸村的實踐證明,人才是第一資源,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法寶。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武漢市澤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呂瑩——讓家事調解更有溫度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