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全國防災減災日 >> 科普資訊 >> 正文

帶您“打卡”全國最具特色的防震科普館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時間:2020-05-11 10:12

地震遺址、紀念館、科普館、科學館、博物館……這么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場所都有啥特點?您最想去哪一家?不用擔心“選擇恐懼癥”,更不用擔心防疫期間預約困難、門票“一票難求”,本報整理了全國最具特色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場所信息,并特邀講解員,帶領大家“線上”縱情游覽,學習防震減災知識。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地震主題紀念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世界整體原址原貌保護規模最大的地震遺址

類型:紀念館(含地震遺址)

始建年份:2010年

地址:四川省北川縣曲山鎮

面積:室內場館14.23萬平方米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

教育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全

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特邀講解員:羊芳(5·12 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為銘記災難,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按照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關于“這座老縣城可以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的指示精神,根據災后重建規劃,當地建設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并于2013年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紀念館包括室內場館和室外遺址。室內場館包括主館和副館(地震科普體驗館),室外遺址包括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沙壩地震斷層、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遺跡。

室內場館的建筑方案有個特別的名字——“裂縫”,寓意“將災難時刻閃電般定格在大地之間,留給后人永恒的記憶”。走進主館,可以分別參觀序廳、曠世災難破壞慘重展廳、萬眾一心抗震救災展廳、科學重建創造奇跡展廳、偉大精神時代豐碑展廳、結束語展廳六大部分。副館是科普體驗館,分為時空隧道、災難現場、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斷裂帶、震前防御、避險與救援六個展區。

參觀完室內場館,我們可以移步室外遺址。其中,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世界整體原址原貌保護規模最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在這片遺址上,我們不僅能看到地震給大地帶來的“傷痕”,還能直觀感受到災害帶給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破壞力。

沙壩地震斷層是中外地震史上一個罕見的斷裂層,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沙壩村,處在龍門山主中央斷裂帶,垂直位移10.5 米,面積 37 公頃。地震斷層周邊地質災害種類齊全、地質災害點多,是地震次生災害展示的寶貴資源,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室外遺址中還有一個神秘地點——唐家山堰塞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北川老縣城上游5公里處右岸發生了特大型滑坡,滑坡體阻塞河道,形成了當時庫容量最大、最危險的堰塞湖。后來,經過幾次泄流,該湖處于安全狀態,也成為災害教育的一個重要地點。

唐山抗震紀念館

全國首個收藏陳列地震資料實物、宣傳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的專業展館

類型:紀念館

始建年份:1986年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中心

面積:占地5772平方米

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特邀講解員:劉金紅(唐山抗震紀念館)

唐山抗震紀念館原名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坐落于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與唐山抗震紀念碑、映水池位于東西方向同一軸線上。1980年,在國家地震局向國務院呈報的《關于保存唐山地震遺跡的請示報告》中提到,“建一個地震資料陳列館,陳列唐山地震的資料和實物,供科學研究和參觀”,由此開啟了紀念館的歷史。1996年,紀念館進行了改擴建,有了今天的名字。因為存有大量地震資料,該館也成為全國首個收藏陳列地震資料實物、宣傳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的專業展館。

紀念館由序廳及其他五個部分組成,以弘揚抗震精神、唐山精神、民族精神為主題,講述的是唐山這座英雄的城市,從開啟工業文明,到創造唐山輝煌,1976年突遭重創,奮力重生進而再創新輝煌的唐山故事。

進入紀念館后,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唐山市地形地貌模型和紀念浮雕。展覽的第一部分“人杰地靈,工業名城”講述了唐山如何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第二部分“滅頂之災,回天之志”講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發生7.8級強烈地震的經過。除了山崩地裂的場景外,展廳中還有一些實物反映了地震中的特殊現象——地光。

關于地光的形態、顏色,大多是依據親歷者的描述而記錄的。

當時在室外工作的人大約有60%在地震發生前見到了這種現象。

但今天的我們認識這種地光現象的影響,要靠展廳中保存的一個青椒。據了解,震后專家考查時,在一條穿過農村菜地的地裂縫邊緣發現了一些青椒有被燒傷的痕跡,這就是地光造成的。這些都給我們認知地震災害提供了參考信息。

第三部分“涅槃新生,驚艷全球”,我們看到一個嶄新的唐山正在蓬勃發展。

最后兩個部分有一些互動體驗項目。在互動留念區,我們還設置了“觸摸屏+投影”互動式祭奠留言留影系統,大家可以在這里留下祝福,表達哀思。

南京地震科學館

存有世界上體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且仍在運行的大型維歇爾地震儀

類型:科學館

始建年份:1990年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陵景區

面積:室內400多平方米

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青少年自護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學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特邀講解員:葉學(江蘇省地震局宣教中心)

我們的展館主要分為探索地震、解讀地震、應對地震三大展區,在這里,大家能學到很多防震減災知識,但我今天最想介紹的是“鎮館之寶”——世界上體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且仍在運行的大型維歇爾地震儀。

這臺地震儀重達30噸。為何這么大呢?因為它由記錄水平和垂直方向地震波的2個儀器構成,囿于當時的技術,地震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增加擺錘的體積來提高地震儀的靈敏度,再加上維歇爾地震儀利用了機械杠桿放大原理,身形也就“瘦”不下來了,造出這樣的地震儀是異常艱難和意義非凡的。

1900年,德國天才科學家維歇爾首次利用緩沖筒的小滯性阻尼,設計出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大型維歇爾地震儀。該儀器的成功研制,首次實現了地震記錄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計算的轉變,從而真正獲得了地震時空強度的準確信息,在地震儀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時,大型維歇爾地震儀全球一共生產了3臺,德國保留了1臺,墨西哥購置了1臺,剩下的1臺就是今天南京地震科學館的這臺。這臺地震儀是在時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竺可楨的建議下,于1930年底從德國哥廷根市訂購的,在1930年底運抵中國南京北極閣地震臺,1932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觀測,僅7天后就記錄到第一個地震??谷諔馉帟r期,該地震儀觀測中止。1947年,經過整修,它持續工作至今。在它運行期間,記錄到大量地震,比較典型的是龍陵雙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龍陵縣境內先后發生了7.3級和7.4級強烈地震,當時全國大部分臺站無法確定震級,只有該地震儀記錄清晰、震級準確,于是,國家地震臺網參考此數據確定了震級,為震后救援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這臺地震儀“寶刀未老”,如果你對著它的擺錘猛吹一口氣,金屬筆尖便能在薰煙記錄紙上記錄到0.5厘米的震蕩波。

蘭州市地震博物館

利用人防山洞建成,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地震博物館

類型:博物館

始建年份:1988年

地址: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后山

面積:占地7000余平方米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國土資源科普基地。

特邀講解員:楊義煊(甘肅省地震局宣教部)

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地震博物館,蘭州地震博物館收藏了記錄中國地震事業發展最完整的資料及文物,它不僅僅是地震事業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博物館的展廳是利用人防山洞建成的,包含六個分館,其中,地震壁畫分館中繪制了 83 個真實故事和1000多個人物,壁畫為上世紀80年代所繪,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生產,精美異常。

從這些壁畫中,我們可以學習古今有關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地震觀測、地震預報、防震抗震及識別地震謠言等的基本方法、知識。所有壁畫匯集在一起,就像一部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防震減災知識教材。

在甘肅地震分館,我們可以了解甘肅省的地質環境。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會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國外地震分館主要以七大洲為基礎,從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海嶺地震帶開始,用大量詳實的文字和圖片向大家介紹了世界上發生的幾次影響力較大的地震。

抗震設防分館通過抗震設防知識、我國抗震設防政策演變、古代抗震設防典范、各類建筑與抗震設防及活斷層的概念五個方面,讓觀眾從中認識到抗震設防在人們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最為獨特的是文物史料分館,館內陳列有300余件實物,其中有很多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我國第一張烈度區劃圖原始手稿,第一塊地震破壞程度分布圖石碑,1920 年寧夏海原地震后制造的全國唯一的“地震貨幣”——固化沙柱及世界罕見的碳化斷層泥珍品等。今年 12 月16 日是海原地震 100 周年紀念日,我館將開展一系列相關科普活動。

黔江小南海地震遺址

國家地質公園,迄今全國保護最完好的地震遺址之一

類型:地震遺址

形成時間:1856年

地址:重慶市黔江區

面積:水域2.87平方公里

黔江小南海國家地震遺址保護區、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素有“ 活 的 地震博物館”之稱。

特邀講解員:劉海燕(重慶市黔江區應急管理局法宣科)

地震遺址是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天然“大講臺”,重慶黔江小南海地震遺址距今 164年,被譽為“深山明珠”。每年來此的游客絡繹不絕,除了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游客還能學到很多地震方面的知識。

那么,小南海地震遺址是如何形成的呢?

《黔江縣志》記載:“清咸豐六年五月壬子(1856 年 6 月 10日),地大震,后壩鄉山崩。先數日,日光暗淡,地所蒸郁異常,是日彌甚。辰巳間,忽大聲如雷震,屋宇晃搖,勢欲傾倒,屋瓦皆飛,池波涌立,民驚號走出,仆地不能起立。后許家,溪口遂被堵塞。厥后盛夏雨水,溪漲不通,潴為大澤,延袤二十里,適浸寺址,四面汪洋,宛如金礁,澤名小瀛海,土人訛為小南海?!?/p>

小南海原是板夾溪峽谷,由于地震時山崩巖塌、溪流堵塞,形成了地震堰塞湖。專家們認為,小南海地震震級至少6.3 級,烈度為 8 度。除了形成一個天然大壩外,地震滾石還四散周圍,整個滾石區堆積物達到 4000 多萬立方米,成為小南海地震遺址中最壯觀的部分。

小南海水資源豐富,周圍溪流眾多。湖中地震前的4個山丘變為美麗的島嶼,分別是牛背島、朝陽島、老鸛坪島、月亮島,與湖水連為一體,島上樹木蔥郁、景色格外怡人。

牛背島為第一大島,因其形狀如一頭水牛在湖中露出背脊而得名。其頭部仰望著湖中圓月形狀的月亮島,形成一幅完美的“犀牛望月”圖。

朝陽島是小南海湖泊中的第二大島,又因形如蝴蝶也稱蝴蝶島。島上最早的朝陽寺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間黔江知縣楊云彩積善重建,為寺宇四合大院,有房屋 60 多間,內供奉著南海觀音及二十四諸天神、十八羅漢等。寺院毀于上世紀60年代,如今只能看到寺院院址,這里樹木和花草豐茂。

老鸛坪島,以白鶴、青鷺長年棲息而得名,島為橢圓形狀,島上古樹參天,枝遒葉茂。

月亮島,形如湛藍湖水中的一輪滿月。島上四季常青,青松翠柏、鳥語花香。

新疆地震局移動科普館

全國最靈活便利、多場景使用、可移動的地震科普館

類型:移動科普館

始建年份:2019年

地址:新疆轄區內(流動)

面積:可根據實際變化

全國首個地震移動科普館,填補了新疆自治區級地震科普館的空白,結合新疆實際和抗震農居特色,創新了科普宣教方式,打破了傳統科普館的空間限制。

特邀講解員:高玉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宣教中心)

今天我要帶大家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移動科普館。介紹之前,我們再來回顧一些地震常識。眾所周知,地震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在全球,每年發生約五百萬次地震,其中大陸地震只占全球地震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因震源淺、成因復雜、破壞性強、預測難度大,大陸地震引起了國際地震學界的高度關注。

我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有些地區本身就是這兩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作用,我國大陸地震占全球大陸地震總數的三分之一。

新疆處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的前沿地帶,主要有五大地震帶,由北向南分別是阿爾泰地震帶、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西昆侖山地震帶和阿爾金山地震帶。新疆地震頻度高、震級大、范圍廣,是我國多震省份之一。因此,生活在新疆,了解地震科學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掌握應急避險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地區特點,我們提出一個設想,讓地震科普“動起來”。在中國地震局的支持下,這個移動科普館應運而生,不僅成為全國首個地震移動科普館,還填補了新疆自治區級地震科普館的空白,展品內容、外觀設計70%為原創。

科普館運用了 AR、VR 等先進展示技術,內容包含地震基礎知識、典型地震事件、防震減災科技研發及應用、防震減災工作成效、應急避險及災害自救互救知識、益智桌游、應急技能展示等。

為了滿足流動布展的需要,科普館的展品外觀設計大膽創新,按照便于搬運、組裝便捷、多場景使用、流動布展等要求,每件展品在體積、形狀上都盡量統一,并都配有萬向制動輪,便于移動,同時,為了適用于室內和室外兩種場景,展品采用了防水設計。

除了“外在”的創新外,展品的“內在”也有不少獨特之處,科普館充分考慮新疆防震減災科研特色,結合區域內震例實際,介紹了新疆安全農居工程等內容。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了!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