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世聰 徐衛依 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權益。近年來,通山縣大力推進司法惠民,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溫情,彰顯司法行政工作的公平正義和為民情懷,增強群眾“法律獲 得感”和“道義認同感”,努力打通司法行政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法律援助:讓貧困群眾享受司法維權
“真沒想到,我還能打得起官司……”3月1日,家住通山縣南門橋社區的譚女士憶起去年2月一場維權官司,感慨 不已。2009年11月,譚女士為女兒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人身保險,其中包含重大疾病保險項目。在連續交了6年后, 譚女士的女兒被檢查出患有嚴重的右膽脂瘤型中耳炎和蕁疹,在武漢住院期間共花費近35000元。出院后譚女士找保 險公司要求理賠,卻以病情不在賠償之列為由被拒絕。無奈之下,譚女士向縣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法律援助。經實地調查取證,該中心了解到譚女士是殘疾低保戶,無力承擔訴訟費和律師費,便安排法援律師全程代理該訴訟案。經法院審判調解,譚女士與該保險公司達成協議,拿到了保單所交的全部保費37920元,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山縣法援中心主任張鵬程(右一)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這是該縣法援惠民的一個案例。為給弱勢群體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該縣派出21名律師在全縣205個 村(社區)擔任法律顧問,并在財政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列支41萬元(每村2000元)作為律師進村工作經費,要求進村律師無條件無保留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去年已實現全覆蓋。
同時,去年7月13日,該縣法院和司法局聯合成立律師調解工作室,6名專業律師每周固定坐班,為全縣群眾提供案件調解、訴訟咨詢等服務;該縣整合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所、人民調解員等資源,成立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在矛盾化解、司法鑒定、公證事項、訴訟法援等方面,為縣鄉群眾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立體化的法律援助網絡,帶來了精準高效的服務效果。據統計,去年,該縣法援中心接受法律咨詢4825人次,受援各類案件424件,替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478萬元,受到縣鄉居民一致好評。
(村民給九宮司法所送的錦旗)
人民調解:春風化雨化解群眾矛盾
“公平公正調解,依法依規維權?!边@是筆者在九宮山司法所看到一面錦旗,雖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凝聚了南成村村民成某對該所傾力幫其維權的感謝。
去年4月,縣保潔公司橫石街清潔工成某因工摔成重傷,但由于家庭貧困,無力承擔在武漢住院的費用,成某的兒子找到保潔公司要求賠償工傷,好支付住院治療費用,保潔公司以成某自己摔倒為由,只愿意出 6000元“人道賠償”。無奈之下,成某兒子來到司法所求助,人民調解員朱善培一次次地上門勸說,一次次上門釋法說理,保潔公司終于同意按照工傷標準賠付了 6.4萬元,解了成某的燃眉之急,幫助成某依法維權。
人民調解能夠緩解社會矛盾,是睦“小家”穩“大家”的“平衡器”。該縣發揮鄉鎮司法所在矛盾調解中的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工作,先后自籌資金200多萬元,新建、改建了4個標準化司法所,將三分之二的干部力量下沉司法所;該縣完善鞏固縣、鄉、村三級人民調解組織,壯大基層調解委員會的力量,發揮鄉鎮綜治辦主任、司法所長,村調委會、駐村律師的協作配合,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大調解格局;此外,該縣加強調解員業務培訓,每年組織舉辦各類業務培訓20多批次,培訓調解員2000余人次。
縣司法局局長宋驕陽介紹,去年,全縣各司法所開展“山林土地糾紛化解”、“人民調解受理范圍”和“人民調解 協議書效力”等專題調解員培訓12次,提高了人民調解員調解一線矛盾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據統計,去年該縣調解案 件總數共1726件 ,其中調解成功1652件,調解成功率為96%。
社區矯正:人性化管教讓浪子回頭
2 月19日,元宵節。通山社矯中心遠程視頻會見室內,出現了極其感人的一 幕,廣華監獄通山籍犯人聶某通過遠程視頻,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女,三人對著視頻直播嚎啕大哭,讓人唏噓不已。
(遠程視頻會見現場)
聶某的一雙兒女已經兩年未見到父親,今年春節回家,聶某的大兒子聽說縣司法局可以聯合監獄幫助在押人員與親屬進行遠程視頻會見,便向社矯中心提出申請,中心本著“以人為本、教育感化”的原則,安排聶某父子、父女三人進行了視頻會面,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為了更好更有效管理好緩刑犯人,幫助他們及時化解心結,該縣大力推行人性化管教幫扶機制,大力開展靈魂重塑工程,喚醒服刑人員人性回歸。該縣著力打造社區矯正省級標準化平臺,打造規范化心理咨詢室、心理矯正室,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輔導,對重點人員實行一對一心理輔導,建立社區矯正人員心理健康檔案和數據庫。
同時,每月組織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社區勞動,通過公益服務進行感化教育,重塑心靈;主動聯系有關部門,為生活困難的矯正人員提供幫助,為其落實低保、提供緊急生活救助、幫助找工作,盡力解決生活困難。
據統計,通山縣社區矯正中心成立4年來,接收入矯人員 1667 人,解矯1298人,安置幫教1344人次,重新犯罪率為2‰以下。2018年以來,該縣共實施遠程視頻會見110例,社矯人員幫教和安置率都達到100%,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安全穩定。
編輯:金娓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通訊員董慧艷報道: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我市就檢察機關如何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進...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報道:17日,市委書記任振鶴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聽取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匯報,要求以...
咸寧網訊(通訊員杜勁松)通山的袁先生為了孩子獲得更良好的教育,在咸寧市買了新房定居,兩個孩子聰明可愛,妻子賢惠體貼,...