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歷戰爭,就不知道和平的可貴,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啟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征途,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曾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的老戰士周大存,聆聽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9月8日下午,周大存老人正在享受愜意休閑時光,一歲半的曾孫女在一旁歡快的玩耍,家里十分溫馨熱鬧。雖然已85歲,但老人身體依舊硬朗,口齒清晰、聲音洪亮,見到記者,老人非常熱情,緩緩起身拄著拐杖與家人共同迎接他們的到來。
“抗美援朝的時候,我的很多戰友都犧牲在了戰場上,今天我們生活在這樣幸福美好的時代,我倍感珍惜……”思路清晰、聲音響亮,在周大存老人家,他動情地回憶起那一段崢嶸歲月。
今年85歲的周大存是甘肅省武威市松樹鄉中畦村人,1951年3月,當時年僅16歲的他在家鄉參軍入伍,1952年12月入朝分配到某部隊參戰。1953年4月是戰爭關鍵時刻,局面相當緊張,當時18歲的周大存被派到某連隊參加為期三天的排炮、突擊炮、勘察炮樓等技術學習,學習結束后的一天,周大存就與戰友一起在炮樓作戰。周大存左手的食指上半部分不幸被炮火炸斷,經后期鑒定為三級傷殘。
周大存回憶,當時炮火連天、塵土四處飛揚、硝煙彌漫,都說十指連心,可在如此緊張環境下他顧不上疼痛,仍然用意志堅強的戰斗。等下午周圍稍微平靜了一些,周大存才有空仔細查看一直血流不止的手,簡單的包扎后,就又回到了陣地。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周大存發現他所在的部隊已經犧牲了一半人數,他們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長眠在異國他鄉,說到這里時,老人不禁留下了眼淚。
憶往昔崢嶸歲月,贊今朝盛世繁華。“我從16歲入伍,17歲參加抗美援朝,如今85歲了,縱使歲月變遷,我也時刻提醒自己要牢記黨的恩情,不忘初心跟黨走。”周大存深情的說。雖已耄耋之年,仍不失老兵風采,記者采訪時依然能深切感受到志愿軍老戰士周大存身上的一股不屈的力量。
70年前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革命英雄們也逐漸老去。歷史不會忘記,是血與火鑄就了中華民族這個不屈民族、保衛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不畏強敵,保家衛國的精神,也將代代傳承,永不老去。他們為民族作出的貢獻,將被歷史和人民永遠銘記。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了和平》 第二集 殊死較量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制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坐落于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19日重新對外開放。1950年11月,楊根思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敵軍戰斗中,率領全...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愿...
題:穿越時空的思念——社會各界祭奠抗美援朝英烈側記新華社記者張非非、孫仁斌、高爽搭載437具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的專機...
今年3月2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央視新聞以及多家媒體共同發起了“尋找英雄”大型媒體行動,通過在這些遺骸遺物中發現的24枚...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
這段日子,你看見了什么?總導演:汪金福策劃:郭奔勝、周紅軍、徐壯志導演:馬軼群、黃小希統籌:胡玥聰、姚竣譯文案:董靜...
總監制丨駱紅秉王姍姍監? ?制丨耿志民制片人丨韓任偉編? ?導丨余騰龍音? ?樂丨王安然統? ?籌丨寇琳陽楊波。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合報道:近日,咸安區銀泉社區、龍潭村聯合浮山辦事處文化站赴浮山福利院開展志愿服務和慰問演出活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